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2017临床医生自我保护中国非著名专家共识
引言
2016年已经过去并成为历史,若干年后若有人记录中国医学史,或许会触目惊心于这一年中国医生所遭受的凌辱,当然也许会一带而过,因为这一年的血与泪和其它年头相比,似乎并无特色,我们见惯了一样的胡搅蛮缠,听惯了一样的匪夷所思。在已经拉开大幕的2017年,医生世界会变美好的意愿,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底气不足。可以说,指望狼为自己的罪行忏悔,是羊的一厢情愿;那么,中国医生如何在2017年自求多福便依是道难题。
基于此,本着“我们和患者及家属是朋友,不是敌人”的大原则,由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发起,在广泛阅读历年不靠谱新闻报道,深入研究医闹个案的基础上,再经广泛征求全国一线同行意见后,由非著名心内科医生执笔的《2017临床医生自我保护中国非著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鲜出炉,本文旨在总结过失,吸取教训,关爱同行,保护自我。该共识将从“医生-医生关系”、“医生-家属关系”、“医生-患者关系”、“医生-自我的关系”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本文及作者欢迎同行间的板砖,当然也明目张胆地收受鲜花与鸡蛋的贿赂;伟大的脑袋,总是不谋而合,若您有槽要吐,请移步至文末留言区。
适用范围
该共识仅使用于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勇士们,功成名就,只负责在名医堂高高在上指点数名VIP病人的大师们,或只负责整人运动、搞内部阶级斗争的政客们,他们都已脱离一线,乐在其中地享受“资历”带给自己的红利,此二类人员遭遇此文,尽可阅后即焚。
医生-医生关系
2016年我们遭遇了一小撮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的老专家,他们自封为神,不食人间烟火,动辄从“哲学”“人性”“过度医疗”的角度,将一切现行诊疗技术吊打,仿佛不穿草鞋回归自然都是罪恶之举。但历史无数次地证明,那些曾被封为“男神”“女神”的人,现了原形都是小鬼。医生的名气一方面靠同行间专业的认同,一方面来自诊疗水平的群众口碑,踩低旁人,并不能真正抬高自我。
中国“倒三角”式的医疗资源分配和“正三角”式的患者来源是不相匹配的。无数大医院盲目扩张掏空基层医院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但正是这种掠夺式的方式,导致基层诊疗水平受限严重,所谓“上级医院”指责“基层医院”治疗方案的做法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在基层医院中,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但转至上级医院后,却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及肺静脉畸形引流,本来计划微创介入的手术,只能转为开胸治疗。这种情况完全正常,但也许正是所谓“上级医院”的一声:「当地医院什么水平,这种疾病都能误诊」,而给基层医生带来一场灾难。任何医院的专业特长不同,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是必要的,指责对方水平欠缺的做法都是流氓之举,事后指导对方进步的做法才是仁义之师。
本人学习工作过的医院涉及县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部级医院,既有中医院,又有西医院,不论哪一家医院,在教学查房中当患者及家属之面训斥一线医生的专家都屡见不鲜,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很酷,但实际上却是在将一线医生所有的工作不足游街示众,并将他们在病患面前的形象贬的一丝不苟、一文不值,试问:若我们自己是躺在床上的病人,还会相信一个被领导骂的一无是处的管床医生吗?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话不能坐下好好说?
这是朋友圈中令兄弟手足割袍断义、令恩爱夫妻劳燕分飞的第一话题,这一话题掀翻了无数酒桌,拉黑了无数好友,亲朋好友老死不相往来的例子数不胜数,简直比该不该吃狗肉还要敏感。中医-西医之争已经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政治立场的高度,绝非口舌之争可以盖棺论定,我们只要相信优胜劣汰,相信物竞天择,相信适者生存,然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中救死扶伤事情即可。争论这一话题,如同辩论“白马非马”,只会升高辩论者的血压和促进唾液腺分泌,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世界上唯一不能避免的事情就是意外,误判、误诊、误治,贯穿医学发展始终,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在将来任何时代,这种情况均不能避免。医学会议上,并发症专场中往往会讨论的兴致高涨、热闹非凡;引以为鉴、暗自警醒者有之,幸灾乐祸、手舞足蹈者有之,趾高气昂、大肆批判者亦有之。其实,对于自爆家丑的医生,在为之惋惜的同时,还应为其勇气折服。若旁人仅哀之、乐之而不鉴之,那这些旁观者距离重蹈覆辙也就为时不远了。
医生-患者家属关系
要注意观察他们手中是否握有手机,若有的话则在偷偷录像或者录音。对于明目张胆的家属,尽可用患者本人听得到的音调奚落他们:比拍照发朋友圈更重要的,是与我商议你妈的治疗方案。但奚落一个人是要讲究尺度的,轻者仅使其皮痒肉不痒,重者可能让其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类人群甚至会和你探讨手术怎么做,你的治疗方案不可能一下便使其满意。此时,应谦卑的请教他最相信谁,然后让他再去多方咨询。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诊治方案,只有让他满意(商议一个能让他心服口服的治疗方案),让他爽(安抚他专业型的虚荣心),才有可能让他出院(不要恋战,病情好转后见好就收)。凡遇到皱眉头,面相不善,尖酸刻薄的家属,尽量言语平和,面带笑容,见好就收。对于持以上两种态度的家属,治病救人点到为止即可,穷寇勿追,不要恋战是第一要义。
孔较瘦有数千名微信好友,爱发自拍者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佳人,也有英武雄壮浓眉大眼的好青年,孔先生虽欣赏他们的长相,但更佩服他们的勇气。我不清楚他们哪里来的勇气天天自拍,正如我不理解为何有些人敢拍胸脯向家属保证治疗效果。这种保证疗效的事情,不是只存在于收音机中兜售补肾壮阳药的广告里面吗?某藏族同胞典型患心绞痛就诊,造影提示血管狭窄99%,手术后胸痛症状立马消失。手术医生向患者拍胸脯说:「手术很成功,今后绝不会再痛」。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患者回西藏后一月就染上带状疱疹,胸痛较前尤甚。一场自信与大话导致的风波,随之来临。
为人子者,小杖则受,大杖则逃,不陷父母于不义也;为人臣者,有冤则谏,不听则默,存身惜命,不陷君王于不仁也;为人医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陷家属于不利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岂有人力所能夺者?医者,治未病之病,治将病之病;已病之病乃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使其人财两空,乃行医之人不义不智之举。
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家中有老小,凡事多谨慎。世界没坏人说那么坏,也没好人想的那么好,要相信多数患者和家属都比寺庙里面的善男信女虔诚,这也是多数人虽悲观泄气却隐忍坚持的原因。此一点,言尽于此,不宜多言。我们只防群众中的小人,不防群众里面的君子。
世人常言:国人多戾气过重,动辄握拳而起,挺身而斗。事实上,我们丝毫不能否认,有些人做事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大家去职能部门办事,都能遇到“美的像脸,冷的像屁股”的面孔,换位思考以下,我们就会发现,笑脸能缓解多数尴尬,不要在一个哭丧的表情上停留太久,换一个笑脸,花不了你多长时间。牛逼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所以经常收敛一下气焰伤不了你身子骨的。
医生-患者关系
交代标准治疗方案须上级医生和患者家属共同交代,必要时可将“标准治疗”放低姿态,作为中成药的“辅助治疗”。用“君臣佐使”这种对话体系与之交流,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脏外科在为风湿性心脏病做瓣膜置换术时,往往会考虑到少数民族患者监测华法林的依从性。机械瓣患者一旦抗凝失败,轻则会让病人最后躺在床上,重则会挂在墙上。所以这类人群置换生物瓣可能更有优势。
此类人往往满嘴专业术语和心灵鸡汤,要用更加专业的姿态与之对话,必要时建议他去咨询业界权威。
这是他本次住院期间最后一次享受医保待遇,一旦不开药、少开药、错开药、多开药,便会引发新一轮怨声载道。这是中国老人的可悲和可怜之处,能满足他们就尽量满足。
一个总是指责其他医院/科室/医生的病人,别指望他会真正相信你。但我们也不能附和他们,不要将负面的情绪和词语,在背后加到自己同行身上去,即便他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
一线医生尽量以服务为主,治疗方案交给主任大佬们去交代。你要时刻谨记,不管你的能力多高,不要指望一个习惯了颐指气使的VIP真的会将低年资的小渣渣医生当回事。
医生-自我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值得用生命去奋斗,医学也不例外。强健的体魄与强健的精神总是对应的,适宜的健身对于医生至关重要。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这是中国从医者现状,也是从医者的悲哀。再努力奉献的工作,也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最近流行一句话「没有什么医疗技术能代替爱心」,很多人深以为然。然而将这句话反过来说,同样奏效,「没有什么爱心能代替医疗技术」。一味强调关爱而忽视技术的医疗是扯淡之举。说白了,医学未见得一定全部是科学,但首先是技术。没有救死扶伤之术,凭空念叨高尚是五台山的和尚所为。技术与爱心并不冲突,甚至相辅相成。作为医生,不要为了各项指标放低入院或手术门槛,也不要因所谓“沟通有术”,放弃医疗技术的进步。
如果一个人在路上跌倒了,那可能是他个人的问题,如果一群人都在这条路上动跌倒了,那就是路线问题。中国医学界颠倒错乱的状态,绝非医生个人所致。因此,在个人身家性命为人所迫时,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是一定要遵守的,没有什么国家财产是一定要保护的,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男儿的血性绝不能丢失。
即将迎来春节,年年过年,年年难过,想哪年不过难过年?虽如此,仍向战斗在一线的兄弟姐妹致敬!
飘潇我是孤鸿雁,不与红尘结缘;欲知2017医生境况何如,且砥砺前行,且拭目以待!
有词为证: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猛回首,张望年少,曾记否,朱颜玉貌,心比天高。牛鬼蛇神何足道,魑魅魍魉一刀扫。今十年从医,余梦未了,只落得荒唐可笑。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抚今追昔,徒伤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