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是英雄,甚至过度杀戮,但为什么我们依然喜欢?

张四泉

第309期

谨慎起见,原本应该说“我”不带“们”,但总感觉别扭,特此说明一下,免得大家以为我没品还挺嚣张。

再多废话一句,如果您真是武松的粉丝,就不应该被“武松不是英雄”的标题而恼怒,因为一个英雄的粉丝总不至于连面对质疑的勇气都没有。

武松不是英雄,至少不是当今意义上的英雄。

古代汉语里对“英雄”的定义一般都是指才能过人者,鲜有包含思想道德的高尚。

《三国演义》里,曹操煮酒论英雄便定义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在《射雕英雄传》里,成吉思汗也是根据这个定义视自己为英雄。

结果被郭靖用现代人的英雄观给怼了回去:“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先不论事业成就的大小,我们在《水浒传》里可以看到,武松几乎没有任何主动的惩恶扬善之举。

他被誉为打虎英雄,而且也确实为民除害,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原因是怕缩回去被人耻笑不是好汉。

他宰了恶霸西门庆,纯粹是为了替兄长报仇。

他醉打江门神,其实就是吃人嘴软,被卷入了强龙与地头蛇之间的利益纠纷。

他夜走蜈蚣岭杀了道士救了个女子,只是承接鸳鸯楼过度杀戮的误打误撞。

他打了孙二娘,只是为了自保,结果不仅没有拆了那个罪恶的黑店,甚至跟人家两口子结了拜。

在《水浒传》里,称得上是咱老百姓心中英雄的好像只有鲁达,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好汉”。

说到“好汉”这个词,在《水浒传》里出现的频率最高,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和争议。

《水浒传》里的“好汉”和古时“英雄”的概念差不多,只是会因身份的不同而有施用的偏向。

比如,你可以说曹操是英雄,但称他是好汉就感觉有些草莽味太重;反之,如周仓,你可以说他是好汉,但若称其为英雄,总感觉拔高了。

古时“好汉”和“英雄”概念都不注重品德的高尚,因此千万不要把“好汉”的“好”字理解成当今“五讲四美三热爱”意义上的“好”。

猪八戒也认为自己是好汉,他说:“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

在《水浒传》里,“好汉”的“好”更复杂了,长得高大威猛叫“好”,武艺高超叫“好”,李逵这样的粗鲁邪恶的任性也叫“好”,甚至不近女色都成了好汉的必备元素,对此我第一个不服。

直到现在,“好”字的用法都比较复杂。

比如,阿Q跟人打架。

鼓动的人说:“好!好!”

劝架的人说:“好了。好了。”

镇关西挨了鲁提辖第一拳,大叫:“打得好!”

牛二对杨志撒泼说:“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现在人斗狠也爱用这种表述,但往往会咬牙切齿带上一句:“你等着!”

复杂的“好汉”概念现在依然在延用,只是“英雄”的定义有了很大变化,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不再只注重他的能力,品德动机的高尚与否成为非常重要的判定标准。

因此《水浒传》里好汉众多,但真正符合当今英雄标准的应该只有鲁智深。

这也说明当今英雄的标准非常高,差不多就是德艺双馨者方可为之,但若按此标准,武松称不上英雄也不丢人。

不止于不丢人,我们却依然喜欢血溅鸳鸯楼过度复仇的武松。

这种非常时刻的不正常之举,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对他的常规判断。

武松这人虽没有主动过惩恶扬善,但他却说过并践行过一句极为霸道的话,那就是:“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理的人”。

不要以为这很容易,不是所有的强者都会以挑战更强者为使命和尊严。

李逵算是够强了吧,他却执行了斧劈小衙内的任务。

虽然是宋江等人指使的,可为什么不找别人,偏偏叫李逵去?

李逵跑到寿张县假装知县办案,暴露了他的价值观,面对两个打架的人,他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 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弱者就活该被强者吃掉,这就是李逵的价值观,只怕现在依然有人信奉吧。

据说某企业家是金庸老先生的粉丝,但在身体上却很喜欢做牛二一样的街头强者。

大多数时候,牛二不会欺负杨志这样的人,除非太想白占富含核心科技的祖传宝刀。

杨志毕竟手持硬货,且看起来就是一条不好惹的硬汉,还是惦记着小摊小贩的流量容易又稳妥。

鲁迅好像最近又火了,他曾批评阿Q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

就不要苛求强者都似鲁达了,李逵这样的丛林王和阿Q这样的伪强者还活着不少,能做到武松这样就是非常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