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七世孙,草书写《兰亭序》,遒美精到,不愧是家传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历史上的名家高手,很多都取法临写过这篇《兰亭序》,比如虞世南、褚遂良、赵孟、董其昌等人。这么说吧,凡是精通传统帖学的,几乎没人能绕过这篇《兰亭序》。当然了,《兰亭序》的内涵太过丰厚,想了解王羲之,想学好书法,谁也不愿意错过。
只不过呢,咱们看到的《兰亭序》,不管是冯承素的双钩摹本,还是后世名家的临写范本,大多都是行书,虽然风格上略有不同,但还是在尽力向王羲之靠拢,整体不离原贴气韵。
今天呢,咱们来点特别的,欣赏一下王羲之的七世孙,草书写的《兰亭序》,遒美精到,不愧是家传。
王羲之的七世孙是谁?熟悉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他就是南朝著名书法家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后人,智永深得家族用笔真传。咱们熟悉的《兰亭序》,之所以能流传到唐代,就是从智永的徒弟辩才手中传出的。
智永为了弘扬家传笔法,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据传,他曾手写了800多本《千字文》,到处分发供别人学习。现在我们仍能看到保存在日本的墨迹本《真草千字文》和收藏在故宫的关中本《千字文》刻本。
智永学王羲之,算是得其精髓的高手中的高手。比如今天介绍的这篇草书《兰亭序》,属于借着《兰亭序》的文本进行再创作,连书写的字体都由行书变成了草书。可是呢,即使是这么写,仍能在其中看到浓浓的王羲之的笔意。
熟悉王羲之的朋友应该都能看出来,智永的这篇草书《兰亭序》和王羲之的《十七帖》有太多的相通之处。从用笔的细节,到结体的趣味,乃至整篇的气韵,都清晰地展示了智永对王羲之笔法的理解。只不过,王羲之的用笔更加凌厉果敢,智永的呢,多了几分温润和内敛。
初唐书法名家虞世南,大家都熟悉吧。为什么他的书法看上去那么温润平和?主要就是受智永的影响。
从王羲之笔法系统的传承顺序上看,唐朝的很多名家之所以能得到王羲之的用笔真谛,主要还是得益于智永。智永将笔法传授给虞世南之后,才使得唐代那些名家能更深层次地了解王羲之。比如咱们熟悉的张旭、颜真卿、乃至日本的空海,都属于王羲之笔法系统的传人。
就咱们普通爱好者来说,如果你直接学王羲之感觉到有些困难的话,我们不妨多借鉴一下诸如智永和虞世南等人的书风。多方借鉴比较,你就能更全面地理解王羲之的用笔,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用笔的漂浮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