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37

面对各种男科问题,我不建议患者直接补肾,因为我知道:怠惰不负责的恶,和主动行恶没有任何区别
男科问题,不管是阳痿也好,早泄也好,前列腺问题也好,还是精液异常也罢,造成的原因太多了。
对于这类病,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行医多年,我从来没让患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补肾,吃补药,我经常对病人说:如果我让你不吃药就维持不了,那就证明我的行医生涯失败透顶。
并不是说补药不好,不能补肾,而是一昧的进补、吃补药,只能治标,当时干劲儿十足,药劲儿过了,啥也不是。
其实道理很简单,家里没电了你需要去交电费,手机开闪光灯,再连个充电宝。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去年,门诊有一位患者,说自己间断性房事时间较短1年余,2个月最近两个月又加重了。
他说:你帮我瞧瞧,我这不行的毛病怎么越补越不行?我仔细看了他的情况,他气短、乏力、叹息、腰酸、寐欠安梦多、纳差,小便频、大便溏,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辩证: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证。
然后对他说:你不用担心,你这种情况,吃中药调理,恢复的概率非常大。
四诊合参,用了这样一个方子:人参,石莲肉,莲须,麦冬,远志,芡实,甘草。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
有人说:这个方子平平无奇?能治早泄?
我笑道:见过以貌取人的,还没见过以貌取中药的。
心肾不交的病症,就得用心肾不交的办法来解。
人参:补元气,补脾益肺;莲须:补肾气、肾精,固肾涩精,缩精止尿;麦冬:养阴清肺,缓解疲劳;芡实:补中益气,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石莲肉: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远志:安神益智,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我在临床待了这么多年,扪心自问,我没有愧对任何一位病人,怠惰的去直接开补药,患者钱花了,身体越补越不行,这不是做医生的态度,是我们做医生的,最应该反思的问题。
用手频繁伤肾,中医该如何治疗?
1、亲热时间总是不理想,特别短,很快就完了
2、有十年的用手史,每天昏昏沉沉
3、浑身无力,心烦,喉咙干
4、记忆力下降,不能安心地进入睡眠
5、经常肚子胀,小便量大,质地清稀
6、稍微一活动就气短,出不上来气
7、舌淡胖,齿痕重
辩证:肾虚致固摄能力失常
治则:补肾固摄以加时间
方药:贼骨、白僵蚕、牡蛎、白芷、肉苁蓉
蛇床子、沙苑子、蒺藜、莲须
芡实、桑螵蛸、益智仁、金樱子
在服药期间,需要进行锻炼,控制不能手游,饮食清淡,鼓掌规律!
代赭扶脾汤
【处方】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代赭石1钱5分(酒淬7次),炙甘草3钱,钩藤5钱,天麻1钱,远志1钱(甘草汤煮),胆星1钱。
【功能主治】 小儿脾虚,致患天钓。
【用法用量】 先服钩藤散祛其积热,复以本方服之,以扶土镇木。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上
杖伤
代杖汤
【处方】 当归3钱,生地3钱,制乳香2钱,制没药2钱,苏木2钱,川芎1钱,枳壳1钱(面炒),穿山甲1钱(炙,研),甘草1钱。
【功能主治】 杖伤。
【用法用量】 上用酒、水各半煎服。取微汗。
气虚人,加人参、黄耆。
【摘录】 《外科证冶全书》卷四
打伤
代杖汤
【处方】 土鳖5个(焙)苏木 乳香 没药各6克 木耳 川山甲 丹皮 枳壳 蒲黄 归尾 木通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主打伤。
【用法用量】 酒、水煎服。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动不动满头大汗
01
拍打经络之后
比之前爱出汗了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有朋友私信问我:
“雷师兄,你经常让我们拍打经络,很多朋友评论说效果很好,可是我怎么不管用呢?
以前我不爱感冒,也不爱出汗,只是有些怕凉。但是拍完之后,我发现现在比以前爱出汗了,也容易感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这里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就好比打仗,现在你主动出击去打击周边的敌人,虽然赶跑了不少敌人,可是城中也有点兵力不足了,于是有些敌人就乘虚而入了。
所以敲打经络固然重要,但是培补正气也是很有必要的。
02
玉屏风茶的具体做法和作用
那怎么办呢?
可在平时泡点玉屏风茶。
防风5克,黄芪5克,白术3克,绿茶3克。
将防风、黄芪、白术加500毫升水煎煮5分钟,取汁冲泡绿茶。
玉屏风茶主要的作用是疏风固表,它是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而成的。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虽然只有三味药,但黄芪是健脾补气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是君药。
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加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
防风还有一个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这三味药加在一起,你动不动就爱出汗的毛病,自然就好了。
9个不同地方出汗,说明身体不同的健康问题,你是哪种?
1、额头出汗多——胃火旺,容易便秘、胃部有烧灼感,反流性食管炎。
2、胸口出汗多——心肺气虚,一运动就大喘气,容易心悸,心跳快。
3、腋窝出汗多——心经有热,容易失眠、心烦。
4、后背出汗多——肾气虚,经常会出现腰酸腿软,尿频、夜尿多。
5、出汗带油——油腻食物吃得多,房劳过度,肾精亏虚。
6、出汗后退烧——感冒时免疫力和病毒在打仗。
7、手脚心出汗——阴虚,经常会手脚心热,舌红少苔,做功课总是有心无力。
8、盗汗——睡觉时出汗,醒了就不出汗了,一般也是阴虚,经常腰膝酸软、反复口腔溃疡。
9、自汗——稍微一动弹就浑身出汗,这一般是肺气虚,一到冬天呼吸道容易感染,经常感冒咳嗽。
三伏天到了,身体需要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寒湿气(排毒),也叫冬病夏治。
总在空调屋不出汗对身体不好,但是出汗多也容易伤体内的津液,所以要把握健康的度。
你是哪种出汗情况呢?
动不动就出汗,1味中成药固表敛汗
最近很多小伙伴私信我说,总是出虚汗,特别是在夏天,动不动就出汗。
那么出虚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出虚汗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跟大家聊一聊,出虚汗的问题。
01
出虚汗的2个表现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虚汗。
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俩都在吃面条,你也吃一碗,我也吃一碗。可是你吃完之后,只是微微的出了一点汗,而我呢,满脸都是汗,衣服都快湿透了。
那么这种情况大部分就属于一种虚汗。
再有一个就是运动。有的人跑一公里才稍微出汗。而你呢,跑了200米那汗就哗哗的流,衣服都湿透了,这一般也是一个虚汗的表现。
02
虚汗停颗粒的作用
那么出虚汗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说一味中成药,叫虚汗停颗粒。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固表敛汗。
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说为什么要益气呢?
因为出虚汗是气虚了,气有一个固摄的作用,可以控制汗液的排泄,如果你气不足了,那么汗就会哗哗的流出来,所以要补气。
那为什么要养阴呢?
我们的汗液,唾液,口水都属于阴的范畴,所以出汗多一定要养阴。
当然阴里边肺阴,肾阴都属于阴。因为肺主皮毛,所以出汗多可能是你肺阴不足的表现。如果你出现了一些肾阴不足,可能就会出现盗汗的情况。也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间出了许多汗。
我们常说阴虚盗汗,所以虚汗停颗粒,既能补气,又能滋阴。而固表敛汗,就是我刚才说的固摄皮肤表面。
03
虚汗停颗粒的成分及适用范围
所以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你就知道属于气阴两虚的时候,就可以用虚汗停颗粒了。
但是如果你是实汗,可能就不适合了。
什么是实汗呢?
比如说你突然肚子疼出汗多,或者运动的时候出汗多,这都属于实汗。
咱们再看成分,黄芪,浮小麦能益气固表,敛汗。滋阴的有牡蛎,大枣。
不知道大家学会用了吗?
痰湿体质症状有哪些?如何调理成易瘦体质?一次性讲清楚!
身体表现
1.容易发胖,肚大松软显大
2.不爱喝水,喝水多容易腹胀 面部手脚肿胀
3.小便经常浑浊起泡沫,大便不畅
4.出汗两极分化,要么爱出汗出汗多 要么明显少汗无汗
5.皮肤油腻粗糙,易生痤疮
6.反应较慢、经常胸闷、头昏脑胀、头重嗜睡、懒得动浑身没劲
舌象表现
1、舌上有黏腻的水液,或舌苔厚腻、白的像霜,要注意“三高”问题,体内痰湿
2、舌苔有裂纹,厚腻集中在舌头的后半部,体内痰湿
3、舌苔很腻、很厚,舌质红,说明营养过剩,无法化热
你的舌头是什么样的?评论区来爆照!
代杖散
【处方】 野红花(即小蓟)半斤。
【功能主治】 杖伤。
【用法用量】 烧酒4斤半,浸之晒之,以干为度。含口内,咽其汁。任刑不知痛。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代杖丹
【处方】 乳香 没药 无名异 地龙(去土)木鳖子 丁香 丹皮 肉桂 自然铜(煅,醋淬七次)各等分(一方加苏木)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外伤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黄酒化下。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代五宝散
【处方】 人参5分,轻粉(烧)5分,巴豆(霜)1钱,龙脑5厘,辰砂1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结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土茯苓汤送下,日3次。
【摘录】 《霉疠新书》引田安亭方
脂肪瘤,做手术就跟割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临床近30年,我用5味药,解决患者身上的多处疙瘩,连根拔起
有人问我,这脂肪瘤就是身上长出的肉疙瘩,你说不让人做手术,难不成这东西还会自己消下去,你这是耽搁人家的病情呢。
我小时候,看农家老伯在田地里除草,他们把草挖出来会在锄具上弹土,然后扔在一边让太阳暴晒草的根部,这样才不至于一场小雨,这草又重新长了上来。
就和有的患者身上的息肉,结节,增生,囊肿一样,这脂肪瘤就和草一样,手术如果能将患者的这些麻烦解决掉,我都不会去多嘴说,大家不要去做手术。
人类潜意识里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促使着大家想要尽快消除掉这些突如其来的异物,不管是什么东西,先切了再说,但是有的患者做完手术之后发现长的甚至比之前还要多。
3个月前,诊所来了位脂肪瘤患者,全身上下有大大小小6个脂肪瘤,小的似黄豆般,大的有鸽子蛋那么大,去年身上长过两个去医院割了,今年实在没办法就下决心找中医试试。
我仔细看了他的症状,给他开了一副方子:法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白芥子。
患者看着我这5味药的方子,半信半疑说:“大夫,你真没诓我?”
我说:“对一个医者最大的侮辱就是担心他拿患者的身体健康开玩笑,这副药没问题。”
他听罢就回家去了。结果,服药不到一个月,他身上较大的脂肪瘤已经塌软了,小一点的也已经变得更小。我就调整了药量让他继续服用,前后花了大概两个月时间,脂肪瘤就好像没来过一样,随访至今无恙。
西医认为脂肪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会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选择手术切除是最简单并且减小最快的方法。
但是中医提到脂肪瘤很简单,就是痰核。痰浊流聚而成,正因为这疙瘩的本质是痰,故而不红不肿、不痛不硬,但是治疗不似西医般手起刀落,而是追根寻本。
肝郁则气滞,气不行,津液不化,聚生痰浊。同时,肝郁克脾土,肝和脾的关系聚如同大树和土地的关系一样,脾运化不足,照样影响津液聚成痰。
那毫无疑问的是,患者的情况就主要在于肝郁脾虚,痰湿蕴积。搞清楚了原因,接下来就好办了:
首先是补气健脾的白术和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直奔脾虚气弱的主题,脾为痰之源,这是从根源解决化痰的底子。
在这个基础上用陈皮和法半夏,理气除湿,燥湿化痰。其中法半夏还有清痞消结的作用,有微毒,但可忽略不计。
最后用的这味白芥子,中药界关于这味药有一千多年的“传说”,历代医家形容它是“顽痰可搜”,古人说话讲究推敲,“搜”这个字眼就已经说明它的强劲功效,用它就足够使身体内的痰核瓦解掉。
身边很多人劝我,说我这么大年纪,不回家享天伦之乐,还整天忙碌。我也是干了一辈子了,之前还总觉得累,现在临了了,自己倒放不下了,听见有患者来看病,我就想给看看。就想着,等以后真的走不动的那天,再歇吧。
找到了治身上脂肪瘤的方子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分享治脂肪瘤的方子。
我要说明啊,这方子不是万能的。适合啥样人,我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会给你讲清楚。
其次,这方子不是我琢磨的。我是中医界的小学生,没有那么好的见地。我这是通过学习和阅读,从前贤那里“偷艺”而来的。
从谁那里学的呢?是我国辽宁铁岭开原一带的中医前辈,洪作范老师。洪老师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在中医界是很有名望的前辈。只不过,现在的人知道他的不多了。
有这么一回啊,洪老接诊一个人,是一个尼姑。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两侧上肢有很多黄豆大小的结节。这些疙瘩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也不发硬。不过,这些小疙瘩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多,体积也似乎变大。于是,她求洪师诊治。
洪师仔细观察,发现患者舌质胖淡,舌苔薄黄而腻,脉象沉弦而滑。坐在对面,表现得十分疲倦,连说话都悄声悄语,没有力气。
后来,洪师仔细询问,得知患者早年因为家庭感情等因由,终日抑郁寡欢,后来就出家为尼,试图找到心灵的归宿。不过,即便是这样,她也是容易在夜深人静之时,感怀往昔、莫名苦闷。而且,就其性格而言,似乎从小就孤僻,喜静寡言。
另外,自从双臂发病以来,此患常常感觉两条胳膊酸沉乏力,四肢倦怠,胸脘郁闷。
洪师了解到这些以后,很快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20克,陈皮20克,半夏15克,茯苓25克,青皮20克,栀子15克,白芥子15克,橘络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到第六剂,左侧上肢的疙瘩开始减小。尤其是一些体积不大的疙瘩,已经不见了。用到第十剂,右侧上肢的疙瘩也开始减小、柔软。等用到第十六剂的时候,患者双臂的疙瘩已经完全消失了。与此同时,患者的心境大为改善。
这个小医案,就记载在《北方医话》的第316页上。《北方医话》是中国五部医话当中的一部,里面有很多中医前辈的经验之谈。这部书,我读了不下三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我建议你也来读一读。
我讲讲这里的道理吧。
从我之前的描述中,你能感受到,此人长期以来情绪抑郁寡欢、莫名愁苦。这就会导致她出现肝郁的问题。肝主情志。情志不遂,就会令肝气郁滞。这没什么好说的。
肝郁,则气滞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化。津液不化,则聚生痰浊。同时,肝郁克脾土,令脾运化不及。运化失常,也会让津液聚而成痰。患者舌质淡胖,苔腻脉滑,这都是痰湿内积之象。
至于说胸脘郁闷,则源于气滞不畅。上臂酸沉四肢乏力,则源于中焦不运,气血匮乏,不能濡养四肢。
由此可知,患者的问题,主要在于肝郁脾虚,痰湿蕴积。这一点毫无疑问。
痰浊这个东西,可以发作于全身各处。就这个患者而言,显然是聚于双臂皮下,形成了中医所谓的“痰核”。痰核,就是今人所谓的脂肪瘤。
应该说,中医提到痰核,提到脂肪瘤,往往第一个就想到痰浊流聚而成。这个是中医临床的常规思路。由于这种疙瘩的本质,是痰,故而它往往不红不肿、不痛不硬。
这个时候怎么办?自然要想办法化痰,同时要疏解患者的肝气,务必让她的气机调畅起来。
怎么实现这些目的?我们看看洪作范老先生用的配伍——
这个配伍,我们能看出来,它其实是古方二陈汤的化裁。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二陈汤。它是中医治痰之总剂。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而调和诸药。
这个配伍,是化痰的底子。在这个基础上,用柴胡、青皮进一步疏理肝气,用栀子清热,以防肝郁痰阻而化热(患者苔黄腻,可见已有热象)。再用白芥子、橘络豁痰散结,全方可谓标本兼治。
所以说,这是当代老一辈中医临床家,用二陈汤加减来治疗痰核、脂肪瘤的方子。我觉得这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说起来,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身上出现过脂肪瘤。有些人很苦恼,有些人觉得无所谓。我这篇文说,给你展示了中医在应对此病时的一般思路。我希望你能从中有所体悟。
我个人的体会是,容易得这个病的人,要么是性格较为沉郁安静内向之人,要么是素来体胖之人。前者,容易肝郁气滞而生痰。后者,则多为脾虚运化失常而生痰。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肝郁、脾虚、痰湿内积,作为痰核一病基本病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上头洪师的这点经验,我解读出来,就供您借鉴、参考吧。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请你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目尝试。辨证要点,我再说一遍,就是脉象沉弦而滑,舌苔黄而腻,舌体较为胖大,痰核不红不肿、不硬不疼也不痒,平素情绪抑郁寡欢、食欲不振、偶尔自觉胸闷不畅,四肢倦怠乏力。这些都是不难辨证的。
好了,关于这个,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我,学艺不精,但唯独喜欢向前人学习。这篇文字,也算是我的一点学习笔记吧。我斗胆拿出来,和你分享。
唾液揉一揉治好血管瘤
介绍一个治疗血管瘤的偏方给大家,我叔叔家的弟弟和我同事家的孩子都是通过这个偏方治好的,他俩都是刚刚出生不久,发现长血管瘤的,我弟弟是长在额角上,同事家的孩子长在后背上,刚开始血管瘤很小,就一个小红点,但是长得却很快,没几个月已经长到铜钱那么大,医生建议孩子再大点做手术,一家人都很害怕,后来听老人说了个偏方:大人晚上睡觉睡到后半夜,醒来不要张嘴说话,从嘴里抿出唾液到手上,然后把唾液涂在患处,坚持涂一段时间就会见效。我弟弟用这个偏方时才几个月,当时一家人对这个偏方也是将信将疑,所以只涂了三次,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居然发现血管瘤明显不长,而且颜色变浅,很快就越来越小了,大概一个月后就完全消失了。同事家的孩子用这个偏方时大概一岁了,后背上的血管瘤约有两个铜钱那么大,他的血管瘤好的稍微慢些,大概是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血管瘤才完全消失,可能是因为血管瘤大些,而且治疗时年纪比我弟弟大的缘故吧,所以这个方子对于年纪越小的孩子效果就会越好。如果朋友身边有这样的病人,不妨用这个偏方试试,不用花一分钱,也不用受罪,无任何毒副作用;如果您觉得可信,可把此方告诉大家。”献方人:段老师 (山东)
病人结婚六年不生小孩,大黄甘遂汤,一剂下去,第二个月就怀孕了
甘遂在经方里面用在三个地方最多,这是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妇科里面,子宫里面积水。妇人呢,鼓胀,鼓胀的时候并不是肚子整个胀,而是只有中极关元这一带,硬邦邦的一块,摸上去一块。以为是肿瘤,实际上不是肿瘤,是水停在子宫里面,积在子宫里面,病人伴到的症状一定是便秘,便秘是跟着来的。那这种妇人呢,结婚,就算你结婚60年好了,你还是不会生小孩。无论结婚多久都不会有生小孩。当然你如果要计划生育,我不要生小孩,那你不要治疗,就不会生小孩。我们有病人,结婚6年没有生小孩,进来一看,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汤一下去以后,病人呢吃的头昏,暝眩,跑去厕所,大便都排出来,只要一剂就好了。 吃完以后第二个月就怀孕了,就好了。
甘遂在经方里面用在三个地方最多,这是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妇科里面,子宫里面积水。妇人呢,鼓胀,鼓胀的时候并不是肚子整个胀,而是只有中极关元这一带,硬邦邦的一块,摸上去一块。以为是肿瘤,实际上不是肿瘤,是水停在子宫里面,积在子宫里面,病人伴到的症状一定是便秘,便秘是跟着来的。那这种妇人呢,结婚,就算你结婚60年好了,你还是不会生小孩。无论结婚多久都不会有生小孩。当然你如果要计划生育,我不要生小孩,那你不要治疗,就不会生小孩。我们有病人,结婚6年没有生小孩,进来一看,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汤一下去以后,病人呢吃的头昏,暝眩,跑去厕所,大便都排出来,只要一剂就好了。 吃完以后第二个月就怀孕了,就好了。
代温灸膏
【处方】 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性状】 为橘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 以上四味,生姜、肉桂、辣椒分别粉碎成粗粉,用乙醇浸渍三次,第一次24小时,第二次72小时,第三次48小时,浸渍液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70℃)的清膏,加入由橡胶、氧化锌、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再加入肉桂油,混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 温通经脉,散寒镇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腰背、四肢关节冷痛;及风寒内停引起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慢性虚寒型胃肠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外用,根据病证,按穴位贴一张。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摘录】 《中国药典》
止痛
代痛散
【处方】 生川鸟5钱,乳香1两,没药1两,草乌5钱(生用),何首乌1两,蟾酥3钱(火酒烊化)。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止痛。主
【用法用量】 用烧酒调敷;或姜汁调亦可。
【摘录】 《伤科补要》卷三
筋骨折伤疼痛
代痛散
【处方】 蟾酥1分,生半夏1分,生南星1分,芋艿(要生姜地上更佳,打汁为妙,听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筋骨折伤疼痛。
【用法用量】 芋艿汁捣敷。即不痛。
【摘录】 《接骨入骱》
脂肪肝
导读:现代人,各种肥甘厚味,脂肪肝,早已泛滥,不多说,此为专治脂肪肝之丸药方,还不快快收入囊中。
消脂利肝丸
【组成】柴胡30g,生白芍60g,广郁金100g,莪术60g,鸡内金60g,生山楂100g,丹参60g,熟军60g,炒枳壳60g,泽泻60g,炒白术60g,茯苓60g。
【功效】疏肝软坚,健脾消积,行气散瘀。
【主治】脂肪肝,属脾失健运,湿阻血瘀者。症见脘腹闷满,胁肋胀痛,时痛时止,头晕呕吐,大便溏薄或干结,脉弦滑。B超检査示肝脏肿大,近场密度增强,远场密度衰减,血管纹理不清晰。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夏枯草100g,荷叶100g,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5g,每日3次。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生白芍疏肝理气,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丹参、郁金活血疏肝行滞;莪术、生山楂、鸡内金行气破积,消脂散瘀;熟军清热解毒,破积化瘀;炒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和中,渗湿利水;夏枯草、荷叶清肝散结,升发清阳。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软坚,健脾消积,行气散瘀之功。
【加减】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加炮甲片20g。
【点评】脂肪肝属中医“胁痛”“积聚”“湿浊”等范畴。酒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浊郁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而发病。此为专治脂肪肝的丸药方,以疏散与破积相伍;行气与化瘀结合;升阳与渗湿同步,诸药泛丸,药专效著,缓图治本。
在服药期间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近年来用此丸治疗100多例,均获满意效果。少数患者停药后又有复发,续用上丸药仍获效。
【验案】何某,男,58岁。2003年10月15日诊。膀胱癌手术2年余,经化疗后病情稳定,近半年来觉体重明显增加,自觉脘腹胀闷,右胁隐痛,纳可,大便干结,苔白腻,舌质红有紫气,脉弦滑。B超检查示:肝近场密度增强,远场密度衰减,血管纹理不清晰。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60U/L,谷草转氨酶90U/L。血脂检查:三酰甘油28mmol/L。
予消脂利肝丸服用2料,3个月后复查B超示:肝内回声明显减弱,后场衰减明显减轻,肝内血管清晰,肝功、血脂复查均在正常范围。
麻木不仁
导读:说到“麻木”“不仁”,熟悉经方的朋友可能已经往血痹条文上联想了。没错,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就是“外证身体不仁”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具体由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功,主治血痹,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脉微涩小紧。
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之缓,加黄芪之强有力者,于气分中调其血,更妙倍用生姜以宣发其气,气行则血不滞而痹除。
方中黄芪补气,桂枝通阳为主药;芍药养血除痹为辅药;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现用以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为主证的疾病,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雷诺氏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
下肢慢性溃疡、褥疮、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用以肢体疼痛、无力、僵硬,阵挛、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症、原发性脑萎缩、中风后遗症、不宁腿综合征、面肌震颤和面肌痉挛等;
用于产后诸多病症,如产后尿潴留、产后痉证、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指掌麻胀、 产后足痿不用等,其他的妇产科疾病如妊娠恶阻、转胞(妊娠期因胎儿压迫膀胱等原因,导致小便不出)、带下、痛经、月经后期等。
黄煌老师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
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所以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舌边白涎、口水舌这个事儿
啥叫舌边白涎、口水舌呢?
就是说,有些人,把舌头伸出来,会发现其舌两侧边缘内,大概5毫米的地方,各有一条白色的口水带,仿佛一条线一般。口水者,涎也。这个现象,就是舌边白涎,也叫做口水舌。
舌边白涎这个词儿,我敢说,在古代的医家论述中几乎是没有的。它的提出,最早应该是1982年的《江苏中医杂志》。提出此说的医家,据说还是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的学生。具体姓甚名谁,我实在是记不得、考证不出了。
虽然这个提法比较生僻,但是就这个现象本身而言,还是非常普遍的。因为这种舌头伸出来,舌边两条口水线的现象,很多见。我闭上眼睛,用脑袋想一下,就“看得”一清二楚。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的问题之一,就是患者体内有很大的水湿之气。水湿之气停聚于舌,形成白涎。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帮你来深入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2岁,姓崔。
这个人啥毛病呢?主要就是口臭。臭到无法和别人说话。这令她十分苦恼。
后来,她去就医。医家发现,患者脉象沉细。舌边有明显的白涎带。除了这个口臭之外,患者感觉不到其他不适。
当时,医家就用了一个方子,即陈皮、半夏各12克,茯苓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药用三剂,口臭消失。
怎么回事啊?道理很简单。虽然患者没有太多的其他不适,但是仅凭舌边白涎这一条,医家断定,应该是湿浊中阻、中焦污秽之气上泛于口所致口臭。于是,就用可以化湿浊的二陈汤来治疗。其中,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降逆,茯苓健脾利湿。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稍微复杂点。你再品一品。
说有这么一个男的,是一个老师,当时年纪是46岁。
他什么毛病呢?不是口臭了,而是口苦。另外,最近这段时间,他还感觉口中黏腻,以至于白天讲课的时候发音不清。
此人去就医。刻诊,见患者苔白腻,舌质暗红,舌边有明显的白色涎沫带,脉象滑而有力。
这个时候,医家用方,见:
陈皮12克,半夏9克,茯苓12克,苍术、厚朴、枳壳各9克,泽泻、菖蒲、杏仁各12克,生姜3片。
结果,患者六剂药喝下去,口苦消失,口腻解除,舌边的白涎带几乎不见了。但是这个时候,患者口干,苔净。于是,原方去掉苍术,加白术和麦冬各12克,石斛20克,再服3剂。最后,患者诸证悉平。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你看,这个男教师,舌边有白涎带,舌苔白腻,脉象滑,这也是妥妥的湿邪中阻之象吧?中焦为湿邪所阻,污浊之气上泛于口,形成口苦。
这个患者的情形,显然比上一个案例中的女患者严重。仅仅二陈汤,不够用。所以,用了陈平汤。陈平汤,一般被视作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二陈汤除湿,这没啥好说的。平胃散,也是治湿痰证的常用方。两个合在一起,就增强了调治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苍术燥湿运脾,厚朴行气除满,茯苓健脾利湿,配枳壳行气化痰消积,泽泻利水,菖蒲化湿祛浊,杏仁利肺气开水道,生姜温中化湿。
但是后来,患者口干舌干,舌苔光净。这就是除湿之品伤阴了。怎么办?苍术辛燥,拿下去,换白术,加上滋阴的麦冬和石斛。
这就是基本意图。你看,是不是也挺简单?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能看出什么呢?
这就是,舌边白涎,的确很可能是痰湿蕴积于内的写照。甚至在有些时候,它可以作为单独的诊断标准来看。如果出现了这个问题,同时患者还伴随其他的一些症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该考虑,是不是该化解体内痰湿了。
怎么化呢?我认为,二陈汤是基础。这个方子,是中医祛痰剂里头的代表方,号称治痰总剂。基本配伍,就是制半夏、陈皮各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加生姜7片,乌梅1枚。其主治症候,就是咳嗽痰多、色白易咳,伴随恶心呕吐、胸闷腹胀、肢体困重、头晕、心悸,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滑。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人,也的确最容易出现舌边白涎、口水舌的现象。
当然,我这么说,是基于理论而言。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如果想借鉴应用,最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注意,这类方药尽量不要用太久,以免伤阴。
就日常调养看,我建议可以用白术、茯苓各适量,反复泡水代茶饮,同时适当坚持体育锻炼。
总之,舌边白涎,作为一种常见的舌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尤其是当下,人们的饮食极大丰富,运动又相对缺失。这类象征着湿邪的舌象,恐怕出现得更多。
预防痘疹
代天宣化丸
【处方】 甘草(甲已年为君,土)、黄芩(乙庚年为君,金)、黄柏(丙辛年为君,水)、山栀(丁壬年为君,木)、黄连(戊癸年为君,水)、连翘(佐)、山豆根(佐)、牛蒡子(佐)。
【制法】 先视其年所属者为君,次4味为臣,君药倍用,臣药减半,佐视臣又减半,共为细末。于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面糊为丸,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 预防痘疹。主
【用法用量】 淡竹叶煎汤送下。
【摘录】 《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
小儿解颅
代天宣化丸
【处方】 白术5钱(炒),人参5钱,芦荟3钱,茯苓3钱,熟地8钱,地骨皮4钱,山药4钱,黄柏4钱,陈皮4钱,黄连(炒)3钱,当归1钱,甘草(炙)1钱,白芍药5钱,鹿角胶1两。
【功能主治】 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 上为末,米饮送下;化鹿角胶为丸亦可。
【摘录】 《诚书》卷六
清热解毒,透疹。主小儿未出痘疹之前,用于预防。亦治麻疹透发不畅,热毒内攻,气喘壮热,神昏烦躁,唇裂口干;瘟毒内蕴,咽喉糜烂,气臭音哑,滴水难咽
代天宣化丸
【处方】 人中黄(属土,甲己年为君)黄芩(属金,乙庚年为君)黄柏(属水,丙辛年为君)栀子仁(属木,丁壬年为君)黄连(属火,戊癸年为君)苦参(为佐)荆芥穗(为佐)防风(去芦,为佐)连翘(酒洗,去心,为佐)山豆根(为佐)牛蒡子(酒淘,炒,为佐)紫苏叶(为佐)
【制法】 数药先视年之所属者以为君,其余主岁者以为臣。为君者倍之,为臣者半之,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冬至之日修合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加竹沥,调神曲为丸,用辰砂、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透疹。主小儿未出痘疹之前,用于预防。亦治麻疹透发不畅,热毒内攻,气喘壮热,神昏烦躁,唇裂口干;瘟毒内蕴,咽喉糜烂,气臭音哑,滴水难咽。
【用法用量】 每服用竹叶煎汤下。
【摘录】 《片玉痘疹》卷五
自汗盗汗中药良方
自汗、盗汗属中医汗症。白天时时汗出,动则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一般而言,汗症以虚汗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应用中成药治疗汗症,重在辨别阴阳虚实,对症下药。
1、肺卫不固:主要症状为动则汗出,畏风畏寒,容易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白,脉细弱。治疗宜益气固表止汗,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或颗粒剂、丸、茶泡剂(药方为黄芪、白术、防风),也可用复芪止汗冲剂(含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防风、牡蛎、五味子)。服时均应避风寒,忌生冷、油腻饮食。
2、阴虚内热:表现为夜寐盗汗,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潮红,失眠,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以滋阴清热为主,可用更年安片、胶囊(内含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五味子、玄参、珍珠母、浮小麦等药),或用知柏地黄丸(含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等)。服用时忌食生冷、厚腻、辛辣之物。
3、气阴两虚:常见体质虚弱,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身热汗出,夜间尤甚,久汗不止,舌瘦红,脉虚无力。治疗当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虚汗停颗粒剂(含黄芪、浮小麦、大枣、粳稻根、牡蛎),也可服强身口服液(含人参、麦冬、黄芪、五味子)或参芪膏(含党参、黄芪、冰糖),外感发热、实热证者不宜服用。
中药治疗盗汗、自汗(附:夏季热)
一般盗汗、自汗大多是阴虚阳亢、气血亏损所致,拟“养阴潜阳,生津补气,收敛止汗”为治则。
处方: 北沙參3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5克 山茱萸12克 黄芪45克 白术20克 防风15克
瘪稻干12克 糯稻根30克 浮小麦30克 穞头衣12克 龟板15克(先煎) 鳖甲15克(先煎 )
龙、 牡 各30克(先煎) 5~7帖 即可治愈。
* 附:“夏季热”:
本篇所指“夏季热”即是在夏、秋季节患有高热不退,而且一旦入睡就大汗淋漓,血象基本正常,原因不明,常用西药抗菌消炎连续几天吊针都无济于事。笔者认为属于“阴虚火旺,热邪入侵”,停止吊针改用上方中药“滋阴降火,扶正祛邪”为治则,汗止热自退也!收效甚佳。 一般5~7帖即能痊愈。
处方同上治疗盗汗方,尚需添加:青蒿15克 地骨皮15克 板蓝根30克
(如果血象白细胞、中性细胞增高者)再加:重楼(七叶一枝花)15克 三叶青15~30克
重要提示:
(1)对类似夏季热儿童高热伴大汗(经吊针4~5天无效)者,也可用本方治之,但必须改为小儿用量,汗止则热退,效果十分满意。如果服药 5~7 帖未见好转,请勿用本方。必须另找原因。
(2)本方结核病例外。
又方《桑叶散》治盗汗(资料收集)
用桑叶45克干燥研末,每日晚上睡前用米汤送服桑叶散9克,儿童用量酌减,连续服药5天为一疗程,
一般服药一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它中西药物,并注意保暖。
单味麦芽治盗汗(资料收集)
应用单味麦芽(生、炒均可,以炒者为佳)大剂量,一般在60~12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煮沸后,
稍煮片刻即可。代茶饮。亦可冲入保温瓶内,以备连用。本方治疗盗汗,一周即可痊愈,最多二周,若三周
无效,即可停药。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于自汗。
(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于自汗。
(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5)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2.验方自疗法
(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自汗。
(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于自汗。
(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盗汗。
(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盗汗。
(5)麦冬15克,浮小麦30克,黄芪20克,黑豆衣12克,地骨皮30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自汗、盗汗。
3.饮食自疗法
(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吃肉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于盗汗。
(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用于盗汗。
(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
4.外治自疗法
(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5-10分钟。用于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
(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
5.其他自疗法
每天打太极拳1-2次。
避免误诊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此时宜清热利湿为主,不可进补,以免闭门留寇。
盗汗
盗汗是指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汗止,汗收后感觉烦热的一种病症。盗汗与自汗都为汗出异常现象,属于中医学“汗证”的范围。
中医学认为,汗出异常与阳气蒸腾津液及卫阳司汗孔开合的功能失常有关。邪热入侵,阳气偏亢或阴虚内热,追津外泄;或卫阳不固,气虚不敛液,均可导致病理性的汗出过多。反之,邪气外袭,卫阳被阻遏,或卫阳虚弱,汗孔开合失司而闭合;或阳气虚弱,蒸津无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泄而发生病理性的汗闭。
盗汗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故中医治疗本症以养阴清热为主。
1. 白术叶茶
【配料组成】★白术叶适量。
【用法用量】揉碎为粗末,每次3—5克,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适用于气虚卫外不固。
【资料来源】《普济方》。
2. 浮麦麻根茶
【配料组成】★浮小麦30克,麻黄根6克。
【用法用量】制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能主治】补虚养心,敛汗止汗。治盗汗。
【资料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 葡萄茶
【配料组成】★葡萄适量。
【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
【功能主治】强健筋骨,补益气血。治气血亏虚,心悸盗汗。
【资料来源】《患者保健食谱》。
4. 桑叶茶
【配料组成】★桑叶适量。
【用法用量】搓碎,每次15克,沸水冲茶饮。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治盗汗。久服亦能令人聪明。
【资料来源】《上海常用中草药》。
5. 红枣茶(二)
【配料组成】★红枣100克,红糖适量。
【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治盗汗,治体虚。
【资料来源】《患者保健食谱》。
6. 小麦红枣茶
【配料组成】★浮小麦30克,红枣20枚。
【制法用法】将浮小麦捣碎,红枣去核,一同放入沙锅中,水煎,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益阴除烦,敛汗。,用治盗汗。
7. 红枣乌梅茶
【配料组成】★红枣15枚,乌梅10枚。
【制法用法】将上2味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益气敛阴,止汗。用治盗汗。
8. 茱萸小麦茶
【配料组成】★山莱萸15克,浮小麦(捣碎)30克,淮山药30克,丹皮6克。
【制法用法】将上4味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除烦。用治盗汗。
9. 小麦稻根茶
【配料组成】★浮小麦(捣碎)20克,糯稻根15克,大枣10枚。
【制法用法】将上3味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每日l剂。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除烦止汗。用治盗汗。
10. 小麦茯苓麦冬茶
【配料组成】★浮小麦(捣碎)30克,茯苓15克,麦冬12克。
【制法用法】将上3味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敛阴除烦。用治盗汗。
11. 加昧乌梅茶
【配料组成】★乌梅10枚,糯稻根30克,浮小麦(捣碎)20克。
【制法用法】将上3味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每日l剂。
【功能主治】益气敛阴,清热除烦。用治盗汗。
12. 三地茶
【配料组成】★生地30克,熟地30克,地骨皮9克。
【制法用法】将上3味共制粗末,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3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l剂。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用治盗汗。
13. 麦冬地黄茶
【配料组成】★生地黄、麦冬各30克。
【制法用法】将上2味共制粗末,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3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治盗汗。
14. 西洋参茶
【配料组成】★西洋参6克。
【制法用法】将西洋参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用治盗汗。
15. 柏子仁茶
【配料组成】★柏子仁10一15克。
【制法用法】将柏子仁捣烂,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l剂。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治心血不足之盗汗、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
16. 糯稻根茶
【配料组成】★糯稻根、红枣各50克。
【用法用量】煎水代茶饮,连服4~5天。
【功能主治】敛阴止汗。产后自汗盗汗。
(0)

相关推荐

  • 治表虚不固之出汗方类比应用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熟地 生地 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证 牡蛎散 [组成]黄芪 麻黄根 牡蛎 小麦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 ...

  • 爱出汗,就是痰太多——痰湿中阻的另类表现!带组方思路参考

    接下来的内容,我想和大家聊聊爱出汗的这件事儿. 老师带我出诊时,就遇见了一个40多岁的女性患者,身体偏胖.自述:几个个月前,患了感冒.感冒很快就好了,但是从那以后,她就老爱出汗,不管天热不热,稍稍一动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