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手法“响”的研究

 三七手法“响”的研究

最近很多行业同仁咨询曹老师做手法时,怎么那么的轻松自然,几乎看不到怎么发力,做多发现手腕稍微动了一下,错位的关节就复位了,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正骨发力方式。下面介绍一下曹龙老师对三七手法近30年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83年-95年)83年开始使用时一直都以为是椎骨复位的“响”。95年早年的学生,在桌子、椅子等非人体上用这个手法打出“响”以后,该手法被以“假手法”而弃之不用。半年后因一急性扭伤的病人而重新使用。

1、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该手法

2、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两秒钟站了起来。

得出两个结论:

1、由于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该手法,认为该手法是条件反射。因为83年到95年使用该手法治愈过无数的急性腰扭伤。因此遇到急性腰扭伤就会条件反射。

2、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两秒钟站了起来,说明在使用该手法的结果就是病人的骨头在动。如果不是骨头的移动,病人是站不起来的。最终结论该手法的“响”是椎骨复位的“响”。
第二阶段:(95年—99年)一直认为是椎骨复位的“响”。
第三阶段:(99年—2011年)确立该手法为三七力,开始教学。
第四阶段: 2011年,一澳洲学员学习三七力后,建议老师去解决经络堵塞点,结果 在堵塞点上(软组织)打响。之后接连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上打响。开始思考“响”的实质。
目前认为“响”的实质,就是一个力打在不同的组织上后,目标组织产生的震动。
结论:根据(三)目标组织的不同“响”声不同。
 三在韧带(棘上韧带)时, “响”声较小,同时伴有韧带的松弛,当韧带完全松弛时就打不响了。因为韧带完全松弛了韧带将力吸收了不再震动了。
 三在关节突关节位置时, “响”声较大并较沉闷,同时伴有骨移位感。再在相同部位打不响。错位的椎体复位后,因错位而绞索住骨没有绞索了,力没有着力点,没有目标组织了,就打不响了。
 三在经络堵塞点,肌肉结节,韧带结节等软组织上时,“响”比较脆,类似“弹琴”声。同时伴有硬结的逐渐松软,响声也越来越小,然后消失。
 三在肚皮、没有硬结的肌肉、韧带上时,打不响。力被吸收了目标组织没有震动。

有点像美式整脊枪,当枪击部位有震动时,枪击不止, 当枪击部位没有震动时力被吸收枪击自然停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