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六):矛盾

巴耶济德一世是第一个以拜占庭方式杀掉弟弟掌握政权的苏丹。
不过他本人倒是一个雄主,在他得到了军事权、立法权和财政权后,他就不满足于只当一个伊斯兰苏丹了,而是要当一个罗马皇帝。
那么罗马皇帝和伊斯兰苏丹有什么区别呢?
他就不仅仅是一个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了,他也要成为基督教,甚至犹太教的领袖。
他要做一个三教合一的领袖,成为世界的君主。
你从他三个孩子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一个叫做苏莱曼,就是犹太旧约中的所罗门王,一个叫做尔撒,就是阿拉伯语的耶稣。
还有一个叫做穆罕默德,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你从他给他孩子起的这三个名字,就能看出他的野心了。
他要进入君士坦丁堡,做三教合一的皇帝。
若不是因为帖木儿,可能不用到穆罕默德二世,巴耶济德就已经进攻君士坦丁堡了。
他没攻进君士坦丁堡,就是因为他搞的拜占庭专制这一套,在奥斯曼原有的封建体系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应,让他在与帖木儿的战争中吃了一个大亏。
那些封建领主们已经对巴耶济德非常地不满了。
所以即便没有帖木儿,这帮领主们很大可能也会发生政变。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胡虏无百年之运”,为什么胡儿不过百?
就是因为皇帝有钱了,想要搞专制,就必然会打击他手下的封建领主,封建领主们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我们算一下,奥斯曼宣布独立,自称埃米尔的时候,是1299年,巴耶济德在安卡拉战役输给帖木儿的时候,是1402年,胡虏无百年之运差一点就在巴耶济德身上实现了。
当时巴耶济德的奴隶禁卫军,已经从穆拉德时期的几千人扩大到几万人。
虽然奴隶禁卫军可以打败任何单独的一支封建军队,但从帝国的总体上讲,封建军队还是占优势的。
不过封建军队也很难同时集结起来,因为封建军队本来就是分散的势力。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封建领主们联合起来,用武力强迫苏丹,就像七国之乱一样,打着类似“清君侧”的旗号,让苏丹裁掉奴隶禁卫军。
或者在战争中抛弃苏丹。
这种事果然发生了,帖木儿一路杀到小亚细亚,巴耶济德带着以自己的奴隶禁卫军为核心,封建军队为辅助的军队,在安卡拉交战。
结果一战而败。
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封建军队的背叛。
帖木儿知道,奥斯曼各封建领主,他们对苏丹并非是绝对忠诚的,而且此时他们对苏丹搞奴隶禁卫军,又要搞三教合一颇有怨言。
出征前领主们就问,苏丹到底是一个穆斯林还是基督徒?
他为了加强专制,带着那些东正教和塞尔维亚人组成的奴隶禁卫军,打压那些原先辅佐他父亲和祖父打天下的封建领主。
巴耶济德究竟是我们伊斯兰教的苏丹,还是拜占庭的东正教领袖呢?
这个舆论一出,帖木儿一来,巴耶济德还没有出战,那些封建领主就已经有一半投靠帖木儿去了。
开战之后,跟着巴耶济德的那一部分领主在战争还未分出胜负的时候,就临阵脱逃了。
帖木儿见状也不打封建军,专门打巴耶济德的禁卫军。
在禁卫军的几个将领在渡河的时候被帖木儿打死后,奴隶禁卫军团就都垮了。
巴耶济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被帖木儿俘虏,不过帖木儿打完了奥斯曼,就马上打别的地方去了,再也没有管安纳托利亚的事。
苏丹被俘后,奥斯曼帝国马上陷入了混乱的内战之中。
因为巴耶济德开了兄弟相残的坏头,因此他的儿子们也得互相残杀不可。
所以内战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穆萨,他是支持巴耶济德本人的政策,要打击那些封建领主的势力。
他认为巴耶济德加强专制是没错的,失败的原因反而是因为专制的不够,如果他有几十万奴隶禁卫军,然后把那些封建领主全部削藩,就不会被失败被俘了。
而穆罕穆德就是站在了封建领主这一边,他认为巴耶济德太专制了,所以才导致了领主们的背叛。
最后的结果是穆萨输了,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在位)赢了。
对于封建领主来讲,穆罕穆德的胜利就等于是过去部落封建自由的时代又回来了。
但实际上,穆罕穆德的复辟是不彻底的,他只是把那些官僚打压了一下,恢复了贵族的权力,但并没有把禁卫军,和国务会议彻底取消。
所以你可以看出,穆罕默德对穆萨的胜利,其实就是因为巴耶济德搞专制主义的步伐太大了。
所以即便是帖木儿没来,巴耶济德没被俘,那么苏丹与封建贵族的斗争最终也会爆发。
你从穆萨的下场就可以看出,当时奥斯曼帝国封建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就算是巴耶济德雄才大略,比他儿子穆萨更强一些,但也不能保证他就一定能战胜封建领主。
个人的能力在历史洪流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康熙能做到顺治做不到的事,并不是说顺治的能力就不行。
汉文帝做不成的事,汉武帝能够做到,也不是说汉文帝就无能。
而是因为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
康熙时代的满洲贵族已经腐化了,所以康熙做了顺治皇帝做不成的事情。
经过文景之治的修生养息,才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巴耶济德做不成,那是因为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势力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苏丹本人禁卫军对封建领主也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穆罕默德只能向着封建的方向妥协了一步,才把帝国稳住。
直到穆罕默德二世攻进君士坦丁堡,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罗马皇帝的称号,才又开始向着专制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穆罕穆德一世的复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不过这也是可以预见到的,只要是皇帝,他想要他的江山稳固,肯定是希望权力越来越大的。
如果他减小了自己的权力,那一定是当时形势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他必须摆正一个姿态,向对手让步。
等到时机成熟,形势允许后,他自然会重新扩大他的权力。
经过了默德一世、穆拉德二世和穆罕默德二世,原先巴耶济德时期的那些制度就又回来了。
不过他们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像巴耶济德那样激进。
比如今天给国务会议多招几个官吏,明天再给他们涨点工资,过几天再把禁卫军扩充一下。
然后先是在首都伊斯坦布尔,苏丹掌控了财政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然后慢慢地,外省,也就是贝伊领主们的地区,也要受到国务会议的监督和领导。
也是从穆罕默德二世开始,他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卡努尼。
卡努尼(Kanunî)就是立法者,立法者在伊斯兰传统中是一个非常不虔诚的词。
因为按照伊斯兰教法的原则上讲,真主是唯一的立法者。
真主安拉通过先知穆罕穆德教导穆斯林,这个法是完美的,不允许凡夫俗子随意更改或增添的。
教法学家能做的只是司法解释,不能叫做立法。
但实际上,现在的伊斯兰法大部分都是通过司法解释搞出来的,已经产生了立法的作用。
因为古兰经里面可操作的空间不大,那么要因时、因地制宜,肯定是需要教法学家重新解释的。
但是,这话是不能点破的。
教法学家或者是苏丹、哈里发说自己是立法者,这个意义就相当于我是叛教徒了。
真主已经通过先知传达了法典的内容,你们不能违背真主的意思。
难道你比真主的使者判断得更准确,难道你比真主的使者更伟大吗?这是不可能的。
你修改真主传达的法典,这就是不虔诚的体现。
穆斯林当然是敬畏真主,相信真主的使者传达的古兰经。
如果你认为你比真主更正确,不敬畏这部法典,这难道还算是虔诚的穆斯林吗?
大家当然不想被当成不虔诚的穆斯林,所以教法学家在做司法解释的时候,肯定会反复强调,真主才是是唯一的立法者。
除了真主立的法之外,穆斯林没有其他的法,教法学家只是因时因地的对司法进行一个解释。
无论你是哈里发、苏丹还是穆夫提,必须强调这一点。
而苏丹居然会自称为立法者,就是从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的。
一开始立法者用到穆罕默德二世身上的时候,大家还是觉得很生硬的。
因为在之前的伊斯兰世界,你说某人是立法者,就相当于说他不够虔诚,是一句骂人的话。
而穆罕穆德二世居然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而且周围的人也把立法者当成了讨好奉承苏丹的话。
这就代表了奥斯曼内部制度以及舆论的转变,那么对于罕穆德二世来讲,他成功了。
到了苏莱曼时代,大家都认为,称呼苏丹为立法者是对苏丹的一种尊敬和赞美。
这实际上就是舆论的一种转变,这个转变是伴随着政治结构的转变,代表着,苏丹专制的程度加深了。
比如说,以前大家都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但是你现在发现很多人说秦始皇是明君,是千古一帝。
这并不是一个历史问题,关键不在于秦始皇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
而是代表着舆论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必然有其政治形势的需要的。
从穆罕默德二世到苏莱曼这个时期,情况就是这样的。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毫无疑问仍处于巅峰期的。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们征服了更多的地方,领土范围也到达了巅峰,包括君士坦丁堡。
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技术专家,奴隶禁卫军也空前的强大,官僚系统也趋于完善。
在穆罕穆德攻进君士坦丁堡,使奥斯曼帝国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此时如果你是一个奥斯曼土耳其人,那你就很难像巴耶济德时期那样,谴责苏丹罗马化和专制化。
因为苏丹的罗马化本身,就是奥斯曼由区域性强国变成了世界性强国的关键。
使奥斯曼帝国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以罗马继承者的身份与西方和俄罗斯打交道。
如果苏丹不用罗马皇帝这个头衔,那就等于是把奥斯曼皇帝从世界性君主,降回了地方君主。
此时无论你是一个多么虔诚的穆斯林,但是只要你是一个爱国的奥斯曼人,你就必须要考虑一下了。
因为奥斯曼苏丹通过征服君士坦丁堡获得了罗马皇帝的身份,你再说皇帝不该罗马化,那你就是不爱国了。
伊斯兰社会原来可以限制苏丹专制的那些东西,可以对付穆罕默德二世之前的君主,但是对于罗马皇帝的继承者来说,是毫无用途的。
穆罕默德二世为奥斯曼帝国增加了罗马化的法典,通过这部法典,他实现了他的立法权。
但在一开始,皇帝的立法在穆斯林心中与真主的法典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在我们儒家社会,儒家的道德观是仁、义、礼、智、信。
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虽然法律没有逼我们这样做,但我们觉得这样做就是对的。
孔子的话是没错的,不是皇帝制定法律让我们这么做的。
但是如果皇帝派官吏来收什么人头税之类的,这些事孔圣人可从来没说过,只是皇帝想娶小老婆,或者修宫殿要钱而已。
你不能用孔子的名义去支持皇帝个人享受做的这些事,这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我们不得不服从皇帝,但我们清楚,皇帝不是在所有事上都能代表孔圣人的,两者是有区别的。
穆罕穆德二世把沙利亚法和自己的立法放在一起,于是就削弱了真主的旨意与苏丹法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说,原先给教团建清真寺、屠宰场那些钱,和给皇帝娶小老婆那些钱就没区别了,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的法典,合法性是一样的。
这就是穆罕穆德二世立法的实际意义。
之后到了苏莱曼把这个立法权进一步扩大,当然结果就是进一步扩大了奥斯曼苏丹的权力,削弱了伊斯兰世界教法学家的司法解释权力,使苏莱曼获得了之前哈里发和苏丹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
那么这个权力能否让奥斯曼帝国保持极盛的状态,奥斯曼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
我们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

  • 新元史记载 拜占庭帝国尚在土耳其苏丹已自称罗马皇帝

    关于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后世史书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蒙古帝国的横空出世,创造了新的世界秩序. 而胡虏无百年之运,蒙古帝国还在开拓就已经分为了四大汗国.而游牧民族进入文明的平原地区.免不了迅速的腐 ...

  • 奥斯曼帝国厨神宰相 八十岁拜相 辅弼帝国孤儿寡母

    诸位看官,小子最近一直给大家安利一部土耳其宫斗剧<宏伟世纪>,作为最开放的中东回教国家,土耳其在影视剧上输出上下的力度不小.奈何国际影响力有限,所以这部剧至今没有熟肉版. 而中国作为文明古 ...

  • 奥斯曼的战争:巴耶济德的胜与败(上)

    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似乎总给人留下一个所向披靡的形象,从一个附庸在小亚细亚的部落开始,每一个出现在奥斯曼帝国面前的敌人都被它扫平了--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塞尔维亚帝国,它们都无法阻挡帝国扩张的步 ...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二):对抗

    上一篇讲到: 塞尔柱对突厥世界的影响,首先是代表着突厥封建主义的形成,同时代表了突厥军事兄弟会体制的开始. 军事兄弟会体制的产生,代表的是突厥世界的民主化. 这种同时兼有封建性质和宗教性质的军事兄弟会 ...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三):转折

    在奥斯曼集团刚进入小亚细亚的时候,就是以军事兄弟会方式加入的,后来奥斯曼帝国统一后,在他的统治范围下,包括了很多东正教的叛教徒. 奥斯曼的儿子奥尔汗,就是娶的是东正教叛教徒的女儿,还有很多大臣也是是拜 ...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五):巅峰

    奥斯曼苏丹靠着奴隶禁卫军,对内压倒了封建下各领主的力量,对外,苏丹就是靠着这支军队,跟基督教世界打了几百年,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常备军体制的形成. 常备军体制对于欧洲中世纪来讲,是完全违反当时的封建主义原 ...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七):改革

    在穆罕穆德二世攻进君士坦丁堡后,为奥斯曼帝国增加了罗马化的法典,通过这部法典,他实现了他的立法权. 之后到了苏莱曼,把立法权进一步扩大,削弱了伊斯兰世界教法学家的司法解释权力,使苏莱曼获得了之前哈里发 ...

  • 奥斯曼帝国闲史——讲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闲史——讲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为何会走向衰落?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陈无术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32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民族主义是比较晚近才有的词汇. 在古代 ...

  • 海洋与文明:从地中海文明的发展进程,看欧洲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受航海事业影响的时代,但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差不多180度的大转变."--<海洋与文明>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 ...

  • 土耳其历史:奥斯曼帝国崛起,多亏有他

    土耳其历史:奥斯曼帝国崛起,多亏有他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建立.奥斯曼占领加里波利 前因 奥斯曼帝国建立:1299年,奥斯曼领导的一支突厥部落建立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一世(1258年-1326年) 后果 ...

  •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 奥斯曼帝国四柱国 保存国祚六百年

    诸位看官,好几天没有写奥斯曼史了,今天接上.众所周知,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时.全世界君主专制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路易十四,彼得,康熙三大帝.而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则君权衰微,出现了相权专政. 奥斯曼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