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桑绛县城

笔流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物和结晶体,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应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

绛县东华山晋文公像

成因

  绛县山水相宜,人杰地灵,史称“绛地”。专家考证,新石器时期,绛县一带人口稠密,曾为晋南统辖中心。西周早期,这里为晋国核心区域,因当时出现“县”的建制,也被史学家称之为“天下第一县”。

  春秋中期,晋献公将晋国都城从古曲沃(今闻喜县)迁移到车厢城(今古绛镇南城村),命为绛,历献、惠、怀、文、襄、灵、成、景8位国君。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今侯马市)命为新绛,称原晋都为故绛。从此,绛县被世人称为故绛,一直沿袭至今。

  正是由于绛县的古老,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绛县名列其中。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把绛县赐给异姓功臣周勃,食邑8180户,封为“绛侯”。

  《绛县志》载:“西魏大统五年(539),绛县治所(县城所在地)在浍交川(今大交镇大郡村),历时26年。”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至唐武德元年(618),在124年中,晋国中期都城车厢城成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5个历史时期绛县的治所(县城所在地)。

  李渊、李世民父子经多年努力,推翻隋朝统治,于唐武德元年(618),建立起唐王朝。

  就在那一年,唐王朝委派的地方官员看到,旧县城偏居涑水河以南,交通不便,建设太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便把绛县县城由车厢城迁移到现址。从此,绛县县城历唐、宋、金、元、明、清,至今穿越了1400多年的沧桑岁月,比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的平遥古城还要早700多年,是目前山西省最古老的县城之一。

历史变化

  清光绪《绛县志》城池篇载:“县城,唐武德元年自车厢城移建筑城,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一丈,门三,东曰镇峰、南曰绛阳、西曰泰安,各有楼。宋、金、元因之。”

  城墙即是县城的标志,又是确保全城安全的军事防御设施。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竭尽全力,精心维护。清光绪《绛县志》城池篇记载,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至清同治六年(1867)在两个朝代418年间,县城城墙、城门、城楼、城池等先后曾有过22次重建、重修、增修和维修,主要原因是地震、战争和自然损坏。其中,有明嘉靖六年(1527)和清顺治十六年(1659)的两次大地震,有清顺治六年(1649)的战争。绛县的县城之所以历经千年风雨而巍然屹立,都是一代又一代绛县人精心呵护、竭力经营的结果。

  直至抗日战争前夕,绛县县城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据介绍,绛县县城城墙巍峨壮观,四面濠池又宽又深,固若金汤,其样式和平遥古城的古城墙基本相同,东、西、南各有城门,北面曾经有过城门,出于安全考虑和风水因素被堵。三座城门上各建有三间城楼,其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用木粗壮,高大雄伟。下层四周设回廊,上层四周均为木制隔扇,站在城楼上,城外的一切可一览无余,守城兵士一年四季居住其间。四个城角各有一座方形两层角楼,城墙上面铺有城砖,非常平整,外沿筑有一人多高的城垛口,每几个垛口间设有墩台。据考证,全城共设有墩台17个,上面筑有敌楼,亦称窝铺,窝铺为方形双层建筑,面积约6平方米,上层四面墙壁上开有瞭望孔,便于兵士瞭望敌情。

  元大德三年(1299),随着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县城无法适应需要,城中王姓兄弟8人在九龙沟东面始建东关,开通了与城内东街连接的东西走向长约300米的中心大街,向南北方扩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条民巷,成为绛县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0多年的人口繁衍和经济发展,王姓后裔人才辈出,枝繁叶茂,至明嘉靖年间,任四川巡抚王洋致仕后,又复加高四周土筑城墙,重修东关东城门楼。此城门洞分内外双层门扉,城顶建城楼,城楼面阔三间,为重檐歇山顶,巍峨壮观。东关东城门名曰光华门,外门匾额为“光照华峰”,内门匾额为“绛派并源”。至此,东关除四周城墙略逊外,其占地面积、街巷、人口、庙宇等均于老城相差无几。两座城池像两个亲兄弟一样,牵手并肩屹立在天地之间。从此,人们称建在九龙脊上的老城为龙城,把后建的新城东关称之为凤城,一龙一凤紧紧依偎,共沐风雨。至今,县城仍以沟为界,称老城为城内,称后建新城为东关,现各为城内村和东关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旧县城里有县署衙、仪门楼、四明楼、文庙、关帝庙、财神庙、先农坛、社稷坛、老君庙等几十座庙宇;有京货、日杂、花行、典当、粮油、木器、铁货、饭店、旅社等近百家店铺;街道上矗立着为彪炳历代考取功名的成功人士所修的牌坊。

  值得一提的是,明中期,先辈们把出自陈村峪的带溪水引入县城,使全城“千余室靡不盆盈瓮溢,家给人足,民大称利”,剩余的水则顺着明渠“周灌街市,以布按司,儒学、泮池、坊厢之间,尔家我室,无不有渠”。其主要的渠水流到文庙的泮池里,泮池里清波荡漾,粉莲盛开,彩鱼畅游,学子们苦读之余,流连其畔,尽阅佳景,心旷神怡。此水从泮池流出,经过街巷,流出南门。由于有了水,全城街道家户纷纷栽植树木和蔬菜、花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所以当时的绛县也被人称为“锦城花县”。

  1938年农历六月初十,是绛县历史上一个最为黑暗的日子,日寇的铁蹄踏进古绛大地,多次出动飞机对县城进行轰炸,炸毁多处民居,令许多无辜百姓失去生命。接着,他们又占领绛县城,霸占了县城内最好的院落,把县城周围的庙宇、民居等建筑全部烧毁和拆除,使绛县这座千年古城遭受到再也无法复原的毁灭性摧残。

华丽蝶变

  1949年后,饱经沧桑的绛县县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从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开始了裂变式的扩张与发展。

  起步阶段。自1947年6月县城解放至20世纪80年代初,老城的主要街道重修、拓宽、硬化;商业、工商、物资、外贸等纷纷建起,还兴建了中小学校、图书馆、体育场、电影院、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此外,城中新安装了供水、用电、通信等公用设施,组建了粮油、外贸、物资、石油、饮食服务等经营机构和商业网点,新建了机械厂、针织厂、棉织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基本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城市格局。

  发展阶段。自1984年至1992年,整个县城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木吐露新芽,一条条街道不断延伸,形成了“三道大街通西东、二个广场居中央,八条宽路贯南北,楼房高耸树满城”的崭新面貌,绛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卫生红旗县城。

  腾飞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绛县县城建设规划》,对县城振兴大街等主要街道进行拓宽;新开了倗国路等多条新街道;修建多处住宅小区;新修起横贯全城东西的厢城大街和涑水大道。2020年7月29日,绛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人类历史是在延续中发展的,在绛县城发展历程中,我们先辈曾经创造过奇迹,我们这一代正在创造着奇迹,我们的后代也一定会创造出我们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奇迹,使绛县城变得更加美丽。

(0)

相关推荐

  • 雄浑厚重话绛山

    绛山之渊源 绛山,又名紫金山,峨嵋山,东连太行,西接吕梁,南与中条照应,北与霍山对峙,逶迤连绵200余华里,是隔离涑水.汾水两大流域,横跨运城.临汾两个盆地,连接秦晋.晋豫的一条重要山脉. 关于绛山由 ...

  • 晋水源头在绛县(晋,进、箭〈晋见〉之义,仅从字面无法了解"晋水"到底在哪儿)

    ​[曾经绛地遍晋水]你知道吗  运城新闻网 2016-09-14 关注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晋水源头在绛县 王伟栋 郭柏林 晋国在哪里?司马迁说:"河.汾之东,方 ...

  • 《水经.浍水注》考略

    ○浍水 △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 浍水东出详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迳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迁都于绛,暨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 ...

  • 《左传》数学:绛县老人年龄

    (绛县车厢城) 以前见过一些关于"绛县老人"的记载,但知之不详.在网上查,一般也只是算一算老人的年龄,其他方面介绍不多.这两天翻看<左传>,才发现这是个有趣的历史事件. ...

  • 【山西】刘云霞丨散文/绛地晋缘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云霞,军转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侯马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侯马市作协副主席. 先后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健康 ...

  • 山西南部的三县一市,虽然分属两个地级市,但是却有着共同的起源

    孩提时,夏天跟着二爷去西边地去放羊.远方村庄上空,可能正在孕育着雷雨,但是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却依然晴朗.在这边阳光的照射下,天际里出现了一弯浓重的彩虹. "出绛哩!"二爷说道.那时的 ...

  • 光化县城记略 千年光化,县城多多,带你回顾

    光化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国实行郡县制,"割阴地,置酂县,属南阳郡"."光化秦为阴酂二县",如此算来,光化设县历史2000多年.有县就有县城," ...

  • 十大名楼,十首诗文,见证中华千年沧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十大名楼 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 蕴藏着中华民族建筑精髓 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 琼楼玉宇,丹柱碧瓦,画栋飞檐 美哉!壮哉! "天下绝景&q ...

  • 历经千年沧桑破坏严重 安宁法华寺石窟抢救性保护工程年内开工

    掌上春城讯近日出台的<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开展安宁法华寺石窟等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安宁法华寺为何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有什么特别之处? ...

  • 做活周文化 | 千年沧桑太平塔

    岐山县周文化景区管委会 "习语"经典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 ...

  • 历经千年沧桑,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上面刻了什么?

    说到传国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传说中是秦始皇登基称帝后,令丞相李斯参与制作(负责书写)的玉玺.本来是一块有纪念意义的玉玺,却在后世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此后但凡朝代更替 ...

  • 「年度散文推荐」朱海虹|千年沧桑话双塔

    作者简介 朱海红,山西省作协会员.在<九州诗文><长江诗歌><交流><河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首).出版有长篇小说<你是一朵美丽 ...

  • 一日看尽千年沧桑——五台山十方堂

    十方堂又名广仁寺,广施仁慈之意,为罗睺寺属庙,两者仅隔着一道墙,大门前挂着光绪皇帝御书匾额,上书"十方堂"故得名.在佛教中,十方堂的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下 ...

  • 千年沧桑延恩寺对联

    天柱山麓,柑橘林中,有一处佛门净地--涌泉延恩寺.谁知这座古寺已经历了1700多年沧桑--     延恩寺,旧名涌泉,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始建.盖因任旭女弟(九妹)筑庵,诵莲经,俄有泉自地涌 ...

  • 上海万里长江第一镇,营造之乡历经千年沧桑,人少景美,不收门票

    上海是一个人文历史深厚的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隐藏在上海各个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这些老街有的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经彻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只有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