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是承上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的证治。

本条与上条同是二阳合病,上条是必自下利,本条是不下利但呕,说明二阳合病不一定都下利。二阳合病出现不下利但呕,或者临床上会遇到下利与呕吐并作,这是表邪不解,闭郁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不是上吐就是下利,或者吐利并见。临床上表证不解影响里气不和的情况很多见,如麻黄汤证的呕逆、桂枝汤证的干呕、葛根汤证的下利、葛根加半夏汤证的不下利但呕等。这类表证西医称肠胃型感冒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跟上面那个「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那就是不对头了,不是吗?所以上面他是个倒装句,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这才能用葛根汤。所以下一段他这个就又说了,这个葛根汤呀他还可以加味,也是表里同时有病呀,但是他不是下利,而是「但呕」,呕就是呕吐。那么用这个葛根汤呢,就得加半夏,我们说半夏治呕。当然这个呕也是以表证出现,以太阳病出现,就是和我们解释上一段一个意思,就是这个病呀打算从表解。

古人把这个呕也看作里边,属阳明,所以也说是太阳阳明合病。那么我们通过临床的实践证明,这个葛根汤加半夏不只治这个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如果也下利也呕怎么办呢?也用这个,这也行的。因为这个葛根汤呀,他就治下利而现太阳病,同时如果有呕,加半夏就行了,根据这个加减的规律,也可以这么样子理解,事实呢也确实是这样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呢,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个葛根汤不是治下利嘛,不过葛根这个药呀,这个方剂是用他为主呀,量也大。而这个葛根是一个寒性的药,它是甘寒的,所以在《神农本草经》上说它:「治身大热,消渴」,它起这个作用的。这个药于胃不这么合适,所以我们平时用葛根汤的时候,要是这个人胃不好,你也要加半夏,这个半夏能够去水,因为这个胃虚爱停水的,同时半夏是与甘药一起发挥健胃作用,所以我们用葛根汤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不呕,他这个胃不好,食欲不好,也要加半夏,这个是我们在临床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知道的这种问题。

那么这个葛根汤加半夏的煎服法根上面的葛根汤是一样,我们凡是有麻黄要煎的话,都是要先煮麻黄,葛根这个药同样先煮的,因为葛根这个药它不好在水里溶解的,所以同时与麻黄一起煎,然后把上头的沫撇出去,然后再加旁的药,凡是用麻黄都要注意这一点。这个方剂就不用细解释了,知道葛根汤了,这个葛根加半夏汤是个加味的办法了,半夏治呕咱们都知道,所以葛根加半夏呢,就是治这个葛根汤证而呕者,我们这个样子来领会这个方剂的应用就可以了。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 (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注:成本半夏半斤。

34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这一条其实是误治后的变证。

“太阳病,桂枝证”,应当用桂枝汤,医生不用桂枝汤解表,反而用泻下法治疗,造成下利不止。这里用“遂”字表因果关系,可以当“于是”讲,就是下利于是不止。同时这个“遂”字与上文还有连带关系,就是由于医生泻下,紧接着泄利不止。

在《伤寒论》中,有多处用“医反”一词,是斥责医生的口气,就是医生犯不应当犯的治疗错误。脉促者,表未解也,这里的“促”是急促的意思,而不是数而一止的促脉,脉促说明表邪的不解,里热亢盛,病气不衰,所以提示“表未解也”。不要片面地见到脉促就认为是里热,而忽略表邪未解。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这是里热夹表邪的下利,称“协热利”。表邪束肺,加之里热迫肺故喘,里热逼迫津液外泄故汗出。表里皆热,不但协热下利、喘而汗出,发热、大便黏秽、恶臭、暴注下迫、肛门灼热也自在言外。

这个太阳病呀,本来是桂枝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病就是应该用桂枝汤。那么治病的这个大夫呀,他不知用桂枝汤,而反用下法,给吃泻药,这错了。一吃泻药呀,他里边本来没病,一吃泻药呀里边就虚了,那么外边这个外邪乘虚就进里头去了,所以就发生「利遂不止」。

这个外邪就是热邪呀,古人管这个叫协热利,这个热协同下药而做下利不止,这叫协热利。那么他这个是误治造成的了,由于误治不但造成协热利、利遂不止,同时呢这个表也没解,所以这个脉促。

脉促咱们讲过了,指得是这个寸脉浮,脉浮在前,其病在表呀。这个表证的时候,关以前的脉是要浮的。所以这个促脉呀,他又迫近于上又迫近于外,就是寸脉独浮的这么一种脉。那么现在这个脉促,证明这表还没解。本来应该用桂枝汤汗以解之,这个大夫给吃泻药,一方面引邪入里而下利不止,另一方面表也未解,所以脉现促。

「喘而汗出者」,这个是表里俱热呀。凡是热都往上,热涌于上,所以他人要喘。这个汗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里头热也使他出汗;另一个是那原本桂枝汤证就没解,也是出汗。那么这要怎么治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们方才说了,葛根这个药呀有治下利的作用,同时你大量用也解表,解表解肌嘛,那么这个由于里边有热,所以他用葛根这个清凉性的解表药,另外葛根他还能够治消渴,也就是他能补些津液,所以葛根这个是补胃的一个收敛药,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么葛根配合这个黄芩、黄连呢,一方面去热,一方面治利。这个黄芩、黄连咱们常用啊,治下利用苦寒药,只要是热利就行,像白头翁汤啊,这都是用苦寒药。

可是苦寒药不全治下利,栀子就不行,所以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这类的它都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它能够治下利。那么栀子不行,大黄更不行了,虽然也是苦寒的药,所以苦寒药咱们也得分析。

那么这个方子,它一方面用葛根,大量用解肌解表,一方面伍以黄芩、黄连来治协热下利;那么这甘草呢,咱们常说它是调百味,其实它也起作用,它治急迫,你们看看这个症急迫不,「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这都有急迫的症状,这个病现急迫之情,这个时候都用甘草,甘草治急迫啊。

所以这个方剂,治表不解,里有热,而且下利不止。它这个里热,是热它往上,所以它反而汗出。那么这个方剂,也很好理解,它以葛根为主药,葛根伍以甘草,它是解肌、解表;伍以黄芩、黄连而治邪热下利。那么葛根也要先煮,但是不用去沫子。麻黄去沫子是因为麻黄这味药这个沫子啊,有点副作用,上面这个沫子,使人头晕,所以用麻黄的时候要去沫子。葛根这个药呢,溶解于水的时间比较久一点,所以它先煮。在一般治痢疾的时候,要有表证不可以用葛根汤,这种下利有用葛根芩连加甘草的机会,尤其是小儿痢疾的时候用这个方子的机会挺多。不过这葛根用少了,它不起解表作用的。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这是解表清热方。葛根味辛凉,解表清热,生津止渴止泄,用量多达半斤,并且先煎,意在侧重清肠热下利;黄芩、黄连清里热,坚阴止利;甘草和中扶正,甘缓其泄利不止。分温再服,是分两次适寒温服的意思。

张馨匀,一个爱好文字

中医的女子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6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7~1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1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2~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4~1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6~19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0~2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3~2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6---28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9---3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1---32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