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情人最后
电影《地下铁》剧照
No.11 日本小说《情人》
作者:渡边淳一(日本)
青岛出版社,2015年
看渡边淳一的照片,戴着眼镜、鬓有白发的他面带微笑,十年外科医生与多年的写作经历都在他的气质中,是可信赖与温厚的印象,没有丝毫不洁净之感。
听说渡边淳一的名字,是在读书时。隐约记得相熟的同学说起,言语中有着打破某种禁忌的意味。渡边淳一被称为“日本情爱大师”。而在涉世未深的年纪,他的文字有着超过情爱、几近情色的意味。书中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事,让他的书带上也许并不公允的“小黄书”色彩——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的确是把他的书当作小黄书看的。
说到“并不公允”,是因为渡边淳一的一部分书中是实实在在讨论着两性关系,情欲只占很小比重。而引起争议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书中有越过“道德界线”的人物关系。比如这本《情人》。
图片引用
三十三岁的单身女性片桐修子和有妻室的年长男人远野昌平保持了五年的情人关系。与一般意义上想要把男人妻子取而代之的情人不同,修子甘愿作为情人的身份存在。是法语中“曼特莱斯”式的情人——自立于男人之外。她经济独立自足,有要好的朋友、个人的生活。她从不打扰远野的家庭生活,甚至在远野偶尔提出留宿时会催促他回家。两人在特别的日子里有短途旅行,彼此的礼物赠与,但修子从不接受远野的经济支持。她想保持一种纯粹的情人关系。
“忘记日常生活的琐碎杂事,相互体贴,相互慰藉。难得的见面,是双方都将自己的美德表现出来。生日呀,两人初恋的日子呀,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两人都一起过,那样的时刻便是最珍贵,最幸福的。”
抛开道德上的评断,两人如同进行着一场长长的恋爱。在修子看来,“情人的地位确实不稳定,但同时却代表着美丽的存在”。她满足于两人的现状。
“你是说,与我在一起,不如一个人生活?”
“我一个人能生活下去。”
彻底地意识到对两人关系的判断,是在远野提出跟妻子离婚并决定与修子一起生活之后。修子看着急于表达、想说服自己而语气激动暴躁的远野,更加坚定要分手。远野完全不能理解——男人对女人的依赖在此很清楚地表现出来——他因为不解修子的决定气急败坏。
虽然经历过大约二十年的婚姻生活,远野并没有体谅到女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清洁、整理、准备饭食、抚育孩子以及各类琐事。作为在外奔波的男人,他以一种趾高气昂理所当然的姿态对待妻子的照顾。而修子无疑对婚姻有着更成熟的认识。“每天在一起生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夫妻关系远比情人复杂得多。“远野作为情人是棒极了,可作为丈夫还是有那么些不足”。
而且,“修子不想单纯地替代远野的妻子,她要绝对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妻子。”“遗憾的是,就远野的人生阅历,他还是不能看出修子的这种心思来。”
“我们的所作所为,别人看来也许是有些不道德,但已到了这份上,也是没有退路了。”
修子说的意思并不是这个问题,别人怎么看,她并不关心。
修子所关心的是远野向她求婚的态度问题。
两人交往至今五年来,远野一直与他妻子关系不太好,可从来也没有分手的迹象,而且外表看上去还是过得去的一个家庭。对此,修子也一直没什么意见,可现在这种关系发生了危机,便要马上与修子结婚,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
在婚姻中,每个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替代,也不是某种情感的寄托,是因为单纯地想与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生活在一起,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更不是因为一个人生活不便,想找个依靠而结婚。
伯格曼电影《婚姻生活》剧照
这本小说,从情人关系切入故事,根本在讨论新一代独立女性不同生活选择背后对婚姻的态度,或者说对人生的看法。修子选择与交往五年的情人分手。两个大学同学真佐子和绘里,一个嫁给了四十岁带一个女儿的体贴男人,一个离婚后与儿子一起生活。追求过修子的同龄男人,虽然表示爱着修子,但在各种压力之下与相亲的人迅速走进婚姻。
说起今后的人生,绘里与修子有过谈论。
“没有必要为了形式而结婚。”
“可是结了婚,年纪大了,心灵有个依靠,头疼脑热的有个照顾,不是有个保障吗?”
“所以,这种人尽管结婚好了,我是心灵也不要依靠,喜欢独来独往的,没必要再结什么婚了。”
“一个人,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
“像我们这样的女人,是不适合结婚的。”
“老人最需要的是与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朋友。”
“是的,我母亲难得来趟东京,但来了就又马上回乡下去了,因为那里有她的好朋友呀。”
图片引用
结婚或是单身,亦或成为别的什么身份,如果是思考清楚之后的选择,会带来一些安心和从容——一些就已足够,毕竟人生漫长,不张皇失态、不面对必然的孤独是不可能的。(原句来自江国香织,“当然,想在婚姻生活中不张皇失态,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