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甩卖京沪房产,揭李嘉诚房产套路,对方回应,“没囤地”
“李嘉诚又出售内陆项目了!”相信这几年听到这样的消息早就见怪不怪了。但是对于李嘉诚的举动还是牵动着大家敏感的神经,李嘉诚但凡有点动作,都会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这主要是,他曾经是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代表着投资的方向。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现在李嘉诚依然是准确把握市场航向的李超人吗?
客观地说,不管怎样,他的敏感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李嘉诚曾经说过,“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需要防范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这个是李嘉诚学会止盈的妙招,很多人聪明是聪明,可就毁在一个贪婪上,“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正是对这种止盈的活学活用,就是我们常说的适可而止,差不多得了。
这句话到现在对买房投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当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变革的今天,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房地产与以前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改变,必须懂得这个道理,适可而止。
你说房地产不赚钱了吗?当然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经常这么说,说房地产变了不代表不行了,而是赚钱不易了,但比其他其他行业来似乎还是容易些,安全些。
这不,李嘉诚就是在不断抛售房产,他遵循的就是这么道理,适可而止。
在7月71亿卖掉成都项目后,长实集团以及背后的李氏家族,因日前“甩卖”500亿京沪项目,再度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近日,市场传出长实集团欲出售北京、上海两地项目之事,财新报道显示,起初该笔交易主要“资产规模约200亿元”,但长实集团有意将上述资产打包出售,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而上海此前已多次传出相关传闻。
对于李嘉诚的抛售,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先说说他的行为与市场的呼应吧。其实,我们在谈一个行业时,应该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说市场变天不意味着市场不行了,有时候购房者应该理性看待,而在房地产大行业周期逐渐衰退的过程中有可能房价会有涨有跌,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所以,大的宏观趋势其实李嘉诚已经告诉我们了,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例证。房地产黄金十年的结束,也标志着过去那种躺着就能赚钱或者说买房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曾经的首富李嘉诚很好地诠释了他对房地产的理解,并不是说房地产不赚钱,而是看你有没有必要赚这个钱。
显然李嘉诚赚够了。正是基于对大势的把握,李嘉诚可以说及时止盈,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他说他就是一个商人,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李嘉诚并非看衰中国经济而选择离开。他曾多次表示,他看好内陆零售业,内陆的消费市场也极其庞大。但中国的房地产虚火过旺,已经深陷调控之中。而且这种调控不会轻易放松。
哪怕是房地产行业,也不代表李嘉诚就完全放弃了。如果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李嘉诚也曾给大家进行过劝告,如果市民可负担自住,当然可以买房,但如果入市是炒楼则一定不好。看到了吧,意思是不适合投机炒房了。
如果你记性好的话,李嘉诚还说过一句话,他说他并不会放弃地产业务。也就是说,李嘉诚以后还得靠房地产吃饭。
其实说了这么多,李嘉诚的判断基本上与大势相吻合,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么多年他到底是靠什么套路可以持续这么久的,绝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判断问题。
李嘉诚自己都承认,他暴富的套路很简单,那就是低价拿地,然后捂盘不卖,然后过些年靠倒手发财,不过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是李嘉诚做得更彻底而已。
成都的项目,你知道囤了多久吗?16年前,长实集团以21.35亿元总价拿下成都市城南新区商住地块,成交楼面价1030元/平米,以此成为当时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总价“地王”,轰动一时。这么多年,都没有开发完,为的就是捂地惜售。
低价拿地,久囤不开,外界称这是李嘉诚的一贯策略。我认为除了他的聪明,更多是他的胆识,而更与时代有关,他赶上了好时候。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时代变了,房地产也变了。市场不允许李嘉诚再那么做,那么做他也赚不了钱了。这就是李嘉诚的聪明之处,他开始抛售,不断抛售。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李嘉诚累计抛售金额超过2000亿元。
但据媒体报道,9月17日,长实集团企业事务部回复称,长实集团项目位置优越,吸引市场注意但并不代表其需要出售相关资产,而对于外界质疑有在内陆“囤地”之嫌,长实集团回复称,“并不存在囤地之情况”。
至于是不是囤地,其实也不用解释,事实就在那里摆着呢。我只想说,过去囤地发大财,现在市场变了,或许你的回复是对的,因为你已经没有了囤地的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