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血糖?肠道菌群与糖代谢不得不说的秘密
昨天
“肠道菌群-胆汁酸”获益轴——血糖管理另一大潜力。
胆汁酸一直被称为“肠道肥皂”,与人体的脂肪代谢密切相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与糖代谢联系起来。有证据表明,胆汁酸是控制全身葡萄糖代谢的重要信号分子,相关机制也被不断发掘[1]。 胆汁酸多渠道影响糖代谢 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代谢影响血糖
高凌教授认为:“肠道菌群不论从数量还是集落来说都是十分庞大的,相当于寄居于我们人体的另一个个体,必然会对机体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在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尤为显著。研究人员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组分与健康人群有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普氏菌属的上升和AKK菌、梭菌目的下降[3]。不同的菌群组分会影响胆汁酸池的构成,即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比值发生变化,并诱导局部和外周的信号效应,包括介导FXR与TGR5信号通路,以及在肠道中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4]。
高凌教授总结到,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肝脏分泌初级胆汁酸进入肠道,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后形成次级胆汁酸。在这个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个核心环节,扮演着一个“转换者”和“调节者”的角色。因为胆汁酸可以通过受体对内分泌激素和血糖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说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血糖。
阿卡波糖-肠道菌群-胆汁酸获益轴
翻开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2017年,除了传统的抗糖机制,宁光院士和王卫庆教授领导的GUT研究提出了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的另一潜在机制,即肠道菌群-胆汁酸获益轴[5]。阿卡波糖100mg 3次/日治疗T2DM患者3个月,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腐败菌(如梭菌和拟杆菌)丰度下降。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次级胆汁酸生成基因丰度的降低,升高了血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对胆盐水解酶的贡献,并且使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比值增加。在最终的降糖疗效的对比中,阿卡波糖组与格列吡嗪组HbA1c的降幅相当,而阿卡波糖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作用达5.09mmol/L。
小结
参考文献:
高凌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光谷)主任、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博士生
英国伦敦大学生理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博士后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国糖尿病研究基金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胰岛素抵抗学组副组长(筹)
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委,武汉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委,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协会副主委
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肥胖学组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肥胖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微循环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湖北省微循环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筹),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理事,湖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武汉东湖高新3551人才
Free Radical & Biology等杂志审稿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委, DRCP杂志中文版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