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能扛鼎:王铎《听颖师琴歌》,雍容宽博,行书的又一种境界
王铎《听颖师琴歌》, 32cm×89cm,纸本册页,行书,李贺诗四首,自署书于清顺治四年(1647),为台北王壮为先生藏。王铎在册页中的行书面貌,并不多见,其雍容宽博的特点,是王铎晚年行书的又一种境界。当代启功先生曾评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听颖师琴歌》
从风格流派上说,王铎应该是一位属于明代的书法家,他一生活了61岁,在清朝仅8年。但在明亡之前,他的书艺似乎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黄道周就曾说过“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的话,而从他五十三岁以后则已是清朝的天下了。
王铎入清后虽然位居高官,但实际上并未取得信任和重用。而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官场失意之际,往往正是在学术和艺术方面完善自我、获得成就之时。因此,降清后的王铎也许心情并不舒畅,但其书法艺术却正经历着日趋成熟的过程,并且成为他表现性情、平衡心态的主要寄托。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米芾以“刷”位特征的用笔被纳入到浑厚饱满的中锋绞转之中。在王铎笔下,字形或正或欹,或断或连,一切变化都像是出于随机化解却又显得合情合理。
如果说,王铎的用笔和结字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王”和米芾的特点的话,那么墨色上的淋漓变化和章法上的饱满气势则突出了王铎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和追求。点画或墨韵淋漓,但浓枯有致,燥润相宜;字形虽奇斜错落,却气韵连贯,虚实浑然。这种晚明变革书派所特有的艺术风貌,经过王铎的创造性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更成熟的高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