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子,揉起来。我在桌子旁边用三块小石片支好了鏊子,点着了麦瓤子,烧起来。

母亲把面剂子揉好了,按扁了,就用那中间粗、两头尖的擀面轴子擀起来。面片在擀面轴子底下飞快地旋转着,越转越大。我很佩服母亲,她的饼擀得又圆又平,我是怎么都学不会。尽管母亲告诉我,只要一只手轻、一只手重,劲儿使匀,面片就会自己转起来,可是我怎么也擀不转。母亲三下两下,一张饼就擀好了。这时,鏊子也热了,母亲用擀面轴子把饼挑起来,往鏊子上一搭,饼刚好和鏊子一样大。稍停一会儿,我用批子把饼翻了个个儿,饼就迅速鼓起来。这种饼,学名叫烙饼,我们叫单饼。我六七岁就跟母亲学翻饼,一开始,不是火大了,就是火灭了,翻出的饼,青一块、黒一块,生一块、糊一块。现在我已十几岁了,翻饼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这烙饼很薄,尤其是母亲烙的饼,一斤面可以烙八九张,很容易熟,老百姓夸张地说:“单饼烙好了,放在胳肢窝夹一夹就熟了。”这单饼由于熟得快,所以又煊又软,老百姓形容说,卷成卷一咬,没牙花子(牙龈)。

“我要吃单饼!”我刚把单饼挑进馍筐子里,一旁早已虎视眈眈的二弟就把他那脏兮兮的小手伸了过去。我赶紧伸手拦住了他,说:“你不能吃!就两张单饼,小弟小,还发着烧呢,你等会儿吃掇子吧。”“我不管,我就要吃单饼。”二弟哭着,“噗通”往地下一躺,撒起泼来。“别哭,别哭!我给你烙两个麦面包皮的掇子,比单饼还香呢。”母亲连忙哄道。二弟立马爬起来,不哭了。母亲把擀好的单饼又揉成一团,揪成两个剂子。擀成比手掌略大的面片,抓一把大蜀黍面往里一填,包成包子的形状,按扁了,用擀面轴子擀起来。擀成单饼一半大小,麦面就只剩下表面极薄的一层,里面的大蜀黍面几乎要露出来了。母亲把掇子小心翼翼挑到鏊子上。我把火按得小一点,慢慢地熥着。熥好了一面,翻过来。掇子稍稍鼓起一点儿。熥熟了,我把掇子挑起来。没容我往馍筐子放,二弟就一把抢了过去,烫得他不停地倒着手。烙完了两张麦面包皮的掇子,母亲开始拍纯大蜀黍面的掇子。之所以用“拍”,是因为大蜀黍面没有筋骨不能烙薄,只能用手拍。这也是我把这种食品称作“掇子”的原因,我实在找不到比“掇”更合适的同音字。母亲把掇子拍得比手掌略大一点,随手一丢,掇子就飘到鏊子上。一张鏊子可以熥三到四个掇子。

后来,我结婚了。媳妇是苏北人,那里只有煎饼,没有烙饼。媳妇跟母亲学烙饼,她看母亲撂掇子的动作很潇洒,也想学样,可是常常把掇子飘到鏊子外面,粘上许多草木灰。由于掇子比较厚,需要小火慢慢地熥。熥熟的掇子外焦里嫩,嚼起来喷喷香。除了大蜀黍面,小秫秫(高粱)面、白干面都可以拍掇子,而且可以拍得更薄。不过小秫秫面掇子不能长吃,否则会便秘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还吃过杂粮面掺野菜和水草拍成的掇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由于细粮少,掇子是我们这里的主食。

烙饼现在好可以吃到。前几年,一些老年人在叉街边上支上鏊子,烙饼卖,更多的是烙菜盒子,生意相当红火。近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烙饼,虽然味道差得太多,好歹还能吃到。可那形形色色的掇子,怕是要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了。

本文作者为晏金福老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磬乡文学》杂志主编,灵璧家园网文学版版主,灵璧著名作家,著有散文故事集《岁月悠悠
(0)

相关推荐

  • 马宋饼

    相传马宋饼起源于西周时期,是人们上贡给齐国国君姜太公的一种面食,象征着团圆.和谐与美满,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原产于昌乐县营丘镇马宋村而得名. 马宋饼制作技艺最先是用手压成饼,用石板或陶器加热,用 ...

  • 河南名吃烙馍,只要掌握好烫面技巧,2分钟出10张,卷菜吃特别香

    街头5元1个的烙馍卷菜,教你在家做,成本不到3元,全家吃到撑 小的时候,每当入秋天气凉爽以后,我们这些娃娃们就会缠着家里的父母给我们做烙馍吃,烙馍是河南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薄薄的,但是吃起来筋道柔软, ...

  • 「青未了老管篇四」鲁西南味道——羊油饼

    鲁西南味道--羊油饼 作者:管廷军 现在,每当想起小时候香喷喷的羊油饼,嘴里就会直流口水,那种犹如饕餮大餐的感觉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老家是鲁西南平原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成武县秦滩集村.村名比较特殊,因 ...

  • 散文||烙 馍

    烙   馍 孟芹玲||安徽 烙馍是皖苏北淮北.徐州一带主食的一种.小麦粉制作,直径30公分左右薄圆形,烧火翻烙加工而成的一种面食.制作工具主要有面板,擀轴子,鏊子,翻馍劈子等.对火的要求也很高,想要做 ...

  • 奶奶烙的韭菜饼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 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刘廷华 <奶奶烙的韭菜饼> 每种味道,都珍藏着一种记忆.年少时的欢喜,是长大以后再也怀念不出的.就像那些,思念却不能再见的人.(编辑:四月) ...

  • 手擀饼的记忆

    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的美食.可是老家的铁鏊(ao)子擀饼却是怎么也忘不了. 鏊子由一块厚厚的铁板制成,平面,底下三条腿.小时候都是将鏊子支在三块稳固的石头上,在院子里的避风处做擀饼. 饼的面跟饺子面 ...

  • 乡下饼说在北方

    乡下饼说在北方以传统面食为主的文化中,各种饼食绝对占据了半壁江山.我不是餐饮行业的权威,也没有做过饮食文化的专门研究,手头更没有大全一类的书籍供查阅.参考及论证.凭心而论,从小吃着家乡的各种饼食,我才 ...

  • 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获奖散文:单饼

    作者:江苏睢宁 吴艳秋 小时候,我跟着父母亲住在他们医院的家属院.母亲是双沟人,离徐州比较近,做得一手好单饼,附近没人能超过她.双沟的单饼,做法是和徐州的烙馍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徐州烙馍是把用来加 ...

  • 王夫敏:徐州洛馍,娘亲的味道|散文

    龙远培:春天,花随意的季节|诗歌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容美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散文在线,中国散文网,银河阅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记忆中的美食·走街串巷的药膳饺子 ?

    怎么说呢?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至少我没有再找到这种饺子了. 记得小时候(大约90-97年之间),每天放学回家四点半左右,我都比较赶时间,只要我手里有点钱,我就会准时的在四点半左右赶到小巷子的尽头. 因为 ...

  • 记忆中的美食(1):面筋塞肉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连载,每周更新一篇,也许是3篇,也许是5篇,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的影子.这是 ...

  • 记忆中的美食(2):藏书羊肉面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连载,每周更新一篇,总共也许是3篇,也许有5篇,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渐渐清晰 ...

  • 记忆中的美食(3):随州拐子饭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连载,每周更新一篇,总共也许是3篇,也许有5篇,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渐渐清晰 ...

  • 记忆中的美食(4):重庆毛血旺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连载,每周更新一篇,总共也许是3篇,也许有5篇,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渐渐清晰 ...

  • 记忆中的美食(5):糯米包油条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连载,每周更新一篇,总共也许是3篇,也许有5篇,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渐渐清晰 ...

  • 记忆中的美食(6):银鱼水炖蛋

    [导读]虽然已在武汉定居十年,但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总让人难以忘怀,有人,有事,也有那些记忆中的美食,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是个系列,我也不知道会写几篇,每一次抬手敲打键盘,全靠那些模糊记忆中渐渐清晰的 ...

  • 吴亚峰|记忆中的美食

    文|吴亚峰 编辑/淑为 图片/网络 我挑食,但不馋,假如连续吃白菜豆腐,不见一点肉腥,能不能坚持一个月不好说,十天半月是没问题的. 我对那些,整天想换着花样吃的人不能理解,就如他们不能理解对食物无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