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靖思到后林,对古村的一些文化思考 2024-07-31 03:22:11 我相信,许多人了解金溪,是源自于初中教材里一篇古文——王安石的《伤仲永》。《伤仲永》开头写道:“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这是一个神童的出现。在王安石的眼中,方仲永是一个神童,他是应该完成从耕到读的转变,通过科举入仕,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但后来方仲永这个神童还是泯然众人矣,于是,王安石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我们可以猜测,方仲永后来就一直在金溪耕田。这本来就是他的祖业,只不过,到他手里,似乎希望在即,却又功亏一篑。其实,在中国科举历史上,耕以传家的居多,而读以出仕的,通过这座独木桥的真不多。 看一个古村,仅仅看建筑,却看不到村庄里流淌历千百年而不更的血脉,是一种“买椟还珠”似的旅游。村庄,是有自已的理想与坚持理想的不懈努力的印痕的。 到金溪石门靖思村蔡家看一看,我们就能理解历史上的“耕读传家”的历史。靖思村坐落在金溪县石门乡,距离县城35公里,三面环山,二水护田,物茂粮丰,充满田园意韵。众河流交错汇集,宛若护城之河。更有狮、象两山把镇水口,形势险要,关山严谨,故有“象把山关,狮守水口”之说。 一个村落的灵魂,首先是名人。靖思蔡家建村于南宋,始祖为理学家蔡元定(号西山)的裔孙蔡雪轩。到明朝崇祯时出了宰相蔡国用。蔡国用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据说天启间还同魏忠贤作过斗争,崇祯时任宰相后培养、提拔了大量人才。蔡氏家庙里挂着后人彩绘的蔡国用肖像和复制的明朝廷御赐“清忠端亮”横匾,蔡国用的读书故事也还在村民口中流传不衰。 再往后,蔡家出来的名人就不多了。但人们对于耕读科举成功的向往,一直没有消退。靖思村整体布局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梭形。全村有数十条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有古建筑58栋。走进去一看,有进士第、文林第、天官第、大夫第、牧佰第、重奂第,还有嵌放着文词雅美的“蔚园”、“读易堂”、“世显文章”、“簪缨济美”、“西山毓秀””、“清华伟望”等等匾额的深宅大院。让人们觉得,每座建筑、每块匾额,无处不是一种对科甲文昌的向往,通过营屋造宅、凿石刻碑,一代一代嘱咐下去…… 1947年,费孝通出版了他的著作《乡土中国》,这部著作成为他在社会学上高峰。从《江村经济》到《禄村农田》的调查报告,费老一直关注中国的乡村。费老自己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要读懂费老的这一句话,金溪是最好的样本。历史上,中国社会就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是在“耕”与“读”之间的转换。耕是务本,读则为了致仕。乡村与朝廷就用耕与读之间的转换来往复完成。科举考试,则成为耕读转换的唯一桥梁。 不惟靖思村如此,金溪从古至今文风浓郁,读书受人尊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广泛基础。这种村落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催生了一种向心力。哪怕是一点点成功,也能成为激励后代继续向前的力量。其实靖思村的文林第、天官第、大夫第,有许多是上溯若干辈的先贤功名,有的还是捐纳得到的名分。但即便这样,也是一份荣耀。 与此伴生的,就是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靖思村的建筑类型丰富,村落内有学堂、祠堂、酒窖、庙宇、牌坊、水井、戏台、古道、古桥等多种类型。这种完备的公共设施,往往是“耕读—进退”间,一种对乡土的向心力。因着一种这样的向心力,以及光宗耀祖的自我认同,村里人出去做了官,也不忘家乡,出去赚了钱,也要回馈家乡。人们都心甘情愿的拿钱回来建桥修路,建祠堂、修族谱,开设义仓、书院、整理村容村貌等等。这样使古村不但不因年久而衰败,反而越来越好。 再深的一个层面,为了续接这种文化基因,村落往往一代又一代不断地认真撰修、补充、完善族谱、宗谱,记载促人上进、遵纪守法的“家规”、“族规”,记载宗族的公共财产,如山林、田地、水塘、祠堂、庙宇等等,牢牢的把一个村庄的文化纽带与财产纽带绞成一股绳。 象靖思这样的村庄,是最能观瞻到这种传统的。哪怕数代间,科举考试的荣耀没有来到,但村民们仍能一代一代传续。村庄的活力就来源于兹、兴于兹。我们总是困惑于如何拯救古村。没有这种内在的向心力,古村便没有激情,没有内在的自我修复能力了。我个人觉得,也许金溪县的古村,是中国儒耕文化最好、体量最大的孑遗,也是一个最好的原生态样板。我们在残垣断壁、荒草萋萋中,看到了它最后的坚持,也在古巷老房,牌坊匾额上,见到了古建筑在星移斗转中顽强抗争的痕迹。 靖思村的思考更进一步推衍下去,就需要思考费老在《乡土中国》中说到的乡村自治的更深一层次话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社会中,乡村治理主要依靠的是经由教化养成的能使人产生敬畏感的“礼”,而不是政府施行的强制力。因而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就是一种“礼治秩序”,“皇权不下县”是古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奉行的基本法则。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乡村基层组织为核心、国家间接控制与乡村社会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制。临川纪事 拍摄与记录赣抚平原无人或少人的老村、老宅!2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在金溪的后林村,我们能看到一个这样遗存的样板。后林村位于合市镇西北部,现属岐岭村委会管辖,历史800多年,比较偏僻,属于隐匿在边远山区里的古村落。有一点可以肯定,整个后林村的建筑都是有总体的设想后,由族人共力建造的。 后林村建于南宋,为林氏集聚地。林氏是莆田大姓,历史上曾出九个州府官员,故又称“九牧林”。后林坊村门楼就有“九牧世第”、“派衍浦田”等石牌匾。 走进后林村,便可看见村口有一座由四柱两层门楼构成的进村总关口。清雍正十一年抚州知府题赠的“抚州公里”的石匾,就安置在总门楼上。“里”即乡里、乡村。“公里”寓有政府表彰的模范村,标准规范村之意。说明本村的布局、建筑、村政管理,民风民俗等在抚州范围内是第一流的,得到官府的表彰。进入门楼后,村内巷陌纵横、布局紧凑,高层大屋随处可见。后林村既有门楼,又有村墙,既是一个村落,更是一座城堡。风格有点像赣南围屋,这在金溪是唯一的,在抚州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想验证后林村的乡村自我管理能力,需要从建筑上找答案。一个能够高度自治的村庄,必然会在建筑上体现它的权威性与公益性。 权威性的建筑,一般是祠堂这一类的族权象征的建筑。如果你来到后林村中“林氏祠堂”,你就会惊叹于它的规模之宏大,建筑风格之别致。与各地不同的是,祠堂柱子全部为巨大的圆石柱子,共有66根,十分罕见。而祠堂顶棚用来架瓦的望板为很薄很宽的砖而非木制,显得非常宏大而森严。 从公益的角度上,村庄的街巷也很有特色。村子里石板街巷,横纵有序。地上的石板条横着铺砌,1米多宽的石板横铺巷道,相当平整,一看就是当年统一铺就。村庄前临鱼塘,后靠青山,村前小溪潺潺,有古庙,碾坊,有“回澜阁”这样的园林式的游憩建筑,村庄的肌理结构严谨。整个村庄,从建筑上传递着农耕文化年代整村划一、治理有序的传统文化气息。 这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景象。历史上,县级衙门是国家对地方控制最基层的行政设置,乡村则是农耕文明下的自律,这主要依赖于乡间有权威的士绅来执行。传统中国皇权与地方绅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与牵制。 后林村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一切事务,均由村落族长们自行管理,包括治安。因此就有了后林这个隐匿在边远山区里,以城堡方式聚族而聚,秩序井然的村子。 当然,基层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也是不断在推行。雍正年间,就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对于以棚民身份在江西等地与土族混居的客家人,则发明了散居却登录到同一图甲上的方式,并给予与土族同样读书科考的权利,这是一种飞地式的基层管理方法。江西修水县的怀远乡、奉新的归德乡就是这样的飞地乡。 我们从后林村的石板街巷,横纵秩序。到族谱村规、地方信仰,能够读到曾经的乡土中国。当然,这是立足于足不出乡的农耕文化,建立在农耕经济“天人合一”思想上的。它们朴实、生动、鲜活,带着历史的痕迹遗存在建筑上。金溪古村落形态,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人地和谐。在理念和空间形态上凝聚了金溪人民的智慧。 每个村庄,都是一本文明史。村庄的每个人,都是一部人生史。在古村里读到的,绝不仅仅是古建筑上的那些坚硬与冰冷,还有人间的柔软与温和,有沉思与反照!更多的古村不是用来开发旅游,逗引游客的一笑,而应该是文化和文明的一次次反思或坚守,历史与时代的一次次对话,重生或复兴。 本文原载《中国三峡》杂志2021年第5期,征得作者同意在此发表,特此致谢! 赞 (0) 相关推荐 姑苏之旅 明月湾古村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2020年11月9日摄友们筹划已久的姑苏之旅正式开启.午饭之后我们驱车前往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属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当地人仍称西山石公行政村,在著名 ... 台州一古村入选!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公布 7月29日,建设浙江大花园 十大名山公园走进雁荡山暨"魅力名山·智治赋能"论坛在雁荡山山庄召开.会上发布了全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8大类16个耀眼明珠上榜. 时长 01:00 ... 巧言评世丨正在消逝的古村,还有我们永不消逝的追随 巧言评世:正在消逝的古村 还有我们永不消逝的追随 卢 巧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呢?我敢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依旧会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十四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个大问题. 昔日的辉煌 从前 ... 钱塘江源的美丽乡村——开化下淤村(上) 钱塘江源的美丽乡村--开化下淤村(上) (钰林 摄影 ) 开化下淤村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图为下淤村的概况介绍 在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开化县有一个叫下淤的村庄,这个村庄很 ... 培田:福建民居第一村 五年前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外训,从上杭古田会议遗址步行至连城培田村,行程50公里.也是因为那次活动,让我参观了深藏大山之中的培田古村落建筑群,感受到其独特的历史韵味,这次再到连城,特意选择到培田住宿,以 ... 乡村牧歌 作者 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早上,在桥头偶然遇见水生老师,才知道今天在叶村洪氏宗祠举办音乐会,打开手机一看,是下午一点半举行,于是我先去忙了其他事情,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 陂下村距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府治南50公里,距富田镇政府西2公里.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祠堂之首-敦仁堂.现有胡.罗两姓,400余户,1800多人口,面积约1,5平方公里,97 ... 竹桥村 竹桥村,去过好多次了.入村前左侧古驿道边有个"锡福庙",就是赐福的意思,庙中立有一块康熙六十年立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当时李县令处理该村与邻村争水的判词.庙前有条宽阔整齐的青石板路,是 ... 山居古朴自然美,林坑古村藏深闺。 山居古朴自然美,林坑古村藏深闺 林坑古村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北部的深山之中,属黄南乡所辖. 林浦古村 —— 活史书 林浦村位于南台岛东北部闽江沿岸,古村落内分布着多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景点.但最让村里人引以为傲的是村内的尚书文化,明朝闻名八闽"七科八进士".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唯一的"三 ... 探村福州罗源|林家古村,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古村记 2021-03-12 10:30:24 关注 记者 张桂守 林家村,位于福建省罗源县中房乡西北部,河洋溪畔,东连宁德金涵乡,西接古田大甲乡,地处宁.古.罗三县交界,优美逶迤的官山顶,重峦叠嶂, ... 探村浙江瑞安 | 林垟古村,这里有着“浙南威尼斯”的美誉 浙江瑞安,林垟古村. 飞云江之南的平原地带,水网密集,一个古朴宁静的江南之南的水乡所在. 林垟以前是古镇街道所在地,如今依昔可见当时繁华.进入林垟,处处可见典型的瓯越水乡风貌,有学者称其是" ... 和平县林寨古村 林寨古村位于和平县林寨镇浰江北面一片冲积小平原上,主要由兴井.石镇两个村庄组成.它现在已开发收费,门票好像是30元.但只要不从售票大门进去,村里只有3座老屋--司马第.谦光楼.颍川旧家需要验票,徜徉古 ... 浙江省东南部的林坑古村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林坑古村是温州下辖的永嘉县的北部山区,楠溪江的源头,共有108户411人口,以毛姓为主.据传祖上为避战乱,自江西吉安背井离乡迁徙.从223省道林坑古村入口处沿山溪溯源而上,林坑就藏在 ... 【大牛生活圈】穿越 · 林浦古村 有一种旅行方式就是去陌生的地方发现所看到的美好,所以我的旅行照片可以没有太多地标建筑,有的更多的是当地生活的气息. 旅行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一边行走.一边发现.一边学习. 走到林浦进入这个古村 仿佛. ... 楠溪江古村落系列---林坑古村 林坑是楠溪江流域众多古村落中名声较大的一座古村,其知名度的传播与有"中国航拍第一人"之称的赵群力有很大关系.2001年9月,赵群力在林坑驾驶小飞机航拍<寻找远去的家园> ... 河源和平县林寨古村 林寨古村位于和平县林寨镇浰江北面一片冲积小平原上,主要由兴井.石镇两个村庄组成.它现在已开发收费,门票好像是30元.但只要不从售票大门进去,村里只有3座老屋--司马第.谦光楼.颍川旧家需要验票,徜徉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