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收藏天价频现,收藏正当时
宣德炉之所以成为传世之宝,不仅制作精良,而且用料名贵。据悉,宣德炉的制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33种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炼次繁。一般炉料只经过4炼,而宣德炉却要经过12炼,因此炉质更加纯细,如婴儿肌肤。再次,闪金光。优质宣德炉进行鎏金或嵌金,看上去金光闪闪。
明晚期江南文人治园的奢 侈行为极盛,现在极为宝贵的黄花梨家具,就是明末万历时期开始在苏州地区流行起来的。当时叫做“小木家伙”,不叫花梨家具。伴随着文人大肆建造大屋和园林,以宣德炉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极为流行,身价倍增。有证据表明,宣德炉,紫砂壶,细木家具(也就是后来的明式家具)在当时极为流行,堪称文人墨客的标准配置。
很多铜炉底款为图案,或者是家族印记,或者是代表某种意思,也有人专门收藏这种款的炉子,专门看这些图形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了。
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奥秘面纱,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度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稀有,于20厘米的实属稀有。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清晰记载,佛经纸色为最 好。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炉。此炉为清式炉。
据记载:各种炉形都铸刻、雕镂有一定的头像和图形。且都处于炉身的不同部位。若炉体本身高大且周围呈大平面或大圆面,其头像在四周的平面或圆面上。若炉低矮,且四周面小而又不是平面或圆面时,其图形在底部。如鼎彝炉、筒炉等,其图像在四周的炉外壁画上。而乳炉、钵炉、床炉、洗炉及敦炉等,其图形在其外底部。另据记载,中国自唐以来,各代的铜器、陶器、铁器、瓦器和瓷器的式样都是根据“三代”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式样制作的。宣德炉也不例外。宣德炉的式样若采用“三代”时期的格调,其图像图形一律铸雕龙。若采用“秦汉”之风采,则一律铸镂凤。而四周炉外壁画上铸雕的龙和凤都是正面头像。且对应的两面为雌性。另外对应的两面为雄性。而在底外部铸镂的龙和凤则为全身图形,且系一雌一雄。无论是四周的正面图像,还是反部的全身图形,皆栩栩如生。尤其是底部的全身图形,铸刻雕镂的唯妙唯肖,真可谓活龙活现,且图像和图形皆与炉色等旧。
关于宣德炉最早的记载是《宣德鼎彝谱》,礼部尚书吕震等奉旨编纂。书上记载得非常地详细:宣德三年,暹罗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暹罗就是今天的,用黄铜做艺术品由这个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