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乐悠悠:织布机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2】

织布机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家的织布机,原料是柏木的。七十年代初打造。
柏树是从祖父坟园放的(锯的)。溜腰(齐腰)处有三把头粗。当时放了两棵,一棵做织布机用,一棵送给木匠,充作工钱(抵当工钱)。
我记得,从原木解板儿,到制作成功、试机,历时七天。
我家的织布机,下料大(用料),结实、沉稳,织布时不晃动,织出来的布密实,质地优良。做出的衣服耐磨、受穿。布匹拿到街上好交易,好出手。
织布机用纯柏木原料做成的并不多。柏木质重,坚硬,纹理致密、细腻。特别是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新机子味更浓,满屋散发出馥郁芬芳。织布者提神醒脑,不犯困、不疲劳、不走神,专心织布,效率高、质量好。
母亲原来织布,常到别人家,很不方便。一个偌大的村子,三四百口人,我屈指算来,最多有四五台织布机,经常不够用。我家的做好后,在全村首屈一指。农村人,好事、坏事传得很快,谁家有个好家具、好农具,都知道,经常不入屋,被借来借去,这是民俗。谁要想用俺家这台新织布机,需要提前排号。农村有句俗语叫:“山里猴儿引不起头”,于是人们趋之若鹜,争相借用。这台织布机很吃香(方言,受人喜欢),它经常“走村串户”,方便大家,服务村民。甚至还被“邀请”到邻村去“献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举家进城。这台织布机被邻居家借用。因时代变迁,人们的衣着告别了“老粗布”,织布成为历史,织布机也成了闲物。邻居们用后,被搁置在一间破烂的险房内,结果房倒屋塌,织布机被砸得支离破碎、肢体残缺,面目全非。这是老物件,是家传的宝贝、文物啊!很可惜、很遗憾!
我小时候,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感、体验感。纺花、织布也不例外。有时,也座上织布机,拿起梭子,试几把。这可不是容易事。结果,手不随心,脚不随手,手忙脚乱,力不随心,劳而无功。甚至把经线戳断,受到母亲责备。
我从小伴随着“咔哒、咔哒……”的织布声长大,对织布机感情较深,记忆犹新。织布机在农村几千年的老物件中,它结构最复杂,配件最多,操作最麻烦,技术性最强。
我虽然经常接触织布机,但它的结构名称我还真有些说不上来。更不要说它的设计尺寸和工作原理了。总的感觉,它是家中的一个庞然大物。也是农家最主贵物,象征着一个家庭的勤劳与殷实。
织布机是受人们尊崇的。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基本就要停机,它也随着农家过春节。“二十八贴嘎嘎”(贴对联)时,人们不忘在机楼两边,也贴上很显眼的大红春联。记忆中,最经典的有“双手送日月,二足定乾坤。”;“上下龙张口,左右凤点头。”;“一梭穿行宇宙,两手织就云霞。”“纺出酸甜苦辣,织成春夏秋冬。”横眉是“经纬分明”“衣被天下”。这形象逼真、最有文化气息的织布机对联,对织布时的动作、织布人的辛酸,描述得淋漓尽致,很是形象。仿佛听到了《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那清脆的梭子声和栩栩地织布情景,再现眼前。
据记载,织布机是元朝年间农妇黄道婆发明的。她同时还发明了轧花机、弹花机、纺花车等纺织工具。被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
历代百姓都敬仰黄道婆。有一处庙宇为她题联“纬地经天棉植见慈恩一方衣被,梯山航海机声垂教泽千载馨香。”高度赞美了她在我国纺织史中的贡献。她一生无私为民,致力于传授、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名垂千古。
中国的丝织品也是织机制成,远销海内外。在世界史中被称为“丝绸之路”。据说比欧洲早400多年。
另据《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它与“孟母三迁”齐名,说明织布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暂不谈织布机具体年限,至少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并达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织布机的构造非常复杂,主要由开口机构、引经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传动机构、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具体有机架(俗称机床)、枡(shēng )子(卷线辊)、卷布轴、机框(又称机杼、杼框,织布时用手推动的木框。)、机楼(俗称机头)、挑杆(俗称磕头虫)、脚踏板、机座、梭子(俗称溜子)以及吊线、缯(zeng)、杼(zhu)、布弓子等主要部件组成。
机架:用于安装其它部件,组成整机。长约六尺,宽约三尺半。整个机身前低后高。
卷布轴:每织成布半尺左右,将布匹卷绕在轴上。轴长与机身宽度相等。
枡子:圆柱形,用来卷绕经线,安装在机身最后的木框上,可取掉。枡子两头分别带有六根撑子,俗称绞杖,用来固定枡子。在操作过程中,枡子不能有丝毫转动。
机框:又叫机杼,学名称筘“kou”,包括杼篦子。操纵者用手来回推动机框,产生撞击力,使布紧密,此动作学名称为“筘杼”。
杼:用细扁竹篾制成,其间隙极小,固定于杼框之内(可拆卸)。杼按“头儿”计算。“头儿”越多,织出的布面约宽。一般有四百头儿、五百头儿等。杼的功用在于使两组经线分别穿过其缝隙(俗称创杼),用来控制经线上下分开,便于梭子顺畅打纬线。
机楼:是木质高架装置,两侧有木框固定在机架上。高约两米左右。
挑杆:即磕头虫。装在机搂顶部,分为两组,有线绳分别将机框和缯相连吊起,用于配合缯的上下开合,完成经线张合动作。
脚踏板:为两块窄长木板,前后打孔。前头用以拴绑缯绳,后头固定于机架底框,前高后低,倾斜约40度左右。其作用在于双脚上下相继一松一踏,产生拉力,带动缯杆一上一下拉开梭口。
梭子:俗称溜子。由坚硬木质制成,枣木最好,沉而不飘。两头钝尖圆,中间宽,呈扁鱼形,长约六寸。中间挖空,便于放置梭芯。梭子两头内各有一个小孔,用于插入梭芯轴(似牙签状小竹棍儿)。梭子中间向外也打有通透小孔,用于梭芯纬线从孔中通过。梭芯用细竹筒制成(俗称穗浮),约筷子粗,长约一寸半左右。用纺花车锭子往穗浮上缠绕纬线,俗称打穗浮。
座板:由一块宽约半尺,厚约半寸的木板,长度能够放置于机架尾端两侧。供织布者稳坐其上,便于操作。
整个机型敦厚、朴实、古老、简单。每每忆起,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小时候曾破过一个谜语:“脚一踏,手一扳,噼里啪啦都动弹。”;汉代有两句古诗:“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形象的描述了织布机和织布者的优美姿态及生动情景。
织布是一个细致活,也是一个非常协调的技术活,需要手脚配合连贯操作。记得母亲每次端坐在织布机上,两只脚分别放在踏板上,先用右脚踏动右踏板,经线被上下分开,身子稍微往前倾斜。左手把机框用力往前推动,右手拿着住梭子,迅速从张开的经线中间抛到左手,迅即左脚踏动踏板,机杼顺势带向怀里,使劲一磕;随之经线上下交叉又变位张开,左手将梭子抛向右手,右脚踩动踏板,机框又顺势磕向怀里。这种动作不断循环往复,溜子在经线中来回翻飞。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时左时右,穿梭往复;双脚踏板左右交替,或上或下,翩跹跃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随着节凑加快,织布进入高潮。那手脚恰似在琴键上很有节凑、灵巧地跳跃、弹奏;那“咣当、咣当”欢快流畅、柔和抒情的响声,宛如钢琴伴奏;那音韵优美舒缓,时高时低,时而似流水,时而又似清风徐徐;那旋律丝丝缕缕,欲断又连,欢畅、悠扬、激昂,抚过心田,荡人胸怀。随即,千丝万缕被织成一寸寸的布不断延长,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农家不大的老屋里,穿梭声、撞杼声、踏板声,节律均匀明快,声声入耳。现在想来,母亲娴熟的织布“表演”,大有艺术欣赏的享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祖辈们世代传承的织布机及织布技艺,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那“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时常仍在我脑海中回放。写下这些往事,是对处于失传境地民族文化瑰宝的惋惜;是对乡情、乡味、乡韵和乡愁的追忆。
(0)

相关推荐

  • 【汗滴化雨伴笔耕】贾敏菊//我学织布

    我学织布 我学织布 文/贾敏菊 土墙的院子里,牵牛花嘴吧张的很大,紫红色的,朵朵像小喇叭,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墙角里的蟋蟀在唱着欢快的歌曲,蚂蚁扛着半拉馒头在院子里爬行,蝶飞蜂舞,飞来飞去.女孩子们盘 ...

  • 纺花织布的年岁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纺花织布的年岁 看了个"故乡故事"的节目,说的是特色老土布系列产品.老土布是中国千年来特有的国粹精品,用纯棉手工织就,绿色安全.透气吸汗,还可保健养生 ...

  •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国画连载之:织布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国画作品:织布 家乡回望系列之<织布> (图文/刘东方) 三十几年前的淮北农村,纺线织布在乡下是很流行的.自家种植的棉花,自家纺的线,全是纯天然,顶多是到 ...

  • 农村老人用旧毛线织炕毯,7丈长6天完工,感叹年轻妇女无人会

    织布是一项传统的老手艺,经济匮乏的年代,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母亲油灯下"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还回响在60.70后的耳畔,但转瞬间,母亲已年迈,家里的织布机也不知所踪,母亲织布的场景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妈妈的织布机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21 妈妈的织布机 文/张红梅 前几天姐姐家要拆房,收拾屋子的时候,从一堆旧家具底下清理出了妈妈的织布机.姐就给三哥打电话,问要不要了,这也算父母给你留 ...

  •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与织布有关的记忆,只是那时候还是太小,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织布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害怕自己写出了不确切的记忆,会贻笑大方.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这让我关于织布的记忆再次复 ...

  • 【中州作家】乐悠悠:货郎担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0] 货郎担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货郎担,我老家又叫"换荒挑",是农耕年代,农村传统商贸活动的一种交易方式.隔三差五,货郎就会担着挑子 ...

  • 【中州作家】乐悠悠:难忘拾柴火的辛酸岁月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63] 难忘拾柴火的辛酸岁月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普遍贫穷寒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年缺吃的,少烧的. 俗话说"穷人家的 ...

  • 【中州作家】乐悠悠:阙子与袼褙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7] 阙子与袼褙 河南南阳      乐悠悠 "阙子"(què zǐ)与"袼褙"( gē bei)均为老家方言.它们属同一 ...

  • 【中州作家】乐悠悠:土布鞋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0] 土布鞋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小时候,穿母亲制作的土布鞋长大.狮子头.老虎头.猫娃儿头.鼻子眼儿鞋都穿过. 所谓"土",是因为它 ...

  • 【中州作家】乐悠悠:土布鞋(之二)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2] 土布鞋(之二)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从小看着母亲做土布鞋长大.沿着我的记忆,土布鞋带着我一路前行.我对土布鞋的款式.性能.用材,及工艺流程记忆犹新 ...

  • 【中州作家】乐悠悠:纺花车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26] 纺花车 河南南阳      乐悠悠 听祖母说,俺家的纺花车她来时(结婚时)就有了.一辆不起眼的纺花车,服务了几代人,转动了一百多年,承载着几代人的喜怒哀乐,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2] 消失的牛屋文化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所谓"牛屋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农村这块群体出现的一种生活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生产.生 ...

  • 【中州作家】乐悠悠:老土布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41] 老土布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老土布,又称为土布.粗布.棉布.用传统织布机,采用民间手工织布工艺,织造而成.   所谓老,祖祖辈辈的家乡人,穿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母亲的活簸箩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46] 母亲的活簸箩 河南南阳      乐悠悠 小时候,我最爱扒查(翻腾)母亲的活簸箩. 活簸箩里的东西,我一会儿就能翻个底朝天,弄得乱七八糟,扔得满地都是.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