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27论礼诗解1礼无不在给夺慈仁礼以制中以礼治家国

孔子家语》卷27论礼诗解1礼无不在给夺慈仁礼以制中以礼治家国

题文诗: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游侍,论及于礼.

孔子曰居,汝三人者,语汝以礼,礼者周流,

无不遍也.子贡越席,子曰:敬不中礼,

谓之野也;恭不中礼,谓之给也;勇不中礼,

谓之逆也.给夺慈仁.子贡:将何以为,

此中礼者?子曰礼乎,所以制中.子贡退,

言游进曰:礼领恶而,全好者?子曰然.

子贡问故,曰郊社礼,以仁鬼神;禘尝之礼,

以仁昭穆;馈奠之礼,以仁死丧;射飨之礼,

以仁乡党;食飨之礼,以仁宾客.明郊社义,

禘尝之礼,治国如指,诸掌而已.居家有礼,

故长幼辨;闺门有礼,故三族和;朝廷有礼,

故官爵序;田猎有礼,故戎事闲;军旅有礼,

故武功成.是以宫室,得其度,鼎俎得象,

物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轼,鬼神得享,

丧纪得哀,辩说得党,百官得体,政事得施.

于身,而措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也.

礼无不在,情无不有,至礼真情,无所不治.

【原文】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游侍[1],论及于礼。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语汝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2],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慈仁。"子贡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礼者?"子曰:"礼乎,夫礼所以制中也。"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子贡问:"何也?"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禘尝[3]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飨之礼[4],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礼,故长幼辨;以之闺门有礼,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是以宫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轼,鬼神得其享,丧纪得其哀,辩说得其党,百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措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也。"

【注释】
[1]子张:即颛孙师,字子张。子贡:即端木赐,字子贡。言游:即言偃,字子游。三人均为孔子弟子。
[2]给:言语便捷。此指言语不得体。
[3]禘(dì):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尝:古代秋祭名。
[4]射:指乡射礼,即卿大夫举士后举行的射礼。飨:以酒食款待。

【译文】

孔子在家休息,弟子子张、子贡、子游陪侍,说话时说到了礼。孔子说:"坐下,你们三人,我给你们讲讲礼。礼周详地运用到各处无所不遍。"
子贡站起来离席回话说:"请问礼该如何?"孔子说:"虔敬而不合乎礼,叫做土气;谦恭而不合乎礼,叫做巴结;勇敢而不合乎礼,叫做乖逆。"孔子又说:"巴结混淆了慈悲和仁爱。"子贡说:"请问怎么做才能做到合乎礼呢?"孔子说:"礼吗?礼,就是用来节制行为使之适中的。"

子贡退下来,子游上前说:"请问,所谓礼是不是为了治理恶劣习性而保全良好品行的呢?"孔子说:"是的。"子贡问:"那该怎么做呢?"孔子说:"祭天祭地之礼,是用以致仁爱于鬼神的;秋尝夏禘之礼,是用以致仁爱于祖先的;馈食祭奠之礼,是用以致仁爱于死者的;举行乡射礼、乡饮酒礼,是用以致仁爱于乡亲邻里的;宴会饮酒的礼仪,是用以致仁爱于宾客的。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礼仪,秋尝夏禘的礼仪,那么治理国家就像在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那样容易。因此,用这些礼仪,居家处事有礼,长幼就分辨清楚了;家族内部有礼,一家三代就和睦了;在朝廷上有礼,官职爵位就井然有序了;田猎时有礼,军事演习就熟练了;军队里有礼,就能建立战功了。因为有了礼,宫室得以有了制度,祭器有了样式,各种器物符合时节,音乐符合节拍,车辆有了定式,鬼神得到了该有的祭享,丧葬有了适度的悲哀,辩说得以拥有支持的人,百官得以恪守其职分,政事得以顺利施行。加在每人身上的,摆在面前的,人们的种种行为举动都能够适宜得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