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李氏家族:李广难封方为始,子孙三代无一善终尤可悲
公元前119年,随着汉武大帝的一声令下,大汉决定向已经龟缩在漠北的匈奴发动了一场大决战,史称漠北之战。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一战的意味性远比它的战略性要来的重要得多,只因为它是最后一场横亘在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大规模作战。
不同于文官的宰执天下,马上封侯才是所有武将最高的荣誉和毕生追求。
而对于已经经历了文景两帝,将大好年华全都用在戍边的飞将军李广而言,没有谁比他对这一战看得更重,因为他知道这也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汉武帝寄希望于毕功于一役,他也同样比谁都希望破敌封侯。
可现实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玩笑的代价大到李广以命相抵也无法结束。
漠北之战
李广之死
就在李广为再三哀求而得到前将军的职位而欣喜时,估计他也想不到,汉武帝虽然无奈答应了他,却在出征前夕暗中叮嘱大将军卫青,李广老则矣,运道亦不佳,万不可为前锋。
当李广随大军赶到塞外后,卫青的一纸调令却来到了他面前,命令他李广前往右将军会合,从东路迂回出击。作为前将军哪有迂回出击的道理,心中不解的李广找到了卫青,再次请求为前锋,与匈奴单于大军短兵相接。
本就已经因为军功深受汉武帝忌惮的卫青,哪敢违背汉武帝的嘱托,于是态度坚决的要求李广按照文书办事,即刻前往右将军部队。无可奈何却又悲愤万分的李广不甘心再受屈辱,没有向卫青报备,就再次带着自己的部队启程赶往右军部队。
李广
在行军的途中,由于对塞外并不熟悉,再加上没有向导,已经和右军会合却迷路的李广因为没能及时和卫青形成合围,导致匈奴单于兵败后成功逃跑。这下本来对这场战役满怀期待的李广不仅寸功未尽,还有贻误军机的危险。
既然这边战事已经结束的差不多,那该给汉武帝上奏的军报就必定少不了,决定如实奏报的卫青在亲自询问未果后,派遣了长史来到李广军中审讯军机贻误之事。
封侯无望的李广一边面对着长史的责问,一边又对手下的将士羞愧万分,感叹道,看来天意注定我是没有马上封侯的命了,只是苦了我身边的将士,因为我的问题,而寸功未尽。从军数十载,我已经六十多了,实在无法忍受笔吏的屈辱,也无颜再面见天子。遂自刎于军前。
可怜李广为大汉付出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这个帝国却依旧辜负了他。或许汉武帝从来并不是因为李广老而嫌弃他,更多的可能还是嫌他履历不佳,多次苦战而无功,又有卫霍珠玉在前,不觉对其又看轻了几分,所以一个老将至死也未能完成夙愿。
李广
子孙无一善终
恐怕连李广也无法想到,他的悲剧才仅仅是个开始。
早在李广身故之前,他的大儿子李当户和二子李椒就已经先他而去。
三子李敢随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多次阵斩匈奴,并且第一个夺左贤王鼓旗,被封为关内侯。可还没来得及高兴,自己从小崇敬的父亲身亡的消息就传到了耳边,更有甚者借此传言李广是卫青逼迫而死。年轻气盛的李敢遂前往卫青府上,击伤了卫青。
本来卫青自觉替天子背锅,也就认栽并嘱咐旁人不要声张。也不知怎么消息还是传到了外甥霍去病的耳中,于是,霍去病借着天子狩猎的机会,一箭将李敢射杀。对霍去病喜爱万分的汉武帝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主动替其隐瞒,下令称李敢为鹿所撞击而死。
至此,李广三子皆亡。
李敢 剧照
而作为长孙的李陵,自幼习武成材,同样继承着祖父的意志,以马上封侯为追求,并多次与匈奴作战。后与李广利于天山征讨匈奴,奉命携五千余士卒吸引火力,以分散匈奴大军。返回的时候却被单于八万大军围困,李陵率军苦战多日,击杀上万敌军,却始终没有等到救援。最终在兵卒皆亡,粮草殆尽的情况下不得已归降了匈奴。
李陵在匈奴军中未曾为其谋一事,但单于有感于其勇猛,还将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后,公孙敖奉旨前往匈奴劝服李陵回归汉朝,公孙敖未能完成所任,向汉武帝谎称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下旨处死李陵至亲,终使李陵背汉。期间司马迁曾为李陵反驳,却反受腐刑,并被困于牢狱。
李敢的儿子李禹同样难逃厄运,在巫蛊之祸中,因为与太子刘据关系良好,遭受牵连,惨遭冤死。
李陵
另外在李广自刎之后的第二年,他的族兄,也就是时任宰相的李蔡,同样被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卸任后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