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教育行走的都是些什么人
遇见就是更好的成长
——苏州教育行走(四)
昨晚,乘坐高铁从苏州北上车,到达家里已经是十一点多了。第五届全国教育行走活动也随之而结束,但是行走的故事、行走的意义才真正开始。
在回来的路上,群里一直在传来行走晚会的图片和视频,他们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看到群里老师们的那份热情,勾起了我在绵阳的第一届教育行走的美好回忆。从破冰晚会一直到闭营晚会,全场参与下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大家似乎都已经认识很久一样。一碟碟简简单单的茶点,一杯杯冰冰凉凉的啤酒,一曲曲欢快的音乐,大家或随着音乐而舞动,或与好友干杯道别,那一幕幕,就此刻回想起来,仍然满心感动。
我的许多朋友都是从那里开始认识的,有的至今都没有再见,有的每年都会见一次面。不管再见或者不见的,我们彼此都会有一种犹如“亲同学”(亲同学,是指全日制的同学)般的亲切感,或在博客上,或在朋友圈里,还是能够经常看到对方的行动和思考。彼此间,还是可以互相鼓励,共同在教育之路上用心前行。
我知道教育行走的美仁们,此刻就是这样的心情,他们一定会依依不舍,他们一定会相约明年再来。
是的,这就是教育行走独有的魅力。
此次苏州之行,我与黄芳、陈香吟和许小兰三位老师,有了深度的对话交流。从她们的言语中,我对台湾教育、对行走、对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陈香吟老师从台湾飞到苏州参加教育行走,真的是为了培训吗?也是,也不是。我今年写的第一篇行走文章中,提到教育行走其实就是一种牵挂,牵挂这里的人,牵挂这里的教育热情。一个女老师不远千里,只身漂洋过海,只为教育行走,只为教育行走的朋友。人生难得有此情此意,人生的精彩莫过如此。台湾,很早就想去看看的地方。看来,日程要早点安排起来。
黄芳,人称黄老邪。我们已经是多年的朋友了,这绝对是一个好人。她不断影响身边的校长和老师,来参加教育行走。她可以花三百元人民币打的,跨城去迎接她推荐参加行走的朋友。就凭这一点,这个黄老邪就特别值得一交。前年,在厦门,我还收到她带来的重庆特产。
许小兰,与我同是担当者的公益讲师,再加上教育行走,这算得上亲上加亲了。她曾经是新教育网师的学员,就凭这一点,她就算得上一个优秀的老师。这几天与她聊了很多,关于教师培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等方面,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前面三位是女老师,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男老师。此次行走刚认识的曹永健老师,是一个八五年出生的年轻人,但是他的学识和教育情怀,都不得不让我感到钦佩。不聊不知道,一聊都是隔着各种关系的“远房亲戚”。半书房、阅读推广、新课程评论杂志社等都是我们共同的血脉。三天的培训学习,他一直坐在前排,非常认真聆听每一个老师的讲课。他是城里的小学老师,在业余时间里,他还发起了众筹项目,为乡村孩子筹建绘本馆。目前,已经在他们家乡的乡村建起了两家绘本馆。
年轻人,就是不简单。
周立斌,来自广东汕尾的一名中年老师。他说,人到中年不追什么,但愿自己人生过得精彩一些。他跑到市政府,与分管的市长交涉,居然让他争取到每年四万元活动经费,用于由他发起的民间教师研读社。我说,这应该是全国首个由教师个人到市政府争取而来的民间教育团体。
对,来参加教育行走的老师,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度参与,静心聆听他人的故事,学会积极表达自己。
我相信,我们彼此间的遇见,就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