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版式银币~~111897

江南省,原为明朝直属应天府南京的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辖地范围为现今的江苏和安徽全境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

明清两朝都是当时全国最繁华地区:赋税上缴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南省科考上榜人数占全国总数近一半——“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即后来的江苏省、安徽省。

1723年(雍正元年)江南省被撤销,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在江宁(今南京)设钱局铸造银元得到批准,选址在水运方便的南京西水关云台闸南岸沿河,占地44亩,向江南筹防局借银8万,在上海订购银元制造机器,钱局定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

江南省铸造银元时,江南省编制早以取消,所以它是我国货币史上唯一有省名而无实际省份的一种银币。

两江总督刘坤一

光绪二十三年秋(1897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落成,分为铸造银元的东厂和铸造铜钱的西厂。

1897年10月28日,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的东厂铸造出“光绪元宝”银元,俗称“龙洋”。

第一年铸造的没有标注年份,大小银元有五种,正面为“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下铸币值(即币重)“库平七钱二分”,上为“江南省造”四字。背面珠圈飞龙,制作精细、清晰,是南京最早正式开局铸造的“龙洋”,被称为“老江南”或“江南老龙”。

第二年铸造的正面钱文中有干支纪年,被称为“新江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始铸造铜元。由于获利颇丰,第二年10月添购了铸机5台,每日可铸铜元28万枚,每月可铸700多万枚。

为什么会铸造如此多的铜元呢?为什么到了如今,银元经常被人提及,铜元却鲜有耳闻?

“这是因为银元贵,银元的购买力强,所以老百姓总想留存下来。但也因为贵,所以在日常生活的使用方面不是很方便。有学者做过研究,清朝中晚期时候的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如今的200多块钱,出去买东西人家还得准备很多零钞给你。而铜元不一样,当时的铜元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当二十铜元',能抵二十个方孔铜钱;第二种是'当十铜元',能抵十个方孔铜钱。'当十铜元'在当时相当于百分之一两白银,也就是说大概是如今的2块钱。这种零钱虽然价值不高,但使用非常广泛。”郑涛表示。

那造币厂为什么会“获利颇丰”呢?郑涛表示,这是因为铜元的实际价值小于它代表的面值,它本身的材质可能只值三四枚方孔铜钱,但它的面值相当于10枚方孔铜钱,所以中间的差价利润是很大的。“样子好看,面值小,利润又大,老百姓愿意用,所以铜元是很受各省当权者欢迎的。要知道,当时各省基本上都是独立造币,多出来的利润几乎都是由地方自己把持的。所以,各省在铸造铜元上都很积极。”

次年辛丑四月初一(1901年5月18日)江南局重行开工,新聘洋技师H.A.Holmes(报告书中名“霍教习”)为头等化验员到厂,

“银元皆加戳记,以为取信中外之计”,此即江南银币加注HAH的始末;而报告书中使用“计”字,如今看来令人玩味。辛丑全年计生产九个月,制额为壹元2377710枚、贰角47114660枚及壹角7794100枚,伍分不详;以面值计超过12580052元,贰角占约四分之三为最大宗。又据南京海关报告引用6月到职洋技师提供之数据:加上HAH字样后,下半年每工作日平均熔银五万两来制造大小银币;另约有10万枚已制成而银色较差之无英文字壹元银币被收回。按此推算,大元月均量为26万余枚,而无HAH版生产不足月,以复工初期匠艺生疏产额必低,应不及此数,20万枚计姑且合理;也就是说新制成即有半数左右回炉,故全品状态的辛丑;无英文版存世七钱二分相对稀少,颇为珍贵。江南银币的荣景如昙花一现。由于铜元的兴起,仅一年即因利润薄弱在次年(壬寅、1902年)五月底停产,“以后银元一季止铸数日”,验银师的地位已不如前。扩建之新厂及原来的设备都赶工制造铜元,数以亿计。

HAH加字版银币产销先盛后衰,除因铜元畅销及江浙市面有大量鹰洋外,分两不足应也是原因之一。据《民国三年总厂报告》,光绪二十四年的江南壹元成色902.723%。、重库平七钱二分四厘六;二十八年者为902.7%。,虽色足但重仅七钱七厘四;含纯银计少一分五厘,也难怪在各行业的接受度不如信誉卓越的鹰洋。据海关数据,江南银币在南京约可与鹰洋等值,在上海及其他地区就得贴水1%左右。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三月“霍教习因商酌成色,禀请魏督饬加整顿”、五月“每锫一罐计重一千二百两……减铜,加发银十三两…务求银色高足,照旧用霍教习戳名”;显示宁厂故态复萌,否则洋匠何必“禀请商酌”、随后饬令减铜、加银“务求银色高足”上述“总厂报告”也可为佐证。霍氏离任时间未见明确记载,若以二十七年四月复工时到厂、比照前任签订二年为期,此刻恰满两年;推测洋技师或聘书约满求去,“照旧用霍教习戳名”,用词斧凿斑斑也透露出某种讯息,应是指洋员离职后暂不除名之意,故断定乃此时离任,笔者认为,江南癸卯银币之所以分“无花”及“有花”两版,即以此为界,前者系霍氏在职期间所造,离去后的加上花饰区别。由于每季只开炉造银币一次,而霍氏是在癸卯三月请求整顿,再以多年来的观察,其数量远低于辛丑无英文版,推测无花版或许仅生产一天,很可能是新岁次之初象征性地制作一批。因铸期短产额低,癸卯无花七钱二分成为江南银币名品之一。岁次甲辰的光绪三十年(1904)是江南银币有HAH字样的最后一年,但加上了TH或CH,乙已年起改版使用SY铭记。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改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又更名为“度支部造币分厂”,由度支部换给关防。

  宣统三年9月21日至10月11日,铸造一元银币70.25万枚,二角银币5.5万枚,一角银币1万枚.现存世的有”江南省造宣统元宝”1.44和7.2分两种。 另外光绪23-25年发行半圆870枚。

辛亥革命国体变更后,南京政府财政部在民国元年(1912)二月十日更换关防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将宁厂升格,旋派前清总厂任事的王兼善为厂长,王却在同年4月“条陈津厂为造币总厂理由致财政部呈”中指出,前一年造大清新国币时“该厂所铸壹圆新币,曾由前清度支部考验拾万枚,其中重量出乎公差以外者,实占十分之七,至花纹不清、裂币众多”,沉病之难起可见一斑。王兼善随即辞职,次年2月改名财政部江南造币厂。至民国十七年(1928)6月因电线走火厂房焚毁关闭,宁厂始终未总厂地位。

孙小头 霸气:由于产量大,开国纪念币成了流通货币。

1912年1月,孙中山任命余成烈为“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监理,仍以清代旧模铸银元以济军需。20日,财政部长陈锦涛改厂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并呈报国民政府。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留守府以军法科长张孝准兼厂长,开铸“开国纪念”铜币。

5月铸银币,即后来民间所称的“孙小头”银元。这种钱币面值一元,正面为孙中山像,上铸“中华民国”四个字。8月续铸二角金币和二角银币。其中,开国纪念金币重量为9.6克,直径23毫米,是我国造币史上第一次铸造纪念金币。

这种二角金币是不流通的,是纯粹意义上的纪念币。与其不同,一元纪念银币生产的量很大,后来就脱离了纪念币的范畴,成为了流通货币。但铸造一元纪念银币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财政极为窘困,相继发行了南京军用钞票500万元和军需公债1亿元,急需银币现金用以兑换和流通市场。但与此有关的利益集团却冲突不断。

袁大头 硬气:和“孙币”一起,占据金融流通领域。

1914年,财政部下令造币总厂更名为“财政部南京造币厂”,还下发了铸造袁世凯像纪念币的新模。5月开始铸造“袁大头”,每天4万枚。同时回收旧币,到了10月,每日铸币14万枚。由于全国统一的制造标准和工艺,此时生产出来的“袁大头”已经很难区分出铸造地是不是南京了。

由于生产出来的钱币有力地抵制了洋钱,南京造币厂引起了外国公司和商人的嫉恨。1924年,帝国主义经营的英文报刊上刊登污蔑南京造币厂所铸“袁大头”成分不好的虚假报道。为了打破对方的阴谋,南京造币厂在上海总商会召集中外化学专家共同化验,两枚新币的含银量一个为89.03,一个为89.08,均超过了89的含银比例,均符合规定。

1927年,北伐军到达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造币厂遂改铸孙中山像银元。此后,在中国境内,袁头币和孙币同时流通,而其他中外银币就逐渐退出了中国金融流通领域。

1929年6月,南京造币厂由中央造币厂监理委员会接收,8月,国民政府关闭江南造币厂。

江南造币厂

江南造币厂续存32年,共铸银元5.41亿余枚,占全国铸造银元总数的30%,所铸造铜元约48亿枚。

  一枚钱币,一段历史!

江南银币的版式:

    江南币版式繁杂,从江南币字体的变化可将其分为三期:共九个版式

1、前期:老江南、戊戌、己亥;

2、中期:庚子、辛丑;

3、后期:壬寅、癸卯、甲辰、乙巳。

这三期明显的特征都集中在“平”上,前期为弯平, 后期为直平,挑点,而中期的平两期的特征都有。

龙的变化可分为:老龙、庚子龙、辛丑、甲辰龙。江南银元总局历年所铸银元版式有:

无干支: 1、光边;2、直边;3、花边目省;4、花边日省。

戊 戌: 1、错版戌戊;2、大英文珍珠龙;3、满文中心点;4、长内齿;5、凹眼龙。

己 亥:1、老版龙;2、新版龙。

庚 子:1、二点庚;2、弯平老版体;3、庚子大字;4、庚子小字;5、大字细纹龙。

辛 丑:细龙鳞:1、甲辰龙;2、大点眼镜龙;3、小点眼镜龙;4、六点花;5、五点花;6、无英文龙。

粗龙鳞:1、圆眼无点;2、长眼有点;3、大HAH;4、特大HAH;5、满文中心点。

壬 寅: 1、直点;2、斜头。

癸 卯:1、无花;2、密齿;3、稀齿。

甲 辰:1、十字花星;2、TH版;3、无点;4、密齿。甲辰带点:1、背左一;2、前二背左一;3、背左一近7;4、前二背无。

乙 巳: 1、密齿;2、稀齿。

要说明的是: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后,所铸造银元正面多带有HAH字母,这是江南局所聘请英国化验师H.A.HOLMES姓名的缩写。有此戳记,意在取信于中外,到光绪三十年,又加TH和CH戳记,据传这是雕刻师和厂长的大名。光绪三十一年银币上的SY字母不知何意,尚待考查。

根据《江南龙洋图鉴》陆荣泉记载,“老江南”“戊戌”“己亥”三种七钱二分主币共铸325万枚,其中老江南最为珍稀。

下面将一一详细介绍:

1、老江南:

老江南是凹眼龙,龙外带圈,正面带钩配饰,花边内齿。根据边齿又可以分为试铸光边、齿边、人字边。根据有无修模可以分为日省和目省。

2、江南戊戌:

到戊戌年后,设计戊戌龙,拿了多套方案,首先是延袭了老江南的凹眼龙,仅把龙外圆圈去掉(可能是有人说神龙不能束缚起来,会导致不能腾飞、,这就是戊戌凹眼龙币,应为戊戌初年铸造,深受老江南币设计风格的影响,铸量较小。

很快有人反对,说戊戌龙不能采用老江南无干支的凹眼龙,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之后就设计了戊戌凸眼龙,后来成为戊戌龙的主要采对模具。

这一年,设计师还设计了瘦龙,可能有人说龙身瘦,导致银币自身分量降低,小批量铸造之后被否决,就是今天的戊戌瘦龙。

这一年,设计师还设计了珍珠龙,龙身布满颗颗珍珠,可是由于市间没有见过这种新鲜的龙,钱庄也纷纷打戳,以验真伪,市场流通有一定阻碍,因此方案虽然新颖,但小批量铸造之后也被否决。所以今天的珍珠龙大多都有戳或伤,如果无伤,首先要想到修补。因此很多玩江南币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顶级珍珠龙已经没有指望了……

这一年,还有戊戌实心尾和空心尾的区别,均是为了调整银币的重量,还有对审美上的不同观点所致。

另有戊戌两字位置颠倒品

3、江南己亥:

己亥年到了,己亥龙迟迟设计不出来,只好采用戊戌龙顶替,我们今天称之为己亥老龙。

己亥年下半年,大约10月份,终于设计了己亥龙,开始铸行,由于时间短一些,铸量比老龙少,我们今天称之为己亥新龙。由于新龙模具较少,年底不堪使用,出现了修模,我们今天称之为己亥断笔日

4、江南庚子:

庚子年到了,庚子龙又没设计出来,只好采用乙亥新龙顶替,刚开始正面也只作较小改动,因此出现了今天的庚子弯平,所谓弯平,就是戊戌、己亥年时的“平”字。对“庚”字的写法也有不同,有雕刻师写作两点庚,刚铸造了小批量,有人反对,说堂堂江南银币上的字怎么能想当然地乱写呢!于是被否决。因此今天的“八字庚”才那么稀少而不可求。直到庚子年12月左右,才设计了细鳞龙,小批铸造一月,就是今天的庚子小龙,同样是稀少而品相难求。

庚子小龙-龙鳞细长:

5、江南辛丑:

辛丑年年初,本该采用庚子小龙作为主要采用模具,可是有人说庚子大字小龙的龙看上去太弱了,没有中华神龙的风采,于是年初就重新设计了辛丑粗鳞龙,很快支持细鳞龙的又占了上风,说细鳞也很美啊,于是细鳞龙也被采用。辛丑年是国难年,人心惶惶,造币厂管理较往年松懈,加之币模方案报上级也迟迟得不到定论,因此各种模具一齐铸,所以今天的辛丑版别才那么多,圆眼龙、长眼龙、大眼镜龙、小眼镜龙、闭眼龙…




6、江南壬寅:

壬寅年到了,人们再也没有力气争执,采用了辛丑细鳞龙为主要参考对象,造币厂在这一年也对模具混乱状况进行了整顿,严肃纪律,改良秩序,所以壬寅的版别才那么少,只有直头、斜头两种。实在没潜力可挖,所以今天有币商硬牵强地说还有“直头断笔寅”。

直头寅

斜头寅

7、江南癸卯:

癸卯年到了,为了向支持粗鳞龙的人妥协,因为他们总是说细鳞龙软弱,于是设计了密刺大肚龙,龙眼凶恶,成为癸卯龙。

8、江南甲辰:

甲辰年到了,先前支持粗麟龙的一派不死心,支持设计了粗龙方案,就是今天的甲辰十字花龙,但小批铸造不久,又被否决,复用细麟龙。所以今天的十字星才那么难得。

十字星

7前点和7前无点

9、江南乙巳:1905年

乙巳年到了,人们终于设计累了,再也不想争来争去了,为了避免抄袭上一年度的甲辰龙之嫌,干脆采用更上一年的癸卯龙。所以,严格上说,没有乙巳龙,只有癸卯龙。

第二年慈禧死了,光绪也死了,到了宣统了,江南自主设计银币的铸造史的辉煌也渐渐结束了………

综上,江南龙洋设计的年份上从来就没有对齐过,总是前后错位。因为江南币错配非常多,似乎只要想得到,就能配得到。但不该错配的币,是绝不会错配的。比如,老江南字面绝不配普通戊戌龙;比如,辛丑粗字体面绝不会配细麟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的全部裁撤,经荣禄争取,江南局保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始铸造铜元。
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推行“废两改元”改革,废除银两,统一使用银元。此后该局先后改名为“江南户部造币厂”、“江南银铜元总局”、“江宁造币分厂”。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命令时任财政部长陈锦涛改厂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
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留守府以军法科长张孝准兼厂长,开铸“开国纪念”铜币。

孙小头上六星

1912年5月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孙小头),该币面值壹元,正面为孙中山像,上铸“中华民国”四个字。
1914年,财政部下令造币总厂更名为“财政部南京造币厂”,5月开始铸造“袁大头”。
1927年,北伐军到达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造币厂遂改铸孙中山像银元。

孙小头下六星

192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孙像六角星)壹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