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海遨游 No.17120
书海遨游 No.17120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推荐程度:*****
(管理类必看书籍)
时隔四年后再第三遍看这本书感觉就像一本新书一样。虽然七个习惯本身没变,也许这一次特别走“心”,会带着一些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理解。或者说是从经验层次理论来说,可以从行为能力层面的理解上升到价值观的认同。
其实都是在解决现代人的焦虑,或者是行为能力层面的问题,让人看到在这个层面背后还有价值观,身份乃至系统的问题。用经验层次理论更能理解七个习惯的逻辑和来源。或者说改变不仅仅是来自于行为能力层面的努力。
具体的说,这本书是教你如何做高效能人士,或者说高效能人士应该具备的一些特质。在阐述观点前必须说清一些基本概念,或者说要展现一个地图。就像书中在第一部分铺垫最多的关于“定式”和“地图”的例子,我们也必须先搞清“效能”、“习惯”等一些概念的基本定义。
无论是基于“产出和产能平衡的原则”(效能),还是作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习惯)都是在巩固作者所展现的地图。包括否定个人魅力论的空洞都是在逐渐组成一张“高效能人士”的地图。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游戏规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定式或者地图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当然你要接纳这张地图,从内至外的接纳之后才能达成进一步的“'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这也是作者第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或者说是一个铺垫,然后就是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利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观点引出了对于绝对论的一些不同的视角。而且比较关键的不是积极态度而是积极行动。“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催遭遇的回应。”也就是说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们选择的行动。
整个习惯的阐述似乎也充满了经验层次的结构。从对于环境的反馈行为开始,阐述到一个能力性的习惯形成,然后上升到“态度”价值观的层面,进而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身份,当然最后是灵性或者系统的部分,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关系。
习惯二,以终为始
正好刚刚又学了一遍NLP时间线的分镜头目标管理,对“以终为始”会特别的有感悟。“终”的关键是在于“你想要什么”。无论是说自我领导也好,以正确原则为中心也罢,其实就是在确认自己的价值观乃至身份的情况下去影响自己的能力乃至改变行为。
如果说习惯一积极主动是一个从环境层次慢慢递进到系统层次的过程,那习惯二就是一个从上而下的影响过程。关键还是在于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从书中的方法出发,考虑到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源泉的角度去找寻自己的中心,当然也比较了很多看似普遍其实又非常片面的中心目标。最后的结论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正确原则。而且章节最后也有些问题引导我们去找到这个中心。
在此我只是想补充下,也许在做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主动思考,乃至意识都适当的放一下,也许更能找到自己的“终”。如果只是靠思考就能解决问题,那这个世界早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还有我们自己的原则你并不习惯去觉察。作为对书上的补充,可以多去觉察些自己身体的情绪,乃至一些身体的反应。
习惯三,要事第一
前三个习惯是基于个人的成功,或者说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基于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的基础就可以执行要事第一的原则,按照作者的说法就是推行他所谓的第四代管理方法。
这个第四代管理方法是主要针对紧迫性和重要性矩阵的第二象限事物。按照作者的话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当然也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很有意思的是这套管理方法是从身份的角度出发,把行为的认知层次上升到身份感的层面,其实就是把在行为层次的传统时间管理,升格到身份层次的个人管理。
习惯四、双赢思维
当在个人领域实现独立以后,就开始在公共领域寻求高效能。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始终注意一个词,或者说是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我们在谈论的是“高效能人士”。所以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习惯是作为“高效能人士”的价值观,而不是做一个你认为的“好人”的价值观。或者换句话说,做一个“高效能人士”,需要具备这些关键习惯,然而有了这些习惯,你却不一定要成为作者所描述的“高效能”状态。这不一定是一个可逆命题。
很多事物间如果链接过于强化,你很容易会简单的去画一个等号而忽略最初形成的原因。
回到书本身,从公众领域出发,情感账户是一个重要概念,本身用“账户”的比喻就是基于“高效能”的前提,我们需要更多更有的产出量。大家都想自己的账户里面的数字多点,这是一种欲望,于是有了这个概念。
进而说到“双赢”,其实这个话题可以扯很多了,就像书里说的,我们很多时候是把损己利人当作了“双赢”,或者是我们很难打破“损人利己”的人们既定的模式。我只是想说也许就是因为“账户”的比喻才会造成这个局面。因为一切都是在量化和评价,而且更多的时候这是在要求我们要看到我们赢的也要知道我们输的。其实要知道光去看是看不到的,如果你能看到一切,你就是佛陀了。
书中介绍了一些思路乃至于最后有一套方法,主要还是在让你知道如何去看。会有一些深层次的探索,个人感觉只是在找到一个能够看到“双赢”的状态进而说服双方。
很有意思的地方是看到输赢四象限里面两个测量维度用的词是“勇气”和“体谅”,这也是作者认为为己和为他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多点勇气,多点体谅。想尽办法但这里还是无法量化。
习惯五、知彼解己
描述这个习惯的篇幅特别少,感觉并不是这很容易,反而是很难用短短的一个章节能够阐述完整的。毕竟这本是培养能力方面的书,需要一些术的部分。
或者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移情”的原则,从书中的思路出发,就是从“自传式回应”的倾向(包括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转向有效沟通的四阶段(包括复述语句、加入解释、渗入感觉、左右脑并用)。包括这个章节的“付诸行动”部分,其实只能说给你带来一些思考,还不能完全的建立真正的移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止步于“移情”心目中的那个TA而已。这就涉及要一个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公众领域的这几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都会落入一个自以为的世界里。虽然说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世界,但如何能够真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和外在多些链接多些互赖,也许这些习惯养成只是一个很小的一步,刚刚开始而已。
习惯六、统合综效
说实话真不喜欢这个名字,感觉就是为了凑“四个字”而凑,七个习惯都是四个字更容易记忆。然而越容易记忆的东西其实会越容易忘记这个概念背后的东西。其实前面两遍看这本书对于“统合综效”没有什么感觉,就是因为忘记了具体是什么意思,而又难以从字面上去唤醒。我更喜欢书中的副标题,“开放式合作”,这才是核心。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秘,值得加以了解。”其实我还想补充一句,其他任何人都会至少有一地方比你聪明。“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这几个字其实大家都能理解且认同,但会反复遇到同样的问题,自以为已经“了解”、“尊重”了对方,仍然无法合作。其实这个问题和双赢及移情的时候发生的问题一样,在公众领域中我们是不是真的开放自己的态度和判断。这个也许是另一个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
或者感觉特别是三个在公众领域的习惯,更多的是告诉你应该如何,去设定一个目标,而在行为层面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却还不是很清晰。“付诸行动”部分更多的也只是给你带来些思考,或者说是养成一个在行为前思考的习惯。
习惯七、不断更新
作者提出的是在四个层面需要每天的不断更新,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可以说是涵盖了我们能感知的所有层面,特别是前三项,不管说是“身口意”也好,“脑心腹”也罢,是现在普世中个人修行的基本思路。
书中借用了马丁·路德的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也许这个一小时,或者说给自己一个更新的空间和时间比前面的基础更重要,这才是能够不断成长的源泉。
当然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带着些问题,就比如作者是怎么想出这七个习惯,而不是六个或八个?
书的最后作者说出了一个最关键的要点,也是这些习惯的来源,“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作者就是用七个习惯来填充这段距离。
或者在我看来这段距离就是“我”,无论是自我、本我、还是超我,这段距离就是在你内在发生的一切。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本书就更像是一本心理学书籍。
只是有点不同的是作者用一张很“咨询风格”的图表来表达,或者作者有一张很明显的自己的地图。就像最后罗列出来的基本信念,关于人类、原则、领导艺术、产生效能的习惯乃至出众成绩的保持。坦率的说,在这中间我看到了当世“精英教育”的精华所在,或者说是“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这才是这本书的基础。
或者换个角度,为什么是七,作者也解释了许多,当然还必须要解释下他的另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卓越》,作者主要的解释是这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很有意思的是作者那张“图”也因此从二维的变成了三维的。
如果按照科学家的研究,很好奇这个模型会不会在某一天就会变成了十一维空间图表。我只想说,习惯本身最多是能力层面的事情,很多能力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而至于要走什么样的路,那是价值观层面的,基于同样的能力,你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也许这个空间还很大。当然我们能够聚焦在一个点上,就比如说“效能”,那我们的眼前就只会留下一条路可以走。
当然,我很喜欢这七个习惯给我带来的思考,也发现许多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然而我突然想用作者和他太太的沟通方式来暂时结束我对于这本书的思考,“一是不要刨根问底,二是如果一方或双方感到痛苦就搁置话题。”
2017-9-30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