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阅读:让老师真正读起来

批注阅读:让老师真正读起来

我曾经在一所学校做了三年的教师阅读,组建了一个书社,有近三十位老师参与阅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书社的相关活动,虽然让老师们有了兴趣,但是真正推动阅读是不够的,还不足以让老师形成阅读习惯。许多老师离开了书社,就把书本搁置一旁。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让老师读起来呢?

本学期,我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瑞安市陶山镇桐浦小学。这是一所极为普通的乡村小学,阅读对于这里的老师来说,是一件被遗弃了很久的事。作为校长,一位对书还有点感觉的校长,我是多么希望这里的老师能够读书。受原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谷定珍老师的批注阅读法启发,我想到了教师的批注阅读。

安排在什么时候读?我发现教师会是个很好的时间段,一来可以改变原有会风;二来可以让大家都能读一点书。于是,我们利用每周教师会的一半时间来进行单篇文章的阅读和批注。在印刷前,我们将文章重新排版,留出右边一部分空白,便于老师们的批注。刚开始的几次,都是我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寻找相关教育的文章。我选的第一篇是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因为和我同名同姓,老师们读来也颇有亲切感。读完之后,我将文章收回来,发现连老教师也在空白处留下了密密麻麻的阅读体会,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我将这些批注拍成照片发至朋友圈,有意想让老师们看见,果然老师们都来点赞了。

接下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张晓风老师的《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吴非老师的《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教师仪态也是“范”》,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如何做一个优雅的教师》等相关文章。每次读完,我都会把老师批注过的文字进行批阅,然后,或写文章、或微信短评、或当场交流,与大家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碰撞。

半个学期过去了,效果不错。党支部书记陈荣华在一次批注阅读时如是说:“外有形式,内有实事,批注阅读就是一件实事,好!”我想这是老前辈对我们所做的最高评价了。

在阅读了《窦桂梅:如何做一个优雅的教师》这篇文章后,我结合大家的批注,写了一篇题为《批注阅读:让老师真正读起来》的文章发到了微信群,引起老师们一些讨论。以下是节选的部分文字:

窦桂梅老师的优雅,不知道倾倒了多少她的粉丝。老师在读她的文章也是一种优雅的开始。在她的文章里,大队辅导员金洁这样批注: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两人相处久了,就会变得很“像”,不管是长相还是举手投足。我想这就是无形的影响力。一个老师带领着那么多孩子,有时候,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就是我们的复制品。英语老师徐燕觉得,优雅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涵养。这份涵养从学习中汲取,从尊重他人中升华,尤其是尊重你的学生。是啊!一个好教师应该要拥有好的精气神,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科学老师张跃在文中这样批注:“对待每位学生,根据其差异性,因材施教,不偏袒、不轻看,平等、尊重、友爱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让我想起有人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均衡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均衡,而应该是爱的均衡。”是啊,同样一个班级,我们老师难免会对某些同学产生特别的好感,对某些同学产生不厌烦的情绪。尽管是在一所教育资源非常优越的学校里,教师有了这样的分别心,就已经没有了教育的均衡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非常重要。当窦桂梅老师提到教师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时,徐祥平老师发出这样的声音:“所有的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个职业会比其他职业更高尚,更令人尊敬。难道扫地工人不高尚,不令人尊敬了?”所有的职业应该是无贵贱之分的。不盲目崇拜,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像这样的交流,我们都是在阅读后的第二天早上,就会呈现在群里。我自认为这样的交流是有温度,有速度的,所以也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后来,我们的文章不再是我校长推荐了,而是交给一线的老师来推荐。这样的改变,不仅拓宽了大家阅读的视野,还增加了推荐者的阅读量。张跃老师在推荐文章后,我进行了访问。她说,接到了推荐任务后,她阅读了许多文章,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她认为适合全体老师阅读的文章。她还说,这个过程中,她读得比平时更加深入了,还学会了批判地去阅读,不像平时校长推荐的理所当然的就会认为就是好文章。

对于当下的老师让他读整本书似乎太难了。在之前那个学校,我除了做书社活动,还给全体老师每个学期赠书,做导读,觉得自己做得已经不错了。可是,有一天,我在卫生间角落里看到了崭新的我们曾经发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想与其这样,还不如来一个批注阅读。至少到目前为止,老师们的每次阅读都是真实的,可以直观感受的。

所以,我说批注阅读,是让老师真正读起来的一种阅读方式。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桐浦小学 校长  周国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