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微评】寻找“送伞姐”,寻找心灵的方向
7月19日上午,贵港市民邓女士的儿子用轮椅推着80多岁的外婆到新世纪广场散步,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婆孙俩没有带雨伞,冒雨前行。在中银大厦红绿灯路口,一位骑电动车路过的年轻女子把雨伞送给他们就走了。邓女士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找到这位好心人,当面向她表达谢意……(2016.07.23,贵港宣传)
贵港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所谓“文明”,有物质方面的,有精神方面的。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升华。精神是比物质更高层次的需求。老徐认为,一座文明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繁荣、物质丰裕、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更多地,还是人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城市。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老徐一直念念不忘。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在我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最终必须问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造出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在于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what type of humanity),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就是由每一名市民、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的精神素养叠加起来的。精神健康、心地善良的人们汇集在一起,足以形成一座巍然耸立的美德之塔,光芒四射,照耀红尘。
从这个角度来说,寻找“送伞姐”,事情虽小,意义重大。一方面,“送伞姐”是“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做了好事不留名;另一方面,邓女士则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定要通过媒体大张旗鼓地把事情说出去,把人找出来。两种美德交汇在一起,撞击出淳朴但却动听的音符。
寻找“送伞姐”,不仅仅是寻找某一个具体的人,更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一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猜疑、防备、冷漠乃至敌视,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不是功利的,而是有温情的,不是漆黑的,而是有光亮的。
这个世界只要有光亮,就能看得见前进的方向。寻找“送伞姐”,就是寻找我们心灵的方向。我是徐强,感谢收听老徐微评,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