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居旧俗:灶王爷的故事
文/丛良民
从前,大凡人家不论户头大小都有一个灶台,一日三餐,烧饭做菜。在灶壁顶端用砖瓦砌一个小神龛,门楼上雕刻飞檐翘角,门柱上贴着一付两指宽的大红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司命府”,中央贴着灶王彩色像,门前放置香炉、蜡烛台。小神龛显得精致、庄重,神似一座小殿堂,表明虔诚地供奉灶王爷。人们对它表示尊敬,寄托着保护阖家平安的殷切期望。
灶王亦称灶神、灶君,俗称灶王爷,它是我国旧时代民间普遍信仰尊崇的神。把灶王奉为主宰家庭平安兴衰的“一家之主”。据《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曰:“灶君乃东橱司令,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上奏玉帝,功多者天降福寿,过多者天降灾殃。”灶王成为玉帝派到各家的督使,专门监督各家的言行,大小过错,它都记下一笔笔账,待到年底回到天宫向玉帝禀报。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灶日俗称“送灶”,即送灶王上天向玉帝禀报。大年除夕晚上,迎接灶王归来,俗称“接灶”。平民百姓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想了许多办法来对付灶王爷,不让它到天宫说坏话,要说好话。在民间流传了不少故事。
其一、掸尘,扫去灶王爷的糊涂账。在祭灶日(或前几天)各家都要掸尘,用竹枝从屋梁到地面,四壁旮旯彻底清扫。如此大清扫就把灶王爷记的“过错账”全扫掉了。灶王爷见玉帝时就记不清说不明了。掸尘在民间成了年前大扫除搞卫生的习俗,各家都干干净净过新年(春节)。
其二、堵嘴,理亏嘴软的糊涂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目睹天下老爷多为贪官,灶王爷也不例外,只要略施小恩小惠,灶王爷就“上天言好事”,所以各家祭灶时,供品是炒豆子一碟,年糕一块,白酒一杯,行跪拜礼后,揭下旧灶王像,伴随金箔折成的元宝、纸钱,付之一炬,送上天宫。灶王爷喝酒醉醺醺,心里甜蜜蜜,嘴上粘糊糊,它到了天宫拜见玉帝时就尽说好话。这叫“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理短。”灶王爷原来也是一个贪官。
其三、忙赶路,灶王爷来去匆匆无话说。有人家大年三十早上送灶,晚上接灶,天上人间一天回,给灶王爷开了个玩笑。据说有的人家为人不正,处世刻薄,还做了坏事,畏惧灶王爷上天禀报,害怕玉帝降罪,就采取紧急行动,让灶王爷速去速回,在天宫没有时间说三道四。他一家就安享太平。
其四、挂天灯,灶王爷别走错了门儿。大年除夕之夜,家家都迎接灶王爷归来,称之“接灶”。仪式也较为简单,贴上灶王爷新像和新对联,供果、焚香、跪拜、燃烧鞭炮。许多人家在大院里竖起三四丈高的木杆(或毛竹),悬挂一盏或一对红灯笼,叫天灯,其意是灶王爷从天宫归来,带回玉帝所赐福禄寿财好运气,天灯高照,光明大道,灶王看清自家住宅,就不会走错路,把好运气送给别的人家。天灯从大年三十夜起,每天晚上“点灯”,截止正月十五元宵节或正月十八日“落灯”,夜幕下的农村,家家户户大门前,红灯高照,喜气洋洋,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
我国农历新年(春节)是以正月初一为标志。民间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日,称之为小年,以迎接大年到来。祭灶习俗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随着社会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人们关于灶神的理解和寄予希望也会有所不同,实质上是人们关于灶王神职观念变化的结果。我们不去查考千百年的演变史,我们看到解放以来的半个世纪。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科学思维的进步,对祭灶观念日渐淡薄,以至消失了。当今农村不少人家用上燃气灶,有人家虽有大灶,也很少供有灶王爷的神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