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札记:漳州的唐诗文化

漳郡进士第一人,是周匡物。无论是《漳州府志》还是《龙溪县志》,说的都无错,这是科举制取士的漳州进士第一人。封建时代,科举制相对举贤制,应该是一个巨大进步了。在此之前,周匡物的大哥,也是进士,但是名叫'明经进士',还是举贤制的产生,层层向上举贤选能,他的哥周匡业被筛选上去,中了明经进士。兄弟两人双及第,故乡故有'名第山'、'同第内'、'双第'等山名、社名或地名……

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唐诗宋词,我曾经写了一篇《寻觅漳州的唐朝诗人》(附后文),列举了入选《全唐诗》的陈元光、丁儒、周匡物等诗作,龙溪人也是漳州人的周匡物有5篇入选,如《古镜歌》。然而,周进士写的唐诗,不仅如此,近日研读漳州黄超云老学究赠送我的《螺壳斋诗文选》四集,有意外惊喜……兀自发现了唐元和丙申进士周匡物的二首唐诗,一首是《及第后谢座主》诗云:

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洗灰尘。

悲欢暗负风尘力,感激潜生木植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可怜'漳郡进士第一人'周匡物先贤,真的很不容易,古代农耕社会,要出人头地,'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哥被层层举贤,中了明经进士,不知道花了多少银两,先辅路后感恩……自己得中,是漳自垂拱二年建制后一百三十馀年,始由匡物得进士。有诗云'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假锦,相将白日上青天。',一夜看尽长安花,得意洋洋的周匡物,上面的诗文'十度闻莺不见春'、'古来吞灰是何人。'十年寒窗苦读书,多么艰苦卓越呀!'吞灰'与'卧薪'、'尝胆'一样……

可怜的丙申科得中,亦是十年科举考场拼搏出来的,那一年,全国取士'三十三'人,相当于比现在各省的'高考状元'还难一倍,只有文科没有理科。高中那一刻,可以预见青云有路或光宗耀祖,哭笑激动饮酒之余,周匡物又写下了《及第谣》诗云: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令多狂醉。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

物轻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瑞。

周匡物高中进士后,任广东高州刺史,著有《周幾本集》。据《唐诗纪事》云'唐尤以中进士为荣。'周匡物当时在长安街上荣光无限,坐上先后有三十三只骏马拉的彩马车阵游街示庆……'骅骝一百三十蹄',数字上有四舍五入的简约,本来三十三只彩马车三十三只骏马,每只四个马蹄,加起来132蹄,少写了2蹄,可能是取整数需要,不必太较真吧!周匡物先贤在狂喜的一刻,下笔写的诗就是唐诗了,两首诗依现在看来,多了两个'尘'字,实际上周进士内心上还是清醒的,这不是天上人间,还是在尘埃世俗,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乍一看,尘世虽说有十年之苦,似乎还有'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种种快乐,且行且珍惜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嘿嘿!

一个地方的文明印记,似乎可以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这一中华民族的“文脉”中去追寻,龙海也不例外。近可从明代冯梦龙编纂的《古今小说》中“木棉庵郑虎臣报冤”去了解宋朝发生在龙海的故事;远则可从龙海市的前身之一,也就是建县于梁大同六年的龙溪县去寻觅漳州的唐朝诗人。

清乾隆二十七年修编的《龙溪县志》卷二艺文著书总目记载,唐代仅载《周匡物诗集》。《漳州府志》周匡物传云:“唐自嗣圣开漳百二十年,登进士自匡物始。”周匡物作为漳州进士第一人,已无可非议,然后,周匡物是否可称得上史载漳州诗人第一人,那就值得商榷了!

那么,史载漳州首位诗人是谁呢?有人认为是开漳圣王陈元光,这也不无道理。陈元光以武略文治开漳置州,其功勋彪炳千秋,而其充满才华的诗赋文学亦为时所重。陈元光作为军旅诗人,以亲历战斗场面为背景,写下了不少平叛作战的壮烈场面,如在《侯夜行师七唱》中诗云:“黄昏侯夜到更阑,爆竹惊闻把剑看。士友同仇裘共蔽,丈夫努力饭加餐。星移物换鬓花白,月落参横烛泪干。怨女鸾孤来绕枕,征夫马健不离鞍。量弘宇宙无遗壤,令肃风霆欲裂山。义重同胞堪扑虎,身轻战甲不号寒。灰飞霞管阳初复,拍落梅花歌未残。歌啸未残故虏却,东南取道夕长安”。该诗反映南征将士风餐露宿、枕戈待旦、同仇敌忾的气概和情怀。《颖川陈氏开漳族谱》另载有《龙湖公全集》,收录陈元光将军的诗文五十余篇。而《全唐诗》中也收录了他的诗歌3首。

在开漳置州前,陈元光率府兵镇驻云霄时,就留有“云霄开岳镇,日月列衙瞻”,“府兵云众成营地,屹然一镇云霄末”等诗句。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初九日,唐诏准设置漳州府,陈元光任漳州刺史,当时便有其反映平乱建州后民族和睦写照《漳州新城秋宴》诗云:“地险行台壮,天清景幕新。鸿飞青嶂香,鹭点碧波真。风肃天如水,霜高月散银。婵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东涌沧溟玉,西呈翠巘珍。画船拖素练,朱榭映红云。琥珀杯方酌,鲛绡席未尘。秦第吹引凤,邹律奏生春。缥缈纤歌遇,婆娑妙舞神。会知冥漠处,百怪恼精魂。”

  后来,陈元光将军甚至写诗作为家训教育后人,如《示子珦》诗云:“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告诫他儿子陈珦今后接班后要:兴学校注重教化,抓农业奖励生产。陈珦嗣后曾创办中国最早的书院——松州书院(今在芗城区浦南),担任过漳州史并被列为漳州教育第一人。随陈元光父亲入漳的参军副将许天正,既精通兵法,又世习儒业,在军旅生涯中,常与陈元光吟诗唱和,其诗文格律严谨,诗意高远深蕴。如其诗文《和陈元光平潮冠诗》:“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气昂歼众虞,策妙诎群雄。飞絮随风散,余氛响日闉。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鞭惟戒首,游绳系协从。田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

  不过,亦有人认为,若以时序和辈份推论,曾长期辅助陈政、陈元光父子征战抚众,为官历任军咨祭酒、承事郎、漳州别驾(刺史副职)的丁儒,当为漳州诗人第一位。因为,丁儒早于陈政将军入漳有五年以上。丁儒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字学道,又字维贤,少年举进士不第,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随折冲府将军曾溥镇守龙溪(时归泉州府管辖,741年划归新设立的漳州府管辖)。唐总章二年(669年),泉州与潮州之间的地带发生少数民族反抗朝廷的“蛮獠啸乱”,曾溥年老告退,朝廷遂派归德将军陈政率偏裨将许天正等123员,府兵3600名入龙溪屯守,因丁儒是曾溥将军的女婿,早来五年并对本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陈政将遂重用丁儒为军咨祭酒(高级参谋),凡事都与他推心置腹,共同策划。丁儒也知恩重报,殚精竭力为陈政、陈元光父子将军二代17年平叛置州立下汗马功劳。故漳人“有颂述将军父子功者,无不指称佐郡丁承事,其赞襄之力居多也。”

  丁儒一生倡行“招抚教化,恩威并著”之道,并成功地在平叛辅政中一以贯之。在他公务劳顿之余,曾写下大量的诗作,据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丁厝社《百石丁氏古谱》记载,早在周匡物高中进士的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其时已经辞世一百零六年(唐景云元年,即710年)的丁儒就著有《冬日到泉郡进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等诗文二首,其诗这样写道:“桔列丹青树,槿抽锦绣丛。秋余甘菊艳,岁迫丽春红。麦陇披蕴远,榕压拔翠雄。”

  这首诗写的时间应在开漳置州之前,时任龙溪军政要务的丁儒“到泉郡进次”,也就是坐船到上级机关泉州府汇报工作途中与同行的朋友同辈一起唱和诗文助兴。反映当时九龙江两岸“花果飘香”的怡人景象。而《白石丁氏古谱》记载的另一首《归闲十二韵》诗云:“漳北遥开郡,泉南欠罢屯。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好鸟鸣檐竹,树黎爱暮巨。土音已听惯,民俗始知淳。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醉宜薯蔗沥,睡稳木棉茵。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雪霜偏僻地,风景独推闽。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顿。相访朝与夕,浑忘越与秦。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闲身。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陷沦。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诗情”即丁儒功成志得、谢事归闲的愉快心情;诗中的画意凸现平叛置州之后,漳州辖地一派歌舞升平,出现“边徼宁弭”的安定发展局面。同时也将漳州作为“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盛誉描绘得让人垂涎三尺,几乎可以乐此忘忧,进而留连忘返,甚至兹生驻足生根之念,以图共享漳州这“物华天物,人杰地灵”的富饶天成!

  据漳籍学者王作民先生在《谈古说今话漳州》书中著述,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05年前后,也就是丁儒别驾辞世的五年前。从诗文的题目“归闲”两字看,该诗有可能是丁儒谢事退休后所作。但从诗句中云“天开一岁暖”,是否喻指唐垂工二年(686年),唐朝诏准设置漳州府,陈元光任漳州刺史,丁儒先任承事郎(后任别驾)的第二年(即687年)的春天,那时的丁儒心境与情形,应如诗如画,当引歌长啸,他虽曾入朝应试进士不第,也应发如李白写诗所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之慷慨与潇洒!至于题目所提的“休闲”,那可能是他军政劳顿之后的小憩,未必真是丁儒谢事退休的日子。

  以丁儒写诗所云:“诗赋聊酬和,才名任陷沦”。当时,他已经将写诗作为休闲、会友、应酬的雅举,未必将自己当成要扬名立传的“诗人”。依现在看来,军咨祭酒丁儒作为开漳诗人已无议可争议,至于是否冠之以“第一人”,那未必尽然,也不很重要。然而,他作为后居龙海并载入史志的唐代重要人物,其影响已非一般古代“诗人”之可比拟,他那诗外的“武治文功”,以及倾注于曾经“啸乱不已”的故土情怀,至今仍可昭著天日!

  当年与陈政父子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开漳的府兵校尉周广德其裔孙周匡业、周匡物兄弟三人(长兄佚名)曾居住在其祖先战斗生活过的九龙岭东隅天城山三条坑山麓(今属龙海市双第农场)。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周匡物高中进士第四名,成了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的第一位进士。

  周匡物自幼家境贫寒,但却奋发读书,常能出口成章,他在高中进士前,诗作已在全国享有一定名气。后来,周匡物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时,没想到他几年前创作的《古镜歌》已在京城广为流传曰:“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明月心中桂不生,轻洋面上菱初吐。蛟龙久无雷雨生,鸾凤空踏莓苔舞。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这首诗比喻巧妙,委婉达意,颇得当时的主考官王播的赞赏。周匡物因而初选入围,进而入宫殿试,当朝皇上亲拟试题要求考生作《学殖赋》,周匡物才思敏捷,以一首《莺出谷》得到皇上钦点,成了当年丙申科33名进士中的一员。

  周匡物及第后,出任高州刺史(今高州为广东茂名、高州一带)由于出身低贱,当官后又能自制,时能体恤黎明百姓,屡有政绩建树。卸任回乡后,他回到从前读书居住过的天城山(今龙海市九湖镇林前岩),此时朝廷已命名该山为“名第山”,他在山涧草堂过起悠闲的耕读田园生活,曾写下《自题读书堂》诗云:“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另写有一首《隐居歌》云:“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白玉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掀髯北向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入。雨打疏蓬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

  后来,周匡物结集了一生诗歌创造而成极具宝贵的文化遗产《周匡物诗集》。他同时作为土生土长漳州人,以其五篇诗文作品入选《全唐诗》。现在,无论怎样淡妆或者浓抹的描述,都影响不了他在漳州,包括龙海诗坛文化的辉煌一页。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0)

相关推荐

  • 朗诵||云霄将军山公园记

    云霄将军山公园记 闽南云霄,漳州古郡.郡西有一山,古名曰云霄山,因其山高峻秀耸入云霄而得名, 县名云霄亦由此而来.唐仪凤年间,岭南行军总管归德将军陈政殁后葬于此山山麓,自此云霄山又唤作将军山.盖云霄民 ...

  • 唐朝历史人物——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年),光州固始人,据明万历癸酉(1573年)<漳州府志>:"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其先河东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为固始人.生于显庆二年(657)二月十六 ...

  • 厦门“科举巨族”,同安苏、集美石、海沧颜,盛过“南陈北薛”

    厦门,总让人觉得在沉甸甸的历史中缺点文化的元素,殊不知,这块土地却是彻底的朱子过化之地.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年仅二十四岁,刚刚考中进士的朱熹,仕途的第一站便在同安:绍熙元年,六十一岁的朱熹重返闽南,担任 ...

  • 平和县大溪镇姓氏渊源

    平和县大溪镇姓氏渊源 黄武疆 大溪,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大溪,风情独特的客家人文小镇! 大溪位于平和县南部,古属南海郡.揭阳郡.义安郡及潮州辖地:唐初,大溪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屯兵所在地,大峰山为四境 ...

  • 开漳圣王陈元光到底有没有带来闽南话?

    作者介绍 曾季,语言学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闽南方言研究. 长期以来,有一种民间说法称:"开漳圣王陈元光带来了中原的汉语,形成了后来的闽南话".这样的说法大概属于民俗吧,就像&q ...

  • 泉州杂谈 039:浅谈泉厦漳台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如今的中国人听闽南话,觉得它是跟普通话完全不搭边的谜一般的语言.但是,你可知道闽南话就是唐朝的普通话?闽南人口的主要构成是晋唐时期的中原移民,由于闽南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都没经历过战火的洗 ...

  • 梧闽札记5:唐朝的天地 漳州石码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在石码的月夜天空下,昨晚的星辰牵引我,梦见漳州石码.梦中穿越到七十年代西方与东方的人文慧星碰撞,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华友好 ...

  • 梧闽札记:朱熹 在白云岩'反邪教'

    闽南这地方的人,习惯对山上有寺院的地方叫成'岩',如龙池岩.白云岩.云洞岩.岱仙岩.石狮岩.瑞竹岩等都是这样的.<龙海县志>把白云岩标明为唐代杨虔诚禅师卓锡处,是不准确的,因为杨虔诚是假托 ...

  • 梧闽札记:袁老安息 因为天堂没有'水蛭'

    1976年的时候,我在步文公社檀林附中读初中,早季小满季节···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去书厅农场参加刈稻未义务劳动,那水田里的秧苗有两垅相间隔,一垅低的禾稻正在孕穗,另一垅高的禾稻也似在孕着穗花-两种不同品 ...

  • 梧闽札记:难忘 英雄的衣服

    三年前的蓝丁寿将军(左) 三年后的蓝丁寿将军(右) 三年了,回老家龙海的'反劫机英雄'蓝丁寿将军,依旧穿着这件衣服,'俭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快四十年了,在北京空军博物馆,陈列着蓝丁寿将军开过的那架 ...

  • 梧闽札记:大梦谁先觉

    世事如棋,人生如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死亡,这一人生的大限,构成了人类悲剧意识的根本性原因,一切的迷信活动.神话乃至于宗教都与人类的死亡意识有关.道宗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提供了一 ...

  • 梧闽札记:越战轶事 洗澡吃饭睡觉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一个月出境作战出生入死,最苦的是啥⊙∀⊙?吴文树老师说:'最苦的是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鞋子-回国时,脱下鞋子时,脚趾都发烂了几个-','在越南,咋不 ...

  • 梧闽札记:来自高安的 '火旺'

    闽南人取的名字,总是离不开'金木水火土'五行,生辰八字缺啥?名字就取啥,以补平'先天不足',喻义吉祥如意!'火旺'1970年出生在华安高安-出生后父亲找相师掐指一算,'五行'欠火,故尔表名'火旺'- ...

  • 梧闽札记:也是古城 石码

    去过'山西平遥'.'湘西凤凰'和'丽江古城',有一种感觉是尘世的美,似乎在远方,那儿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风土人情的缤纷,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山西平遥留给我的记忆是朱总理的题词'平遥县衙',铁打的衙门流 ...

  • 梧闽札记:苏京少将 与君子鞋服城

    一九九三年龙海撤县建市的时候,有位龙海贤达苏京少将莅临故乡,他(左二)时任国防部机要局长- '君子纳于言,敏于行'他说,苏京少将是龙海开国中将苏静同志的同乡堂侄,他的父亲苏光耀于1932年红军进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