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人物命名拾趣

杨易程2020-11-15 21:23:26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王实甫的名字是德信,应该是王德信,字是实甫,今天人们说到名字都是一个,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意思,古人一般都有名和字,并且名和字意义相似,或者说字是名字的解释,名与字相互呼应。德信和实甫其实就是古代人名和字的典范,王实甫的名与字也是相互呼应,互为释义的。王实甫的名是德信,品德高尚,德行非常不错,让人们信得过的意思,而实甫,“实”是诚实,不欺骗人的意思,与其名字意思相近,“甫”这个字是在古代男子的名字下加的美称,又可以当做“父”来讲,可以看做是一个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王实甫的名和字表达了王实甫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品德方面可以超越很多人。《录鬼簿》里提到寥寥几语: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被列入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西厢记》创作于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后人从这部作品和有关资料推测,王实甫大约生活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顺帝贴睦尔时代,与关汉卿生卒年代相去不远。根据《元史》的零星记载,王实甫祖籍在今河北保定的定兴县。其祖上究系哪一支王氏,已难以考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自宋元之后,王姓人已越来越融入社会肌理,其门庭、郡望渐趋淡化。

王实甫一生创作颇丰,但名目可考的只有14部杂剧,除《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留有全本外,还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各一折。其余仅存名目于《录鬼簿》。王实甫铸就了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夺目的珍品《西厢记》,以超迈于时代的视角,重新演绎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唱响了冲破礼教束缚,争取婚恋自由的最强音。《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明代戏曲评论家何元朗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全剧以“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和“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演绎书生张珙在浦东普救寺与官宦小姐崔莺莺相爱的故事。金圣叹赞到:《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者。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分别有如下词句:“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虑休,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仲明在《凌波仙》中凭悼王实甫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书名是以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发生的地点来命名的。源于原著:“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西厢泛指青年男女密约幽会之地。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明单本《蕉帕记·揭果》: “任闲口,漫雌黄,压着咱则是西厢琵琶记输些斤两。”宋元明清时代作品书名开门见山地揭示全书内容,可方便读者通观全书:《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以“为文之用心”和“雕缛成体”来释义“文心”、“雕龙”,一语道破了全书的核心所在。如明代小说《金瓶梅》的书名,就是取书中女主人公潘金莲的“金”、李瓶儿的“瓶”、庞春梅的“梅”组合成的;清代袁枚就把自己的一本讲神鬼怪异之事的书取名为《子不语》。

《西厢记》源于《莺莺传》。《莺莺传》为唐代传奇小说,元稹撰。原题《传奇》。《太平广记》收录时改作现名并沿用至今。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亦称《会真记》。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此传因为客观艺术效果和作者主观议论评价的巨大矛盾引起了后世戏曲的再创作动力,对后世汉族戏曲发展影响很大。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著名的《西厢记》就是改写于此。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把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会真记》传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这片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

1.崔莺莺:崔莺莺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对崔氏始乱终弃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说"崔氏小名莺莺",元稹的《莺莺传》为后代西厢故事之祖。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把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事改编成张崔二人自由恋爱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又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作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词优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遂使西厢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主角的崔莺莺也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崔莺莺《西厢记》的灵魂之所在,而形貌美与灵魂美亦是莺莺形象的灵魂之所在。莺莺之美构建了崔张二人爱情的平台,可谓是《西厢记》之“戏引”。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出身高贵,身世显赫,她“针指女工,诗词歌赋,无不通晓”。 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人物特点喷涌而出,日后对人物的见解有更直观的表现。对于《西厢记》中莺莺的第一次出场描写是“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肖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但是当她在佛殿上邂逅“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的张生,便一见钟情。张生形容崔莺莺“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联吟》中“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张生将自己的落寞孤寂与咫尺天涯的莺莺化与浓浓夜里,空留月景无心欣赏。面对张生试探,莺莺立刻便唱和了一首诗:“空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在老夫人以“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上京应试张生表现出对功名的热望和自信时,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崔莺莺是一位大胆与封建礼教斗争的贵族小姐人物,更是一位洋溢自由青春的纯真少女。她的人物“美象”已然是中国戏剧史的一位形象典范。张生与崔莺莺最终战胜了封建礼教,完美的诠释了作品“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西厢记人物像》

2.张生:张生名为张珙,字君瑞。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人称“文章魁首”。在张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经河中府,游于普救寺,巧遇了相国千金莺莺,便“魂灵儿飞在半天”。 对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这也是张生的“痴”,痴得可爱、痴得明朗、痴得叫小姐莺莺再次入了心。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时,莺莺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好感。’随后,张生又在莺莺烧香时,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间”。在莺莺夜听琴中,张生以琴音诉心曲。凭借他高超的琴技,随心而奏: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后庭花]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提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成聪明,成敬思,成风流,成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间”。更重要的是,张生并非绣花枕头,在他把才学用于危难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在以后的笔墨传情中,张生又常以文思敏捷、挥笔而就得到红娘的赞扬: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提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成聪明,成敬思,成风流,成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最后,张生“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更加证实了他的才学与本领。张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学换得“文章魁首”的称颂,赢得了莺莺的青睐。

王实甫极尽能事,写情,情在景中,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写人,人在画中,含蓄典雅、风姿绰约。文采自是袭人,但决不轻浮,韵致在笔外。如长亭送别一段: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色凄美、有撒满云朵的碧空万里,黄花满地,谁人不引起青春易逝的慨叹?雁声嘹唳,正道出莺莺送别张生的无奈。

全诗无一个“愁”字,但读来句句是惜别之际的愁心冷绪;全诗无一个“泪”字,但欲说还休的隐忍之泪,都闪耀在凄迷的景色里。此诗邃成经典,成为数百年来儿女相别的典范作品。王实甫又最擅用典,前人诗词佳句,顺手拈来,契合情境,又妙然自在。人物唱词极尽锤炼,又语出天然、纤尘不染。综观王西厢全篇,人物唱词大雅与大俗相结合,给人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且读来通晓流畅、活泼生动。后人无不喟叹王实甫的大手笔,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道:“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就连曹雪芹也掩不住满心羡慕,托了宝黛之口,喝了声彩:“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3.红娘:《西厢记》可圈可点的一个人物是崔莺莺身边的丫头红娘这个名字。剧中“玲珑剔透百事精”的小丫环红娘,聪 明热情、活泼勇敢,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为了成全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美满婚事,从 中牵针引线,传书递柬,无怨无悔。最后,在她“一张利嘴”的说服与劝导下,顽固 坚持封建门第观念的老夫人不得不取消“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的清规,终于因势 利导地将莺莺小姐许配给了张生,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红娘被用作媒人的代称。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红娘,后代指媒人。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西厢记》用 “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不刻意做诗文的韵脚与行规,只图一个“情”字深深罢了。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花盼佳人俏,香溢十里桥。

君稳重掌舵,妾小鸟依偎;

温柔似水晕,缓缓把灯羞。

徘徊复徘徊,不忍离人别;

合手问天穹,能握几时休?

君言妾有意,长系白发生。

唐王只爱环,三次娘家求;

女怎无小性,待看君王心。

君莫负阑珊,步步向月移;

妾珠泪欢喜,濡湿君裳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