【灵璧家园】禅堂湖往事(5)

灵璧地名文化之(5)

禅堂湖传说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禅堂湖位于灵璧北,在当年境内的大小湖泊中,享有灵璧第一湖的美誉。

禅堂湖是何年何月形成,已无史可考。民间传是远古时代“天塌地陷”(地震)而形成。

禅堂湖南至十里店,东至冯庙的张刘汪,北到土山,西到杨疃。湖面呈南北长近十五公里,东西宽十多公里的长方形,水面约两百平方公里。

禅堂湖因有古庙“大兴寺”而得名,“大兴寺”又因禅堂湖而享誉四方。

禅堂湖水面广阔,每年北水(黄河开坝,及汛期的雨水)南泄,流至禅堂湖,至使湖水浑浊,水势浩大。所以当年禅堂湖又有“盛水不漏”,一代浪浆之誉。

禅堂湖是季节湖,每年五六月北水南来汇入禅堂湖,有时候一夜之间,大水涌来,禅堂即成泽国。直到十月以后,湖水才慢慢的退去。

常言:水满则溢。每年汛期来临,禅堂湖水暴涨,顺势南泄,过泗县直达洪泽湖。洪泽湖鱼虾也逆水迁徙,来到禅堂湖安家。这些“客家鱼”,在禅堂湖又经半年的生长,个个膘肥体壮,煞是喜人。所以禅堂湖的鱼虾在当年非常出名。

禅堂湖当年还频出大鱼,远的不说,就说一九五五年,在潘集闸就抓过百斤大鱼(本人有文另述),司庙的司金庭老人当年也同他的伙伴一起,在禅堂唐河北段,抓到过七八十斤的大鱼。这些故事都在本地广为流传。

据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因闻名禅堂“大兴寺”的名气和禅堂湖的鱼虾之美,曾令龙船驶入禅堂湖,然后拜佛祖尝鲜鱼,一时传为佳话。

解放后,政府在禅堂与冯庙的交界处,平地开河,引水南去,从此禅堂湖才水退地现,变成了千顷良田。

禅堂湖因有“大兴寺”及肥美鱼虾,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享誉四方,所以时至今日,禅堂湖的人们依然会对外人自豪的介绍自己:我是禅堂湖人氏。

虽然现在禅堂湖已不复存在,可是禅堂湖的传奇故事,美丽的传说,依然留存在禅堂湖人们的记忆中,被禅堂湖的老少爷们津津乐道的代代相传。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