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雄壮的《塞下曲》

苍凉雄壮的《塞下曲》
——读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一
王运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是李白六首《塞下曲》之第一首。《塞下曲》原出于汉乐府《横吹曲辞》中的《出塞曲》《入塞曲》,至唐代成为新乐府的曲题之一,其歌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以他的雄劲笔锋,给我们描绘了边塞战士所处的艰苦环境以及他们的凌云豪气。

起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首先点明地点“天山”。山高地寒,常年积雪,边塞之地,苦寒无比。“五月”在内陆已是盛夏季节,而在天山的“塞下”,虽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但也不见任何“花”草,一句平实的“无花只有寒”,以它丰厚的内涵极写出边地的寒气逼人。仲夏五月尚且如此,其余的季节尤其是到了冬季其寒冷更可想而知!诗人选取“五月”作切入点来描绘是极有深意的,在那种冰天雪地的环境里,“五月” 极易使人联想起内陆美好的自然风光,从而产生强烈的两地差异之感,内陆的绿柳垂杨、鸟语花香和边地的干冷苦寒、荒漠一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将士们所处环境的荒凉和边塞生活的艰苦。同时,从诗的谋篇布局来说,这种意念上的差异感又紧启第三、四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折柳” 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边塞的五月是那么寒冷,那么荒凉,本就极易引起戍边将士们的感触和联想,偏这时不知何人又用羌笛,吹起了《折杨柳》这首曲子。这里表面看是在写边地闻笛,实则意思更深一层,当将士们听到羌笛吹起了《折杨柳》曲,更易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可是在这遥远而寒冷的边塞,那“折柳”之事只可在“笛中闻”了!塞上即使是在五月,也是无柳无花,连春天的风光也从未见过,何曾有柳可折!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曾描写了与李白此诗大致相同的意境:要知道玉门关外(古代指边寒之地)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哪里会有绿柳垂杨呢?可能王诗另有寄托,但同样表现了边塞的荒凉景色,而且显得气魄更大,意境更为开阔。但李白此诗的意境和豪迈气概不是体现在这里,这两句只是作为边塞将士所处艰苦环境的一个侧面点缀而已。以上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且语言平易,自然天成而意蕴深厚。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一联紧接上联意境,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在这种严寒的气候和荒僻的环境里,战士们枕戈待旦,守卫着国家的边疆,随时准备着抗击入侵之敌。古代行军鸣金击鼓,步伐齐整,节止进退,《曹刿论战》里就已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这里写出“金鼓”,则烘托出作战的紧张气氛。一个“随”字,既体现出将士们严密的组织纪律,又写出了他们服从命令的自觉性。此处只言“晓战”,但将士们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而晚上则只能抱着马鞍子打盹儿,更见出将士们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紧张状态。本来,军队中晚上睡觉枕着马鞍也许更符合实际情况,但作者在此处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不仅只是写出人的行为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边塞将士们时刻待命应战的精神状态。似乎一声令下,“宵眠”的战士们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联只选取“晓战”“宵眠”两个镜头,便把军旅中紧张的战斗生活概括得如身历其境一般,既苍凉又雄壮。

以上六句极写边塞生活之艰苦,军旅战事之紧张,经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渲染和烘托之后,诗的最后两句慨当以慷,格调高昂,以更加雄迈的气势收束全篇。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股凌云豪气油然而生。“楼兰”, 西域国名。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由于贪财,屡次派人拦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傅介子奉大将军霍光的命令,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从此通往西域的道路才暂得平安,傅介子为国立一大功。这里用此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边塞将士不惧艰难困苦,誓在边塞为国立功的爱国激情。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被他自己所描写的处在恶劣环境下的将士们的艰苦生活所感染,而表明他愿意身赴绝域,为国效力的。理由是,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希望为国立功的思想在他其他的作品中时有表现,如“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等等,而且李白往往用夸张的诗句、假想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和愿望。这首诗即是运用这种手法来表明他愿意身赴绝域,深入危境,亲手刺杀敌人来保卫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英勇性格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此诗的结句也许更有感染力,更耐人寻味。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善于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事物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为其苍凉豪迈的题旨服务,如开头四句选用“雪”、“寒”、“无花”、“笛”等事物来着笔,自然而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塞上无比荒寒的画面,如果没有那样一种艰苦的背景,就不足以显示将士们如此卓绝的精神风貌。正因为前面的渲染,也才更烘托出诗的结句之雄壮有力,苍凉豪迈,才使此诗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王运思,女,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芳草心词》等,其作品浏亮晓畅,铿锵有致,清远高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