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甘南,探索西藏秘境

给大山大河拍个照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定西、庞南地区毗邻,南与青海省果洛、黄南州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海拔高度1000—4900米,且大部分地域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常年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只有4℃,天气变化大,经常风雨聚来,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

我们这次六月底的出行,又正值草原的雨季,6、7天的行程里,有一半时间都是阴雨天,这使摄影和徒步都加添了很大的难度,不过我们却是遇见风雨中的另一番美景;队友们的相互帮助与配合,使我们这次的甘南全景线(行程其实是包括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行程充满了友爱和温暖,但愿人长久…… 感谢每一位队友(含领队)的支持,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一次的摄影采风。

一,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拥有世界最长转经长廊,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

主殿

僧人们脱去靴子进入寺中诵经,隆隆低沉厚重的诵经声从寺庙中传出门外。

僧人们的靴子

中午诵经结束,负责做饭的僧人们用金筒派饭

整理僧袍,准备进入殿中送饭的僧人。

朝拜的藏民女信徒,以及寺庙内墙上宏伟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最靓丽的奇葩。

僧人们上午的诵经结束,欢快走出寺庙。

虔诚叩拜的藏民信徒

转经长廊

跟随母亲来朝拜的藏家小卓玛

'卓玛”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

一群衣着盛装,前来朝拜的藏族妇女


二,深入若尔盖核心区,阿万仓湿地、莲宝叶则、以及若诗若画之花湖

阿万仓湿地

阿万仓乡距玛曲县城约55公里,是我国著名湿地若尔盖、尕海、曼扎塘湿地的核心区。这里因水泻不畅而形成很多汊河和沼泽,使这片广袤的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天然自成的优质草地,是一片原生态的、苍凉而壮丽的草原。

黄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画出无数条曲线,也画出了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云的影子从无际的绿色上流过,牦牛群和羊群散落其中。藏民骑着摩托来到山顶,煨起桑烟,扬起风马,向着苍茫大地飘散。

宝莲玉则

莲宝叶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之间,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西藏著名的神山,位居西藏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

“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是雄伟的奇峰异石的世界和艺术圣殿,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湖泊星罗棋布,银瀑飞悬。

《莲宝叶则神山志》说,莲宝叶则地区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古战场,至今还传扬着许多格萨尔王故事。莲宝叶则既是一个充满幻想、变幻莫测的奇峰异石世界,更是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大自然杰作。

花湖

若尔盖花湖位于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热尔大坝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

若尔盖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就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简单,安静,却让人燃烧,这就是花湖,妖娆的花湖。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三,月亮🌙湾,与九曲黄河第一湾

月亮湾

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故而得名“月亮湾”。黄昏时,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夕阳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弯弯的流水,伫立在河边的马匹,悠闲地吃着青草,摆着尾巴,使草原更显得格外的静谧。 白河的藏语名字叫嘎曲,意为从高山上弯弯曲曲流下来的圣洁之水,发源于查真梁子及嘎瓦尔达格则山,由南至北穿越大草原,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附近汇入黄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大支流,流长约400公里,大小交流33条。河流流经地地势平坦,河道曲折,水流迂回平缓,牛轭湖星罗棋布,泄水能力极差,形成大面积沼泽。 红原周边,类似的草原很多,南面从月亮湾一直延伸到安曲大坝,北面和若尔盖接壤的日干乔草原湿地。和若尔盖的草原相比,红原的草原更像一个温婉秀丽的藏家女子;静静地伫立着,没有夺目的漂亮,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因着下雨,火炬熄灭了,但代表藏民幸福吉祥的五彩经幡,仍在风中鼓舞。

九曲黄河第一湾

黄河九曲第一湾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黄河,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点。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白河横切径为400米。黄河于此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四,扎尕那,藏在深山峡谷中的藏家村寨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



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大自然在此展现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



翠绿的青稞梯田

雨中的藏村与青稞梯田

藏村中的老房子,还在使用的独木楼梯。

村子里的每家每户由当地政府出资(每户8000元),修建了漂亮的家院木大门。

休假回家,在自家院门前休息晒太阳的老僧人

辛劳的藏族妇女

藏族妇女她们在家庭中操劳一切的家务,包括收、种青稞,但其实行动却是受丈夫管辖,她们大部分没有文化,不懂汉语、不识字……,她们因常年劳作辛苦和生活习惯,中年妇女大都弯腰驼背、满脸皱纹,看上去要比她们的丈夫苍老许多。

休假回家,帮助家庭干活的僧人

队友们进入藏民(村长)家中 ,与藏民欢聚,品尝酥油茶、糌粑。


五,郎木寺

郎木寺是甘肃省和四川省交接处的居民点,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

一条宽不足2m的小溪从镇中流过,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清澈见底的白龙江水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是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围绕寺庙外墙,一圈又一圈行走的藏民信徒

据说寺庙内安放着佛祖的舍利子,围绕寺庙转圈圈行走,代表着对佛祖的敬拜。

在寺院内劳动做工的僧人


六,米拉日巴佛阁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西藏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西藏的代表寺院。

晒佛台

辩经

辩经指的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辩经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古印度。公元792年,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就是建桑耶寺的那两个人)等高僧,入藏宏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

  辩经的起势是拍手,即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坐着的学僧头上或额前。拍手有两个作用,一表示我现在向你提问,请你赶快回答并向其致敬;一表示在气势上要威慑对手。据说如果被提问者回答不上,那么提问者可以击掌或甩念珠以示警,有时也会用手牵弄臂上的佛珠寻求佛祖的支持;答辩者则要集中精力,充分展现自己口才和学识,除机智回应外,还得试图驳倒对方,答辩者如果应对得体的话,即引起围观喇嘛的喝采;若词不达意或义理不通的话,即遭满堂哄笑。


七,路途的景观

一群秃鹫,在抢吃一头死去到牦牛

草原上坐地休息的回族牧民

一位卓玛,在草原上“随便”

大草原上没有厕所,藏民男女老幼都是随地“随便”

吃苹果的藏家妇女

巨大的宁玛派金经筒

草原上的白云

一群梅花鹿,在丛林边遛弯觅食


八,甘南印象

这里是远离都市繁华,仍没有被人类开发破坏的一方净土,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天边,晶莹剔透,闪耀着清凉的柔光,美得让人迷醉。

这里的人民简单、纯朴、自由。蓝天白云是他们帐篷,辽阔的草原是他们的床榻,群群的牛、羊是他们陪伴和粮仓。他们的生活只有两种:信仰敬拜侍奉,和放牧;每家每户必有一男儿出家做僧侣,终身不娶为寺庙服侍,其余的孩子留着家中放牧管家。

这里的寺庙高大宏伟,金碧辉煌,这里藏民家庭简陋而贫困,藏民们把大部分的钱财,都捐献给了寺庙和活佛。

曾经有朋友问过,为何信佛的地方,都这么的贫困落后?我想这里的光景就是答案了吧。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只有当经济体制被有效率运用时,才会带来经济发展和提高” ,但绝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愿这方净土永远这般安祥美丽,愿这里的人民富足安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