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瘤娥的防治方法
梨园发现梨树枝条上长了很多疙瘩,有单个的也有几个连成一串的,并且形态各异发生很重,目测枝条发生率在60-80%之间,仔细观察还发现每一疙瘩上都有一个孔洞,剥开疙瘩里面是一个虫蛹,原来这些疙瘩是梨瘤蛾的瘿瘤。
梨瘤蛾又称梨瘿华蛾、梨枝瘤蛾、糖葫芦、梨疙瘩等,它属于鳞翅目,华蛾科昆虫。
剥出的越冬蛹
越冬蛹放大
虫瘿羽化成虫
卵放大
羽化孔
羽化孔
梨瘤蛾虫态特征
卵:卵粒圆柱状,高0.5mm,直径0.3mm左右,表面有纵纹,初为橙黄色,近孵化时黑色。产于枝条粗皮、芽和虫瘤等缝隙上,卵散产也有2~3粒产在一起的。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8mm,头部红褐色,胴部肥大,全体布黄白色细毛,以头、前胸和尾端体节上的毛稍长而多。幼虫化蛹前在虫瘤中向外先咬一羽化孔。
蛹:蛹长5~6mm,初为淡褐色,将近羽化时头及胸部变为黑色。
成虫:体长5~8mm,翅长12~17mm,银灰至灰褐色,略有光泽,下唇须很长向前伸弯曲呈镰刀状,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基部较粗大。前翅灰黑色,密布灰白色小点,近基部引出两条褐色纵纹,在外缘近中央部分和臂角上各有一茶褐色至灰色突起的鳞片,中室附近及顶角处各有一黑色短纹,两纹相接成“八”字形,后翅灰白至灰褐色,前后翅缘毛均很长,足较体色深为暗褐色。
成虫放大:缘毛很长
幼虫蛀入新梢后枝条输导组织受阻导致上部叶片变黄,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树势衰弱。随着危害时间的推移受害部位逐渐肿大形成疙瘩即虫瘿,单个或多个串生,似糖葫芦。如上图所示。
北方梨区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被害瘤内越冬,梨芽萌动时成虫开始羽化,鳞片露白时为羽化盛期。羽化后成虫早晨静伏于小枝上,在晴天无风的午后即开始活动产卵,卵散产于枝条粗皮、花芽叶芽和虫瘤等缝隙处,梨新梢生长期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爬至刚抽出的幼嫩新梢蛀入为害,刺激细胞增生,一般到6月份形成瘿瘤,幼虫在瘤内生活取食,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咬一个羽化孔在瘤内化蛹越冬。
从梨瘤蛾的发生规律可以看到,它一年只发生一代,幼虫钻蛀新梢后终身在瘿瘤中取食并在瘿瘤中化蛹越冬,瘿瘤是幼虫一生的“家”,并且幼虫一旦钻入枝条后药剂防治没有效果,所以防治此虫要用一下方法:
①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梨瘤蛾的趋光性在梨树萌芽前架设太阳能诱虫灯,诱杀成虫,降低梨园落卵量。
②清除虫瘿:
虫瘿是梨瘤蛾幼虫危害和化蛹越冬的唯一场所,并且一年只发生一代,生活规律简单,除了虫瘿外梨树其它地方和土中都没有虫子,所以结合冬剪剪掉树上所有的虫瘿,带出梨园深埋是防治此虫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连年剪除虫瘿,降低来年虫源,梨瘤蛾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农业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方法。
③药剂防治
应在幼虫钻蛀前进行防治,钻蛀后再好的农药也无能为力。
(1)防治成虫:花鳞片露白时为成虫的羽化盛期,应间隔3-5天喷一次药,要在晴天无风的午后进行。药液必须喷到虫体上,应选择触杀性农药如甲维盐、高氯甲维盐、阿维高氯、甲维茚虫威等等。
(2)防治幼虫:梨新梢生长期是幼虫开始孵化期,应间隔4-5天用药一次,采用以上触杀性药剂,配合杀卵药剂更好。
因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产卵期不一致,卵孵化期也不一致,靠几次用药不能全部杀死成虫和幼虫,并且幼虫一旦钻入新梢药剂防治没有效果,为此防治梨瘤蛾还应以剪除瘿瘤为主,药剂防治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