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片:《海边的曼彻斯特》

每月一片

No.010

当面对极度的伤痛时,除了逃避,你还能做什么

——《海边的曼彻斯特》

推荐程度:*****

(安安静静的一口气看完,然后你就会喜欢)

原本以为我这个月的每月一片会写《爱乐之城》。几个超赞的长镜头和灯光镜头的切换把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拍的很美。还一度乌龙了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不过我觉得《月光男孩》拿最佳影片才是有些乌龙)。这一切都代表了这个月乃至过去几个月最好的片子都应该是《爱乐之城》。但直到我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这是一个兄弟哭着强烈推荐给我的片子,为了那珍贵的眼泪,特地赶在颁奖前刷了一遍。如果说《爱乐之城》是在炫技,那《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在用尽电影的语言去展现一个小人物的一段心路历程,或者是一段极度悲惨的路。作为小人物的男主演员卡西·阿弗莱克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真是实至名归。

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英国曼彻斯特靠海吗?结果看了半天才知道这是在波士顿附近的一个叫曼彻斯特的小镇,上网查了下,这个马塞诸塞州的小镇人口只有5000多人。正是因为镇小,会让自己的生活边界放大许多。但当你犯了一个连你自己都无法原谅的大错时,你会绝望到根本无法放下包袱,你会选择换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一个小镇居民来说,你就不得不离开了。当然这里是故乡,还会有很多千丝万缕的羁绊,也许很多年后你会回来,在表面上没有那么痛的时候,你会去尝试回归。但也许结果就是时间其实无法化解一切,逃避改变不了伤痛本身,你最后还是筋疲力尽的选择了离开。虽然这个故事其实不复杂,但我不想剧透。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们,还是自己去体会故事的本身带来的引力。一定要安安静静的环境下一口气看完咯。

而在我看来,有几个特点会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一、“慢”,137分钟,这个简单故事也许不该这么长,但电影的语言绝对能让你融入其中无法解离。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很多都不是用来转场的,就是放空,让你去回味刚才触心的细节,让情绪慢慢发酵。或者说这种镜头很坏的将成为你的“哭点”,似乎在说,是不是想哭了?那就哭一会吧。另外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而且发生在乡村普通人家,所以进程不可能太快,这样才够真实。一切犹如一位老人慢吞吞的在给你讲着故事。

二、“冷”,悲伤的故事本来就让人感到比较低的能量,加上选择了冬天来拍,很多空镜头都是在反应气候严寒和街道的冷清,甚至连墓地的地都是硬的。似乎一股寒气透过荧幕向你扑来。只有一些插叙的镜头似乎还有些温度,但这些温度却在反差着现在的寒冷,而且就在你还没有感到温暖的时候,悲剧就带着冰雹来了。这将会是我印象中最冷的海边吧。

三、“细”,很平实的在讲一个似乎都没有起伏的故事,所能用的与众不同手法无非就是细腻。从剧本角度,有很多巧妙的铺垫信息,会让你慢慢浸入状态,和男主一起感受心路历程。从镜头角度,用了不少中远镜头通过环境来表现情绪,还有几个慢镜头通过对比来衬托。当然最细腻的部分还要属于男主的演技了。全程男主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展现出来,最多出拳打了两架。虽然脸部没有呈现出笑容或者眼泪,但你能从眼神和一些微表情中感觉到男主的心理变化,有平静、诧异、悲伤、迷茫甚至于绝望。每天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但你能深入其境随男主的心情一起跌宕起伏。

当然这部片子不能算是什么大制作,更没有什么特效,就是一部老老实实的剧情片。把一个老百姓的故事说好说透。有时候把电影拍真实比什么特效更难,而能让电影感动人且念念不忘那自然是难上加难。看过评论说,鲜有在美国影院里看到老美在哭,如果想看的话,还是准备两张纸巾,能让你更好的享受整个过程。

2017-3-1

版块介绍:

“每日糊图”,每天晚上会推荐每天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和一段感悟的文字。
“每周一书”,每周五晚上会推荐给大家过去一周看过的一本好书,并分享读后感想。
“每月一片”,每月1日晚上会推荐给大家一部上个月看过的精彩电影,并分享相应影评。

“书海遨游”,由于Ricky看书的口味很杂,什么都看。所以基于每周推荐一本书之外,大家还可以看到Ricky还看了一些什么书。

“每周一拍”,每周六晚上会推荐给大家一套本周拍的肖像写真。

更多的精彩都在公众号下方的菜单中呈现,欢迎大家浏览,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每日糊图

微信:intoRicky

每日拍张照,每日想点事,

糊理又糊图,人世走一遭。

这里有关摄影、生活、

还有这个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