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粘、替、对与失粘、失替、失对

诗词中的粘、替、对与失粘、失替、失对


什么叫粘、替、对?
一、所谓“替”:
“替”是指律诗的八个分句内部,第2,4,6(五律只有2,4)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应该是“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平仄交替的,不能是“平平仄”或是“仄仄平”。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以唐诗为例,我在后面标好起承转合: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上面的例诗中,每个分句里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都是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平仄交替,这就是“替”。值得注意的是:替,指的是单独的每一个分句,是指分句内部的第2, 4、6字的平仄要交替,而不是指分句之间。因为一首律诗有8个分句,所以,一首律诗就有8组“替”。上面这首唐诗中的8个“替”分别为:山-北-亭;面-平-脚;处-莺-暖;家-燕-春;花-欲-人;草-能-马; 爱
-东-不; 杨-里-沙。

再看一首唐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起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九月寒砧催十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承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转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合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这首唐诗中的“替”有8个,分别是:家-妇-金;燕-栖-瑁;月-砧-十;年-戍-辽;狼-北-书;凤-南-夜;为-愁-不;教-月-流。

二、所谓“对”:
一首律诗分为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对”是指同一个步骤的前后两个分句中,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反。
还是看前面那两首唐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这首的起句(即第一个步骤)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里有两个分句,每一个分句的第2,4,6位置上的字都已经标出,在每一个步骤中,前分句的第二个字跟后面分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平仄相反;同样,前分句的第4个字和后分句的第4个字,也必须平仄相反;前后两个分句的第6个字,也一样。
第一个步骤(即起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里有3个“对”,分别是:山(平)-面(仄);北(仄)-平(平);亭(平)-脚(仄)
第二个步骤(即承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处(仄)-家(平); 莺(平)-燕(仄);暖(仄)-春(平)
第三个步骤(即转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花(平)-草(仄); 欲(仄)-能(平);人(平)-马(仄)
第四个步骤(即合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爱(仄)-杨(平);东(平)-里(仄);不(仄)-沙(平)
所以,一首七律一共有12个“对”。

三、所谓“粘”:
“粘”就是指连接起承转合中任意两个步骤的两个分句中,他们在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需相同。我们先想想,一首律诗,连接两个步骤的两个分句有几对呢?答案:一共有3对,分别是第3分句和第2分句,它们连接的是承句和起句;第5分句和第4分句,连接的是转句和承句;第7分句和第6分句,连接的是合句和转句。现在我们还是来看刚才的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诗中,连接起句和承句是第2分和第3分句: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在这两个分句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有什么特点呢?对,它们的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粘”。这两个句子里有3对“粘”,分别是:面(仄)-处(仄);平(平)-莺(平);脚(仄)-树(仄);连接承句和转句的是第4分句和第5分句,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两个句子里也有3对“粘”,分别是:家(平)-花(平); 燕(仄)-欲(仄); 春(平)-人(平)
连接转句和合句是第6分句和第7分句,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这两个句子里同样有3对“粘”,分别是:草(仄)-爱(仄); 能(平)-东(平);马(仄)-不(仄),总括起来,一首七律共有9对“粘”。
什么叫失粘、失替、失对?
四、所谓“失替”:
律诗中,八个分句内部,2、4、6序位上字的平仄应是“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变成是“平平仄”或是“仄仄平”就是失替。
 
五、所谓“失对”:
律诗里的同一个步骤中,前分句在2、4、6位置上的字的平仄与后分句在2、4、6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刚好是相反的,如果没有相对,就是失对。

六、所谓“失粘”:
律诗里,前一个步骤的后一个分句跟后一个步骤的前面一个分句,这两个分句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必需平仄相同,如果他们的平仄不相同,就是失粘。

掌握好了失替、失对、失粘的概念以后,我们回过头去阅读一些唐诗,大家不难发现,有些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我们今天所说的格律,为什么呢?这个原因很简单的:
第一,小学生们初学写字,老师要求必须用方格本,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一辈子都会把字写在方格内。
第二,平仄这个概念是元朝开始才有的,而唐诗用的都是平上去入,两种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就是说很多用平仄无法解释的东西,用平上去入去解释,就没有问题了,毕竟诗在当时是用来吟唱的。
第三,律诗是从唐初开始的,至唐末,总共颁布过四次格律。其中一次是武则天的周朝,这次颁布的格律是在初唐的格律基础上,由上官婉儿主导,宋之问直接负责,抱括沈佺期,杜审言(杜甫的祖父)等等来整理归纳。最后一次经李商隐等人整理后,律诗格律基本成型。我们今天所说的格律,是宋朝时最后完善而后来再没有改变的格律。因此,当我们拿宋朝的格律标准去衡量唐诗的时候,毫无疑问,有些地方就不符合了。我们大家熟悉的格律,从晋朝开始,一直到宋朝最后定型,经过了七百年左右的时间,七百年中,某些作品中出现平仄不符合格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律诗格律必有差异的情况下,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作者,尊重作品的态度,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了。所以说,在今天,我们去读唐人的作品时,不要盯着平仄不放,否则就会陷于盲目的议论之中而无法自拔。

(0)

相关推荐

  • 律诗基础

    在时间的河上 音乐: 李汉颖 - 紫色家园4 幽兰飘香 美人吟 音乐: 段银莹 - 极度魔筝 1.什么是格律? 答:格律=格+律.格为格(格就是格式.规范),它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 ...

  • 古诗中什么叫失粘、失对,孤平,三字尾?

    楼下粘的有点乱,失粘就是没黏上,失对就是没对上,孤平就是只有一个平声,三平尾就是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这不是古诗的规则,是律诗的规则,要想明白这些,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粘,什么是对,这需要很详细的讲解,建议 ...

  • 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

    一.唯物论部分 (一)世界的本质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 ...

  • 古人诗词中的重庆,一起来感受巴渝古韵之美!

    重庆府(节选) (淸)何明礼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一首清代诗人何明礼的<重庆府>,生动描述了渝中半岛的繁华盛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 ...

  • 清代诗词中的名句,有缘千里来相会, 三笑徒然当一痴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清代诗词虽然不如唐宋辉煌,却也不乏佳作,其中很多句子更是脍炙人口,甚至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情人眼里出西施 出自清·黄增 <集杭州俗语诗> 色不迷人人自迷, ...

  • 诗词中的夏天,名字都那么美 含苞欲放,太美了!

    最开始,夏天只有最朴素的名字--夏日,正如: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 从古到今我国文学诗词中最有气势的六首诗词,哪一首你最难忘

    第一首:<沁园春·雪> 作者:毛主席(开国领袖) 第二首:<短歌行> 作者:曹操(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第三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作者:岳飞(南宋抗金民族英雄) ...

  • 诗词中蕴含的12种物理现象,这样记更轻松!

    原创 行测风暴羚羊 行测风暴羚羊 2018-09-28 Hi,我是风暴羚羊 步知公考行测主讲老师 --羚羊·每日播报-- 2019国考 倒计时 57天 先来一首"镇楼诗" 绿树阴浓 ...

  • 雨生百谷:聆听诗词中的雨声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题记 张潮有言:"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剪藏,冬雨宜饮酒." 窗前檐下 ...

  •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颦一笑总关情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