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观点】突出新理念、融入新技术、呈现新形态——新基建战略背景下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发展

编者按

编者按: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0】7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关于新基建的首个部委文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包括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行业创新基础设施,涵盖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民航、邮政、枢纽、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从落地层面有力推动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下面,本文将从《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核心亮点三个方面对《指导意见》展开分析。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1. 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领域

科技进步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跨越性发展,据统计自改革开放初期到2018年底,我国道路里程从89.02万km增长到484.65万km,铁路营业里程从5.17万km增长到13.1万km,高速铁路覆盖65%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和95.9%,西部地区铁路里程达5.19万km,公路里程达194.4万km,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1]。

可以说,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完成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公路、铁路项目建设,目前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口社会发展带来的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加上资源环境能源的制约,导致交通运输依靠资源资本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选择。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报告、《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新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

科技创新是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本次印发的《指导意见》也是在交通强国的新起点上,提出“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的发展目标,对支撑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先进信息技术包括第五代移动信息技术、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等协同应用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 新基建与新交通协同发展

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决策层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词被正式在国家决策层面提出。2019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一度也被认为将会是2019年的重点聚焦和发展产业。但是“新基建”这一概念的彻底引爆,是2019年年底以及2020年年初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持续密集部署,各地抛出了总额约34万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新基建无疑是今年投资的主旋律,交通运输领域作为传统基建项目的重头,也亟需新基建为其注入新动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7月29日召开的部务会议上表示“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基建对经济托底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而新基建具有可持续的投资拉动效应,这也是《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发挥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作用,巩固传统基础设施强基固本作用,统筹传统与新型、存量与增量、供给与需求,注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增强发展动能。”

新基建与新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新基建是新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交通的发展离不开5G技术、数据中心、人工技能等技术支撑,新基建的建设可以为新交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新交通是新基建的主要应用领域,可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动能。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1. 基本原则

  • 服务人民,提升效能

  • 统筹并进,集约共享

  •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 跨界融合,协调联动

  • 积极稳妥,远近结合

2. 发展目标

1)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

3)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

4)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3. 三大领域14项任务推动交通运输新基建

《指导意见》在组织实施方面还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示范引领、完善标准规范、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加强协同合作。

三、《指导意见》的核心亮点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需求侧总量持续增长,服务品质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提升,亟需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交通的智能化管控水平。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 应对新形势需求,突出新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的主导产业正在由第二产业逐步过渡到第三产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这需要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与之适应。此外,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部署,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区际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影响是产生了快递物流等新的业态模式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发展,加快能源清洁化、材料轻量化的交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

以上都是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形势要求,《指导意见》中也对这些新形势要求作出响应,主要体现在新时期需要突出新发展理念。《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交通运输新基建的发展要“服务人民,提升效能。坚持规划建设与运营服务并重,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融入新技术管理水平

在交通强国战略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5G、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数字技术都有长足进步和广泛的应用,随着新基建时代的来临,这些数字技术将通过产业传导进入各个产业领域,以智慧公路为例,《指导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

  • 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 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

  • 应用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

  • 依托重要运输通道,推进智慧公路示范区建设。

  • 鼓励应用公路智能养护设施设备,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查、检测、监测、评估、风险预警以及养护决策、作业的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重点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 建设智慧服务区,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 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未来已来,这些未来智慧交通的出行方式已经切实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据报道,2018年底,北京首发集团携手华为、车企等多方,在京礼高速延崇至北京段,按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进行了高速公路实际场景下的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演示,迈出了智慧高速落地的关键一步。2019年,再次选择延崇高速桥隧比高的道路,在更加复杂的道路条件下,利用C-V2X车路协同技术、高精度隧道定位技术和高精度地图,进行大、小车多类车型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编队全场景测试。在延崇高速进行的持续创新实践为智慧公路的转型升级、未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技术标准编制、工程技术验证、商业创新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2]。

也正如华为指出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后,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指导意见》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组织实施路径,一方面,“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快交通科技研发创新。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安全应急保障、节能环保水平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向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进行突破。另一方面,“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改革中的作用,加快推广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网络安全保护、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再次,为了促使智慧交通的健康发展和数字化“新基建”建设的有序进行,亟须从行业层面的整体设计出发,促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并辅以示范项目和资金牵引,统筹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目标,确定重点任务,谋划实施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保障措施,有序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3.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近几年,传统基建中的产能过剩、投资效率、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监管环境变化与融资手段创新,基建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大,例如PPP模式因其连接了政府和社会资资本,由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降低了政府负债,提高了公共服务提供效率,成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的商业模式。交通运输领域,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于2016年12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收费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12月率先于其他行业印发了《收费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试行)》,修订后于2017年11月印发了《收费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这些规范性制度文件,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用好PPP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交通运输行业也成为了应用PPP模式的重要领域。

相信基建市场化的特点在“新基建”中会更加突出,“新基建”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指导意见》也指出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支持引导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类政府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等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争取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探索数据、技术等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在基建领域发挥市场化作用,借力社会资本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上的能力优势,打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创新的组合牌,代表新兴产业的“新基建”才能避免债务泡沫、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率。

结语: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部署新基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两新一重”作为今年重点任务。交通运输是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技术赋能,使传统基础设施融入新要素、具备新功能、呈现新形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以《指导意见》为指引,以国家新基建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国家经济转型和政策扶植的机遇,新交通必将加速冲出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让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交通运行更加顺畅,助力我国从交通大国加速迈向交通强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