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妆容与时尚在历史上画下浓浓的一笔,就连老佛爷与各大高端品牌也被圈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狄更斯《双城记》
▼
从十七世纪后半叶到十八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通过长达近75年的绝对支配与他的贤明的欧洲均衡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法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的国家。以其财富与实力开出的绚烂的宫廷文化之花也成为了其他欧洲宫廷文化的典范。
《凡尔赛宫》剧照,路易十四在镜厅
梳妆的仪式
化妆在18世纪的法国宫廷也达到了巅峰,这个时期的风尚,特别是发型与妆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要归功于路易十五的第一情妇,蓬巴杜夫人与路易十六的玛丽王后(Marie Antoinette)这两位时尚先锋。
François Boucher / 蓬巴杜夫人在梳妆台前的画像 / 1750年 ,画面中的她可能正在用粉涂抹腮红。
François-Hubert Drouais / 玛丽王后像 / 法国 / 1773年
蓬巴杜夫人在豪华精致的梳妆台前会见客人,并让她们参与到这一费时费力的装扮过程。是她普及了这一曾经非常私密的每日仪式,让其成为重要的半公开场合。玛丽王后更将这一传统继续延续并发扬光大,她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时尚直觉,逐渐成为了引导法国,乃至整个西方时尚的缪斯。
Marie Antoinette在梳妆房会客的场景
William Hogarth画中的梳妆房,约创作于1743年 ,描绘了贵族阶级的女士在梳妆房里打扮,房间里的还有闺蜜、政要,以及仆人等。
梳妆房
假若您是一位法国的贵妇人,那么最重要的居所就应该是梳妆房,英语toilet一词也是由法语而来,原意为梳妆桌上的桌布的意思。法国贵妇人每天的梳妆与打扮是每日的重要仪式,然而作为一名贵族女士在梳妆台前接待访问者也是再平常不过了,有些甚至还会让来访者帮着一起忙活。
镶嵌细工梳妆台,法国,约1775年,由Martin Carlin制作
梳妆房场景还原
梳妆台就是为了贵族女士们量身定制,通常会摆在采光比较好的靠窗位置。女士们在客人面前化妆,要用漂亮的道具与容器,而塞弗尔瓷器作为洛可可风格艺术的成大器者,当然要发挥它的作用。
梳妆台中装的一套塞弗尔瓷窑的瓷器
梳妆台,法国,约1769年由Martin Carlin制作,桌面与周身装饰有赛弗尔瓷窑产瓷片
十八世纪的白富美
为什么人们对于白色的肌肤有执着的追求是因为贫穷的家庭妇女不得不在室外劳作而晒黑皮肤,所以拥有白皙的肌肤是富有尊贵的象征。整个十七世纪延续到十八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绅士淑女们都会画明显的妆。化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阶级,还有时尚。
《绝代艳后》剧照
在当时想要提升社会地位并且变得更时髦的人们也会去化妆。与现代的“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妆”原则相反,当时的化妆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所以越明显越好。
在当时根本没有化妆一词,人们很直接地叫化妆称为“paint”意思是“涂抹”。所以有着白皙肌肤,浓妆艳抹的男士女士们比那些有着自然浅肤色的人更显示自己的体面与阶级。当然化妆也是有具体的实用性,那就是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掩盖脸上的瑕疵,病兆或者晒黑的肤色来创造一张有吸引力的脸蛋儿。
Jean-Étienne Liotard / Marie-Josèphe de Saxe 肖像 / 1751年 / 法国
在当时的法国,几乎所有贵族女性都是化妆的。妆容的关键,首先是用厚厚的白色粉末来打造近乎苍白的皮肤,眼睛不会刻意去画眼线,然后再是打上圆形或者倒三角形的大面积腮红,当然还少不了迷人的红唇。
Jean-Marc Nattier在1757年绘画的Madame Adélaïde肖像(她化着当时的法国宫廷妆),这位是路易十五的第四个女儿,肖像收藏于凡尔赛宫
最常用的两种用于涂抹于脸部的就是白色与红色的“涂料”。白色的粉末还被用来涂抹于肩部,而最常用的白色的粉末通常是含铅的,有时也会是铋与醋的混合物。由于化妆品的危险成份,十八世纪有不少人会铅中毒,当时有一位著名的英国美女就因为铅中毒在23岁就早早香消玉殒。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肤色之白甚至会用蓝色的铅笔来描绘自己的血管。
两位油画中的妇女就在胸前颈部于肩部画出明显的静脉
有闲有钱的贵妇人们会保证自己的眉毛修剪得纤细整齐,再画上高挑弯弯的眉毛,有甚者会全部刮去重画。最夸张的是会用老鼠的兽皮制成的假眉毛贴在脸上。她们还会精心修剪她们的睫毛,在眼睑和睫毛上涂抹上海狸油。
布歇一幅肖像画的局部,女子的睫毛根根分明
那这些高贵的女士们会把化妆品与各种化妆工具收纳在一个专门的盒子中,在当今那些做工精美的化妆盒成为了各大博物馆与收藏家们的钟爱。
化妆盒,1766年,英国,可能出自于一位叫JohnPratbernon的工匠,盒子里装有各种香水瓶和化妆品,化妆工具还有书写工具很是周到贴心。
18世纪中期英国化妆盒
有些化妆盒中还自带有钟表,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与技术。
这个约1770年制作于英国的化妆盒上镶有钟表,2016年出现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上
英国带钟表的化妆盒 / 1750-70年
化妆盒表面装饰有各类珍贵宝石
化妆盒中的钟表
化妆盒当然也有可随身携带的款式,让尊贵的女士们在梳妆房之外也能打理自己的形象。
1875-1900年代的法国便携式化妆盒,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便携式化妆盒,约1710,英国,链条的设计或许是为了挂在腰带上。这件物品相传是英国安妮女王给自己贴身女仆的礼物。
迷之“美人痣”
在十八世纪,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美人痣”(用绸缎,塔夫绸,或者天鹅绒制成)也是贵族妆容的一部分。在十七世纪就已经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十八世纪。
18世纪画家布歇画中正在贴美人痣的小姐
18世纪中期用来装胭脂和“美人痣”的纯金镶嵌玛瑙小盒子,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黑色的绸缎被剪出不同的大小形状贴在脸上,有时是为了让皮肤看起来更白。最开始是为了遮盖脸上的瑕疵或者斑痕,但是在蓬巴杜夫人的影响下,不同位置的美人痣也开始表示成不同的撩人“暗语“。例如,眼角下的位置代表了热情,右脸颊表示已婚,左脸颊表示寡妇,而半月形美人痣是夜晚幽会的请帖。而在英国,这种美人痣却被用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工党和保守党的支持者当然会贴在相反的位置。
"美人痣"的示意图
香奈儿在2012年法尔塞宫举行的发布会上的妆容,灵感来自十八世纪法国宫廷,香奈儿logo的美人痣很有创意
高高在上的发冠
玛丽王后很喜欢羽毛花朵这样的装饰元素,于是在她的影响下,贵族女士们也竞相开始用丝带,羽毛,珠宝等各种素材来装点自己的头发。所有发冠成型后都会最后打上不同颜色的粉来迎接一些正式场合,不同的粉末且有不同的香味,白色的粉末中同样含有铅的成份。
玛丽王后的发型,装饰有羽毛,丝带和珠宝
《绝代艳后》剧照
十八世纪法国宫廷内的女士发型,不要以为她们每天都会这么拆下来,就是因为耗时耗力,所以有时候这个发型弄好之后都是不能梳不能碰,要保留好几个星期。
玛丽王后的著名船型发冠,当时是为了庆祝法国的海军挫败英国舰队
舞台效果强烈的现代演绎版
时代的终焉
盛极一时的宫廷妆容在法国大革命后开始消退,人们开始渐渐恢复到更自然的妆容,对于化妆的狂热也一样开始衰落,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遐想。
迪奥在凡尔赛宫拍摄的时尚大片
时至今日,那个梦幻年代的贵妇人们仍旧是许多的时尚大牌的灵感来源,人们着迷的原因或许是受到那种独一无二无法超越的风格与热情的鼓舞,或许是为了向那个热爱艺术的美好年代致敬。
小编 | 西欧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