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青台镇》中的主人公张青屏有原型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长篇小说《青台镇》中的主人公张青屏有原型吗?

作者 | 郑路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近日,随着社旗籍青年作家郑长春的长篇小说《青台镇》在网上热捧,人们除对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产生极大兴趣外,而且对小说主人公张青屏的身世和命运也格外关注。那么,小说中的张青屏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笔者带着种种疑问专访了本书作者郑长春先生,他坦言:小说中的素材基本上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又超出了生活,因为文学是生活的创造,小说允许虚构,但不管一个创作者有多大的才华和能力,其笔下的人物故事都需要艺术加工提炼,都离不开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倾向,所以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或生活原型,哪怕是一部虚构的经典著作,也是社会和历史的某种映射。这是每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作家都难以避免的。正因为如此,郑长春长篇小说《青台镇》中塑造的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总会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激起我们的无限遐想。当然,我们也能通过他笔下那些生动的情节,顺藤摸瓜,从繁杂的历史脉络中寻找到更多耐人寻味的蛛丝马迹。就《青台镇》中性格复杂的主人公张青屏来说,我们似乎也通过这种“无限遐想”,想知道更多的书外故事。
因此,笔者带着这种遐想和感召,按照书中的人物表现“按图索骥”,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史料,走访多位年长老人,终于发现,郑长春所笔下所塑造的那些人物,基本上都能在宛东地区找到一些影子,包括性格鲜明、命运多舛的一代枭雄张青屏在内。不过,根据笔者的详实了解,民国时期的青台镇上确实出现过一位叫张荆屏的传奇人物,此人与《青台镇》小说中的主人公张青屏仅一字之差,不知是巧合,还是作者因故事情节需要而故意为之?为避“对号入座”之嫌,笔者没有向郑先生专门讨教,但凭着个人对这部小说的主旨理解,结合现实场景进行大胆推断,我觉得此君与彼君应是同一人。虽然笔者没有向郑先生求证,但从二者在青台镇上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看,颇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两人姓名相差一字,但“荆”与“青”的音节相近,并不影响人们的称听习惯,所以我认为郑长春小说中的张青屏即为史料中的张荆屏,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因此,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搜集所得的诸多线索和材料进行归纳疏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清平(青屏)世界”吧。
张荆屏,又名张耀先,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其父早丧,所生兄弟三人,兄张寿先,弟张荣先,他排行老二,身材高大魁梧,满脸胡须,自幼性情豪放,喜武厌文,其家虽多方让其入学就读,但只读几年私塾,便于1923年投笔从戎,到豫北河南镇守使第一混成旅旅长李治云手下当兵。一年有余,又返回故里,务务兼经商。后因与族人争夺一份遗产,铤而走险,投身于“绿林”之中。1927年参加宛东红枪社,因反抗地方官兵鱼肉百姓曾被抓捕。脱险后外出经商,在郑州加入青帮组织,不久回宛东涉足政界,拉起一支小队伍,驰骋豫南地区劫富济贫,后被南(阳)唐(河)新(野)联防司令赵芝庭任命为宛东自卫大队第七队副队长,开始与地方官绅多有来往。此时,经人介绍,他与赊镇地下党员石庭柱相识。石庭柱受南阳中心县委指示,到青台以小学教师为名,以青台小学为基地发展党组织。张荆屏经石庭柱的耐心引导,开始倾向革命,与进步人士密切接触,不仅创办了耀青中学让穷人孩子就读,而且还开设酒馆供各路英雄豪杰方便聚会议事。
1937年起,张荆屏先后担宛东朱拱桥乡保安队中队长、青台乡长、赊镇区后备民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扩大武装力量,进步人士刘仲芳以教书为名,到青台做争取张荆屏的工作。不久,张荆屏便成为南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邰士芳的密友,并和当时地下党员胡子和、李诚甫、李岱山、李新章有了联系。
1945年,日军占领南阳后,在赊镇成立招抚使署,组建皇协军,孙政训为头目。孙政洲协同日军横行乡里,烧杀抢掠,邰士芳指示张荆屏在宛东组织游击队,任命他为支队长,对皇协军以沉痛打击。当时,南阳县长赵芝庭将全县抗日武装统编为三个纵队,原打算像安排桥头张仙洲(外号小四毛)那样,将张荆屏编入以邰士林(邰士芳兄)为司令的第三纵队。张荆屏遵照邰士芳的意见未服从赵县长对其的安排,甘愿与三纵队协同作战,在宛东牵制孙政训的皇协军。赵芝庭和战领南阳的日军头目鹰森孝均不知道张荆屏与邰氏兄弟的真实关系,加上张部抗战英勇,对皇协军构成很大威胁,日伪军又恨又怕,于是派人向张荆屏劝降。张荆屏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严词拒绝道:“我姓张的啥都做,就是不做汉奸!”鹰森孝恼羞成怒,恨之入骨,于是派孙政训带日本兵前去报复。他们深夜窜入张荆屏住处,将家里财产抢劫一空,房屋化为灰烬,亲人险遭劫难。

张荆屏本人虽倾向革命,接受进步主张,一身正气,胸怀坦荡,但他的部下和族人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事时有发生,为此他深恶痛绝,坚决严厉打击,毫不手软。他任青台乡长期间,部下宋万庆仗着与张荆屏有亲戚关系,有恃无恐,经常背地里在青台镇附近的李庄、马庄等村要枪要粮,强奸民女,并持枪抢劫一家农户财产。群众告发后,张荆屏立即将他就地正法。同族叔张中信奸杀妇女,其弟张三秃拦路抢劫,屡教不改,均被依法枪决,为此其族兄惯匪张中山与张荆屏结下冤仇,并图谋杀害张荆屏。张荆屏得知情况后,先下手为强,设计将其除掉,众人拍手称快。

由于他爱憎分明、主张正义、执法严明,使青台镇的恶霸地主望而生畏,特别是他的部下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之事大有收敛,因他管理下的青台辖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故有“西有老别(别廷芳),东有老张(张荆屏)”之说。
宛东战役前夕,张荆屏毅然率部起义,加入宛东县独立营,除带一个连的人员外,还带小炮一门、机枪两挺、长短枪一百多支、战马十几匹,后调入南阳地区支前司令部任参谋,1966年因心脏病恶化在医院去世,享年62岁。

作者简介

(作者为郑州媒体记者)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