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四行大楼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1931年的一天,繁华的四川北路上,一辆黄包车停在了海宁路口。这是一个在老家做生意小有成就的商人,刚下定决心来到上海闯荡。下车之后,他径直来到一楼的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办理账户。
“大家都有分红?!”当储蓄会职员向他解释储蓄规则时,他大吃一惊。当时的国内储蓄业,大多实行的是一种抽奖制度,利息不是分配给每个储户,而是抽奖给少数的幸运儿。没想到在四行储蓄会,分红却是人人有份,大家都能得到合理的利息。
四行储蓄会的成立,本身就是一大创新。一战过后,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金融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争得一席之地,盐业、金城、中南3家银行在1921年成立联合营业事务所,第二年大陆银行加入,四行联营正式开始。四家银行的业务中心本来都在北方,随着南方经济越来越发达,他们的“主战场”便逐步迁往上海。一开始的简单合作效果不错,于是1923年,四家银行开会决定:正式设立四行储蓄会。
人人有份的分红模式只是四行创新的冰山一角。当时银行都把巨商大贾的大额存款作为主业,四行储蓄会却另辟蹊径,着力发展普通储户的小额储蓄。作为保障,四行还各拨25万银元,作为储蓄会的基本储金。公平公正的分红制度加上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存储者们纷至沓来,甚至挤坏了柜台栏杆。
大笔资金到手,自然要开辟更大的市场。1930年开始,四行储蓄会进军房地产市场,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22层的国际饭店大厦,斥资82万银元的四行仓库,10余亩的员工宿舍……当然,也包括眼前这栋 “四行大楼”,斥资58万银元建造,当年名为“虹口公寓”,主要用于出租业务,底层则作为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的营业处。
时光悠悠,四行的辉煌似乎已经远去,而那种在警钟中积极寻找出路的创新精神和胆魄,则随着建筑,永久地印刻下来。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