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美文欣赏 | 邢小俊:让义村的水土

  邢小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24期高级研修班毕业。陕西省首批重点扶持的一百名中青年文学艺术家。

  陕西省青联常委,著名媒体人,被聘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2014年度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之星”提名;2016年度被评选为陕西省首届“文明家庭”。

  中国当代散文奖、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散文大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陕西省首届年度文学奖得主。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2015年入选“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长篇纪实文学《十年》获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扶持项目;长篇纪实文学《华阴老腔》获2016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长篇纪实文学《居山活法》被中译出版社翻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六种语言。

  空气里,亦有黄土的腥鲜和农作物扬花时甜腻的味道。

  连绵浑圆的台原丘群,铺天盖地,尽显洪荒。让义村,是台原褶皱里一个古风犹存的农耕村庄,亦是一位唐代大书法家的故乡,其仙逝后墓地在此。让义村何以得名,缘于书法家与哥哥兄弟互敬,谦让好墓地的故事。

  厚土高天,天地玄黄。一代一代人,以大地为巾,流尽血汗,改造着土地的形状,一代又一代人又回归泥土。

  如今,在夕阳的蛋黄色光晕下,这众多的台原,远看像排列在笼屉中的馒头,更像集合的乳房。这像馒头的原上,是一个个像馒头的麦秸罗列其上,发酵的麦秸散发出一股酒味。

  主要的河有两条,一名叫漆水,一名叫沮水,左右各一,夹着这块黄土。人很渺小,台原连成的大地无垠的广大,太阳与台原平行,天距地很近,旷远、荒蛮、崇高。站在这里的人,常常会忽然忘记手中的牧羊鞭子或者锄头,大吼着通过台原群丘的回声与远古的灵魂对话,听见天上滚过去的默雷,以为有人在叫他。

  这些绵延的台原缄默不语,似在昏睡,其实却在吞噬,吞噬一切生灵的理想与狂妄,快乐和哀愁,使其木讷地劳作,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里的黄土细腻、疏松,具绸缎一样的触觉和蜂蜜一样的视觉。黄颜色是这里的主宰,土炕土窖土窑洞,都离不开黄颜色的绵土,一片混沌。

  有了土就有了地,地是让义村所有人的命根。人们能任意叫出一片地的主人,大家都互相熟悉对方的祖宗八代,也熟悉着对方的土地,他们心里清晰地记着你这一料种的什么庄稼,最终有什么收成。

  让义村人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农业使人学会了把种子埋在土里,等待它发芽、开花、结果,从播种到收割,一年就过去了。在绵软细腻的深厚土原之上,人无疑是生息其上的土虱子。土地上变化的是附着在上边的人,人谦卑得像土地一样,在土地里生长,最后又回到土地中去。

  让义村什么都是淡淡的,因为站在土地上的人相信有稳定的自然周期,知道大自然是有平衡有节奏的。他的情感周期和自然周期会合在一起,哀而不伤。个人再大的哀伤,都会被这片土地和大自然担待,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过去的。

  人们大多还住着窑洞,窑洞也只有在黄土高原上才能打出来,冬暖夏凉,里面砌着土炕,土炕由八块大泥坯构成炕面,面积往往占据窑洞空间的一半。一抱麦秸塞进去,一把包谷杆塞进去,一搂干枯的树叶子塞进去,一缕温暖的火苗就窜起来,窑洞外边天寒地冻,窑洞里氤氲温暖。睡土炕长大的人,一生浩瀚,半生在炕,有很好的骨骼发育,一辈子身板直溜,刚正不阿,挺直脊梁做着人。

  让义村有人伤了手脚,会抠半把老土,抹在流血的地方止血消炎-----这是一把院墙上的老土。出远门的人,母亲们却会偷偷把一包红纸裹的东西塞在箱子底下。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喝-----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村子统一还是缺水的,虽然村外有两条河,但是它蓄积不住,不停地流走了,是别的地方的水。泡茶的水来自水窖,水窖的底部一般要铺一层料姜石,料姜石不是石头,也不是土块,奇形怪状如硕大的生姜,人们整理土地时把料姜石挑拣出来,铺在水窖底可以净化水,据说料姜石像生姜一样也使水有了许多功能。

  暴雨经常突如其来,把土原打矮一截,齐头并进的水,像沿着沟壑逃脱的群蛇,它们把一些石头卷走,把一个不小的树连根拔起,把一地将熟的玉米卷走,不可一世地冲进村庄,却咕咕咚咚地被村庄藏匿地平线以下的上百个水窖井悄悄饮掉,饮不完的水也无妨,也被村里的三个大涝池喝掉。这水窖在丰水期能大量收集雨水冰雪,避免水涝灾害,在缺水期却能供人畜共用。这里的人,他们骨子里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渴望水并惧怕着水。窑洞里的容器叫瓦瓮,用泥土在窑火中久经炼烧而成的刚脆之躯,原始而时尚的器皿,怀草木之心,百泉之梦。硕大的瓦瓮用来盛水,水扑扑衍衍地满,满溢着安宁。

  让义村不安分的优秀分子们一生都在努力摆脱这片养育自己的衣胞之地,成为没有根基的城市流浪者。当他们在远处疲累了,生了大病了,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千里万里赶回来,喝这里水窖里泡了料姜石的水。这里,是他们的命根、魂灵,牵系着他们的肉身。

  病了的你回来了,走到村庄任何一孔窑洞里,主人第一件事情都会让你赶快喝茶、喝水。

  看着病恹恹的你,主人像巫师一样说:你远离了这片土地,你身上已经没有了“土气”。你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你是喝这里水长大的。这个地方的土里水里含有很多元素,从小也就被你吸收到体内了,而你却从自己家乡走出去了,到天涯海角去了,到外国去了,又喝了其他地方的水,吃了那么多有毒的东西,体内元素不平衡了,就出毛病了,你四处求医,吃了更多的药,身体越吃越复杂了。

  你回到这里,再喝咱这里的水,时间久了,身体自然就恢复了。因为,你就生在这个地方的某片土炕上……

《西北作家》往期链接

《西北作家》讽刺小说||马卫:官场“鸟"事

《西北作家》百味人生||张庆延小说:嘴画名家

《西北作家》赵明宇小说:窝头媳妇

《西北作家》王原昌小说:愤怒的羚牛

男人四十“无情”事(句句戳心)

投稿须知

稿投:1175314756@qq.com(小说、散文,2000字内);xbzjsg@163.com(诗歌,15-50行内新诗,不刊古体、近体诗和词曲)。要求原创且未在其它微信平台发表过!签约作家注明签约号,将优先审稿和结算。投稿请注明体裁,务必加主编微信(wyku001),方便结算稿酬。投稿后无需催问,10日内未见回复,即可另处!

稿酬:48小时后结算,非签约作家稿酬为打赏额的60%,低于10元不予发放。签约作家优酬发放。

声明:作者自负文责。本刊对稿件可能会做修改后发表,不同意修改请注明!

转载:转载本刊内容,须注明来源于《西北作家》,否则,本刊会依法维权!

(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

  • 散文《曾经历险二三事》彭景素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一) 我是1955年12月生人,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曾到山西屯留良马四道河寄居,当时我们住在村口对面的山上,这是大山支脉两道梁夹 ...

  • 邢小俊丨邢小俊散文四章

    王宽年幼时冻伤的骨头 人的骨头是有记忆的.一个人一旦在年幼时被冻伤了,骨头几十年也不会忘记.一说冷,冻伤的骨头会在身体里隐隐作痛.它在提醒你:当真正的冷到来时,没有人能帮到你. 村子乌托镇是在一个高原 ...

  • 【三秦文学】韩和平:【土炕记忆】(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土炕记忆 作者:韩和平 冬至后的漫漫长夜,一部连续剧我能在醒来--翻身--睡着--再醒来中接着看,早晨起来,一方面感到惊奇,另一方面,觉得有必要将剧情写出来. 山路弯曲,风在嘶鸣,我 ...

  • 狄树强丨热炕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冬季的寒冷悄然离去,收纳电褥子时,不由想起家乡的温暖的土炕. 现在老家还有一些农户使用土炕.主要是在山岭乡村居民家中,少数老年人还是比较喜欢用的.多数是闲置荒废在老房子里的,一年里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一:蔡家村:明清时期的中药材集散地

    蔡家村有一个药庄岭,得名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8).药庄岭附近有一个黄龙庙,明清这里曾是商客云集的中药市场,因此香客不断,香火旺盛.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一 蔡家村:明清时期的中药材集散地 文 ...

  • 窑洞——故乡千年的温馨

    故乡庆阳,地处陇东, 以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原面董志塬为中心,黄土塬.黄土残塬逶迤相连,沟.壑.川.梁此起彼伏,纵横交错,具有独独的地形地貌及人文风物,庆阳先民依山就势,凭仗黄土层深厚坚韧的 ...

  • 【颦儿】原创//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文王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其主峰海拔1531米,不是很高,但绵延起伏跌宕.文王山之西曰武王山,上各有庙.雍大记云:文王射丰于此而得名.这里沟深林密,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 ...

  • 蓝碧春:母亲水窖|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蓝碧春 [作者简介]蓝碧春,记者.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开始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并获多种奖项,1999年出版散文集& ...

  • 获奖作品展示:寻找中国最美古村落大赛二等奖作品展示

    回到后沟 王俊才 1 请赐我一寸黄土于膝下 一头磕给古槐,一头磕给神泉,一头磕给石桥 这里的每一条皱纹,都藏着一个父亲和母亲 他们敦厚善良,一生都在背着夕阳赶路 2 在村口,五道庙小得只住得下最小的神 ...

  • 散文||水 殇

    水   殇 李先锋||河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代的著名思想家老子,把水的博爱胸襟和超然.洒脱地概括得淋漓尽致.水又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她的滋润.历代文人墨客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呼琴琴 丨散文/热炕头

    作者简介 呼琴琴,笔名:麦子,山西省石楼人,现就职于石楼县南城初中.喜欢文学,喜欢用文字来记录人情冷暖,为世界留下我们来过的痕迹. 热炕头 作者:呼琴琴    小时候的冬天,最享受的就是盘坐在后炕上玩 ...

  •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老家的土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老家的土炕 史光荣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亳清河畔的老家亳城村,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     在低矮灰暗的窑洞里,土炕就是聚焦点,是整个窑洞的心脏,不仅是家里最大的物件,也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