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5---37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5---37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归纳一下,太阳伤寒有九个症状,分五个类型:一是发热,二是恶风寒,三是诸疼痛,四是无汗,五是气喘呕逆、脉尺寸都是紧脉。

那么到这就开始学习麻黄汤的应用了。这太阳病,无汗,它与这个桂枝汤证啊,就是一个有汗无汗的关系,它也发热,它头痛、发热和桂枝汤是一样的。它就因为无汗,体表的水份相当的多,由于水份多,所以这个热也重。那么水份对身上的压迫,对神经的这个刺激呀,造成它无处不疼啊,所以「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无处不疼。

那么桂枝汤证它疼不疼呢?也疼,但是轻。桂枝汤证出了一部分汗,排出去一部分,水份对外边的压迫也轻,存在的毒素也比较的少,所以它疼但不这么重,而且也不往上波及到肺,所以它也不喘。

这麻黄汤就不然了,它一点汗也没有,所以麻黄汤它脉紧呐,这个脉紧就是血管里有充分的液体呀,就是水份,咱们叫津液,那么它这个不但到处疼,而且它必要波及于肺的,所以「恶风,无汗而喘」。

由于我们人体表也排泄废物啊,可是它这个一点也不汗出,应该由体表排泄的废物啊,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受废物毒素的刺激,它是要喘的,所以古人用麻黄汤治喘呐很有点道理,但是要没有表证这个喘古人不用麻黄的。不像这西医,一遇到喘的就爱用麻黄素,中医不是的,中医得讲辨证。它无汗而喘,有太阳病的征候的话,那你用麻黄汤就对了。

寒邪犯表,太阳首当其冲,正邪相争即发热恶寒;寒邪凛冽,可透卫伤营,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头痛”是头项强痛的省文,“身疼”是身体疼痛,“腰痛”是腰脊疼痛,“骨节疼痛”,这些部位的疼痛与太阳经循行路线有关。全身骨节疼痛是因为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皆属于节,故骨节疼痛。寒邪收引必阻皮毛,故无汗;寒邪束肺,故喘;肺胃同降,寒邪闭阻皮毛而且束肺,肺失宣降,影响胃气的通降,故呕逆。呕逆是严重的胃气上逆而干呕,明朝的李中梓认为呕逆还包括肺气上逆的咳逆。寸关尺俱见浮紧脉,是寒邪与人体正气相争于表的体现,用麻黄汤峻剂发汗治疗。

一般说桂枝汤叫表虚证,是阳虚,阳证中的虚证,那么麻黄汤呢,叫表实证。这个麻黄汤的煎服法,也是要先煎麻黄,把上沫子去了,煮这么一两沸就行,然后把旁的药搁里头再煮。这个发汗相当有力量了,不像桂枝汤。

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 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中麻黄发汗散寒,配杏仁宣肺平喘,配桂枝通阳发汗力更 强,甘草和中以调节麻桂过度发散。

麻黄汤这个药非常简单,麻黄这个药配伍桂枝啊,发汗相当的厉害,那么配合杏仁呢,它定喘,这个杏仁咱们都知道了,起下气定喘的作用,这个甘草呢也缓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征候啊,那么尤其这个身疼,身上无处不疼,所以这个甘草也缓痛啊。那么这个方子就是太阳病,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没有汗而喘的话,像这样的太阳病,必须要用麻黄汤,这与前面的桂枝汤是截然不一样的。

36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一条是太阳与阳明合病,邪气偏重在太阳的证治。

阳明腑实,腹满而喘,可用下法。喘而胸满是表邪不能外泄,壅于胸肺,致喘而胸满,邪气偏于太阳之表,故用麻黄汤解表定喘。这里需说明的是腹满与胸满不一样,腹满是阳明腑实,有形之邪致腹部满胀实坚,胸满是寒邪阻滞无形之气致肺气不宣的满闷,是病人的自觉症状,刘渡舟教授把胸满解释为胸懑。

这里的阳明病是阳明经表证,即缘缘面赤、鼻干目痛,而不是阳明气分热证的大热、大渴、大汗证,也不是阳明腑实的腹满证。

这个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太阳病和这个满,咱们阳明篇没讲呐,阳明篇就是胃家实嘛,当然是腹满,那么这个是胸满,或者他有大便干燥,这两种病也同时发作的,所以它也叫合病,不过它另有用意呀,等会儿我后头讲。

「喘而胸满者」,太阳病有喘,阳明病也有喘啊,阳明病这个喘呐,它是由下及上,比如说胃里头实的厉害,它大便不通,实就是停蓄东西多了,所谓宿食这一类的,它胃实往上压迫,胃要是满了又没办法排出大便,它就往上压迫嘛。压迫哪呢?横膈膜,人这个肺是这么呼吸,横膈膜上下配合的,你要一吸气,横膈膜它往下,一呼气,横膈膜往上,肺一张一闭它与这个相配合的。那么如果底下顶上了,它吸不了气了,横膈膜往下压不下去了,所以「腹满而喘」,这是阳明病,这我们后头有的。

那么这个是「喘而胸满」,不是阳明病,它是由于喘,由于这个呼吸短促,使这个胸部的内压增高,这么造成的胸满。那么这个是由于表不解,气不得旁达,往上来,波及到肺,造成这个喘,所以不可下。「喘而胸满」啊,是以喘为主,由喘而造成胸满的,不是腹满而造成这个喘的,这个与阳明病没有关系,你不要下,就是大便干,也不要吃泻药,「宜麻黄汤」,应该以麻黄汤来解表。

那么这段搁个太阳阳明合病是有用意的,就让你鉴别这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喘啊是表里共有的一个病,这在临床上很重要啊,他由里实造成的喘,如果用麻黄汤发汗,越发越厉害,要由表造成的喘,你越下越坏。咱们前头讲很多了,这个表证吃泻药,不但表不解,而且引邪入内,这个变化更多了,那就造成坏病了。他就有这个用意,让你注意鉴别。

这个麻黄汤证这个喘,是以喘为主,以满为客,由喘造成胸满,它可不是往下边去。这个里实证这个喘呢,它是先满,由腹满往上压迫而后喘。所以在临床上我们问病的时候必须搞清楚,看这个人喘来了,你随便给吃麻黄汤是不行的,你得好好问问他;甚至于他喘,不但里边没有实证,而且大便还溏泻,你就更不能给吃承气汤了,当然是麻黄汤证,他这个书啊不是随便这么说。

那么这一节看起来没有合病的问题,它就是满与喘同时发作,他特意给你搁个太阳阳明合病,就让你辨证的时候,要弄清究竟是太阳病之喘呢,还是阳明病之喘。认为太阳病之喘,也有喘而满,但是胸满。阳明病之喘,也有喘而满,但是是腹满。但是这两个病的主要鉴别点,是喘与满哪个为主,要搞不清就容易弄错,所以他特意搁一个太阳与阳明合病,根本呢它不是什么太阳与阳明合病。

37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这一条是论述太阳伤寒时日已久的三种转归。

从“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可知为太阳伤寒,“十日以去”是说太阳伤寒已经十日以上了,会有下面三种转归:

一是“脉浮细而嗜卧,外已解也”。脉由浮紧转为浮细,证候只是疲惫无力多卧睡,说明表邪已解除,只是正气疲乏,不须服药,只要静养,等待痊愈。

二是如果脉出现浮细,证候见胸满胁痛的话,说明邪传少阳,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宜。

三是邪气仍在表而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等症,“与麻黄汤”发汗解表。示以随证施治,不可执一。“脉但浮”,是以脉代症,省略了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

本条应与 26 条一起看,26 条为太阳经邪传阳明,本条第二种转归为伤寒之邪由太阳经传少阳。邪传阳明,用白虎加人参汤清阳明气分实热,生津止渴;邪传少阳,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得这种感冒,不一定得十日已去,,三四天就有这个事,表没有了,但是这个脉呀还是浮,虽然浮可是细,这个细就是津虚血少了,脉浮细就是在表的这个津液也虚了,血液也不足了,它是在表,这个人呢同时也嗜卧。

这个嗜卧呀,是这个半表半里,尤其是这个少阳病的一个特殊证候,少阳篇里他都没提,尤其他是个柴胡证,这个一会儿我们可以慢慢地讲。这个在临床上看到脉细,你再给吃发汗药就不对了,这是「外已解」呀。因为什么?脉浮细。病入里了,人就是困倦无力而嗜卧,假设又同时发生「胸满胁痛」,胸满胁痛是柴胡证啊,胸也满,两胁也疼,这个我们讲到柴胡汤就明白这个了。

他说这个病开始在表,那么人患病的这个机体打算发汗,所以把这个体液都输送到体表来了,你看我们讲桂枝汤、讲麻黄汤都是这样子,就打算出汗。可是这个阶段过去了,那么这个疾病在表,正气支持不了了,它还与疾病不断斗争啊,但是不能在表了,就打算退到半表半里继续抵抗。

在半表半里就是借助这个肺呀、肾脏啊,就是各种脏器协和的力量吧,由呼吸道啊、泌尿系啊,或者是再由汗腺啊,各方面排出这个病。「血弱气尽,腠理开」,那么这时候这个表面上啊血弱气尽,血也弱,气也尽,在这表的正气弱了,所以它撤这个防线啊,加强里头防线啊,就像打仗一样。所以在表啊这个津液血液都少,所以「脉浮细而嗜卧」就在这个时间。

我们在柴胡汤证里头讲啊,讲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这个邪也就是往里头走,就在这个胸胁的部位,「结于胁下」,所以咱们一得这个少阳病,胸胁苦满嘛,就是因为正邪在这个地方纷争,我们这段就是说这个。

本来在太阳病的时候脉不细,脉虽浮但不细。脉一但见细了,虽浮,在体表的这个津液血液都不足了,这个病就有入内之势,如果人再嗜卧,就是它波及到内脏了,人就困倦了。「外已解」,外头这个表证是完全解除了。那么这时候看是不是柴胡证呢,光有一个嗜卧还是不行的,如果再胸满胁痛,这柴胡证是具备了,那就是「与小柴胡汤」。

他这个书啊又怕你误于这一点,认为病十几天了就一定是样子,事实上这不一定,所以他再说「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十几天也好,再久一点也好,这个脉只是浮,不细,而且也没有这一系列的证候,就是嗜卧呀、胸胁满呀,都没有,那你该解表还得解表,没有汗,还是用麻黄汤,这后头也有。

内经说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又跑到少阳去了,他这个书不是的,你们从这看就看出来了。这个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这个人高烧不退,可是摸这个脉啊有点细,虽浮而细,而且这个人困倦无力,这个时候差不多这些病征都来了,像恶心、胸胁满,也有时候往来寒热,这都是柴胡证。这个时候用柴胡汤为主,没错的。如果口舌干燥,舌再有白苔,你还要加石膏,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是常见着,所以这一段书挺重要,我们常遭遇的事情。

在临床上有的时候遇到这个事,他不知道用柴胡汤,这个病就始终不好,有一般的这种高烧,多少日子不退,全是这个问题,就是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这类的情况遭遇的最多。

那么这个柴胡汤,主要以柴胡为主药了,你看看他用的量是半斤,这古人半斤,就是一剂分三付的话,每一付还得八钱呢。黄芩与柴胡这两个药,全是苦寒药,解热去烦。这个柴胡这个药啊,在本经上说的很清楚,它就是主心腹肠胃间结气邪气。结气,就是结于胁下这个结,所以它治胸胁苦满,它从胸到心下,就是胃到腹,除胃肠中结气邪气,推陈致新,它的作用就是这个作用。

所以柴胡配合黄芩,即能解热,它又能够去胸胁满和痛。那么底下呢,他用些健胃药,人参、甘草、大枣、生姜,都是健胃的,搁上半夏止呕,因为这个柴胡证啊,它是少阳病,它是必呕啊,这个书这一节还没提,少阳病常有恶心。

那他为什么搁这些健胃药啊?就是我们方才所说这个脉浮细,津虚血少了。这个津液虚,血少也是津液虚啊,咱们现在都知道血液中有血球了,这里不是血球少了,是血里面那个液体少。那么津液的生成由哪来的呢?由胃来的。咱们讲桂枝汤讲过了,所以我们这个外邪所以进里,就因为这个津液在外边不足以驱邪了,所以这个邪才往里头走。那么这个时候啊,趁着没入里,他还得想法来对付疾病啊,所以健胃生津,健胃来补充津液,早先徐灵胎他说这个小柴胡汤妙在人参,就在这一点。

可是如果这病已经进里了,变成阳明病,这人参要不得,就不能够再健胃了。他病已经进来里边了,你再把门关上了,那就是关着门抓贼吗,那还行了?这里它没进来,但是外边的气血已经虚,所以要健胃,就是补中益气这种意思了,所以他在这个小柴胡汤里头啊,他特别用健胃有力的人参。那么另外呢,半夏配伍生姜,用它止呕的,这个后头讲柴胡证啊咱们再详细讲,这里略略地提一提。

所以这个方剂,它既是个解热剂,同时也是个健胃剂,健胃止呕。那么有小柴胡汤证的人啊,大概都是胃不好,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所以他呕,他这个书也是这么说,不呕就是没有少阳病,不渴没有阳明病,阳明病准渴,少阳病准呕,后头再详细讲啊,这个咱们先撂到这块。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引之胡希恕、倪海厦、胡要所伤寒论讲座

张馨匀,一个爱好文字

中医的女子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6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7~1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1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2~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4~1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6~19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0~2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3~2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6---28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9---3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1---3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