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全啊!福州108个地名来历

1、西门 西门是福州历代旧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门。

2、双抛桥 传说昔日有王氏男子与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批准此门婚事,两人便于月夜在此桥投河自杀殉情自残。不过尺度的说法应当是说此桥原名“合潮桥”,本来下接两条河流,与之前的另外一座桥“发苗桥”合称“双抛”。

3、茶亭 为了方便城里到台江的行人,有僧人在路上搭盖一亭免费送茶、供人休息。现在的茶亭小学门口的亭子就是这个传说中的茶亭啦!

4、洋头口 原来的台江有浦东、斗池、西洋、加洋等十八洋(“洋”是地步的意思),洋头口就是这十八洋的农田的路口,称之为“头”。

5、达道 达道取的是“达文里”的“达”和“下道”的“道”二字组成,下道就是以前的内河小码头,中下层贫民很多都在这里运输做生意。

6、三叉街 三叉街就是下藤路、埔头下和埔尾三条路的交叉口。

7、白湖亭 古代的时候这里有一个“白湖”,然后明朝的时候还盖了一个亭子,因此得名。成果现在湖也干了亭子也倒了。

8、 温泉路 温泉路这里当然是福州地区最著名的温泉凑集区了,旧时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澡堂,现在还有温泉澡堂和古三座澡堂。

9、旗汛口 清朝的时候北京旗营抽调官兵和家眷,南下进驻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营的大门口。

10、道山路 道山路因乌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乌山是道教胜地,上面还有纪念八仙吕洞宾的吕祖宫,山脚下还有纪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庙。

11、南街 南街是旧时城里通往南城门的骨干道,史称“南大街”,简称“南街”。

12、梅坞路 梅坞路曾在明朝时期广植梅树,连绵十里,因此得名。可惜于明末毁于战火中了。

13、麦园路 麦园路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垦荒种麦的麦地,当然现在也没有了。

14、排尾 闽王王审知曾经在这四周派兵组成“竹排营”,也就是发展农业出产的意思。排尾就是“竹排营”最远的处所。

15、鳌峰路 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洲地带。后来在康熙年间,福建巡抚张伯即将此地划归福州四大书院之一的鳌峰书院所有,因此得名。

16、高湖 高湖可就不是湖了,原称是“高湖墩”,也就是小山、小土堆的意思。

17、螺洲 因为这里的地形很像一个青螺,加上有一座“螺女庙”,因此得名。

18、浦东 前面“洋头口”的解释已经提到了,是“十八洋”中的一洋。

19、洪山桥 洪山桥在洪山附近,因此得名。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洪山古桥历经几回重修,虽已荒废但尚存有桥墩。因为地舆地位的奇特性,旧时的洪山桥光饼号称全福州最正宗的光饼。

20、高峰桥 因附近的高峰桥而得名。高峰桥在湖头街附近,或者说是在西湖附近,目前依然还存在,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21、古三座 古三座处于温泉中心肠段,曾经有三口相连的浴池,这三口浴池称呼“三座”,加上是古代的,所以叫做“古三座”。

22、仓前 仓前意为“盐仓前”,也就是以前存储盐的仓库。

23、龙潭角 龙潭角是仓山以前的古渡口,本名“龙潭窟”,相传古代有白龙居住于此地,而且还与四中里面的大庙山上的钓龙台和钓龙井相通。著名的女神陈靖姑的传说也和此地有关,陈靖姑在此地为普罗民众祈雨,便有了目前依然存在的“陈靖姑祈雨处”。

24、上渡 上渡天然也是古渡口,是久长以来的木材集散地,运输闽北来的木材。现在也变成了建材市场,倒很合乎它的历史位置。

25、阳歧 阳歧在盖山镇,分为上阳歧和下阳歧,本来是因为此地位于高盖山的南坡,山南称“阳”,因此得名。这里是著名的翻译家严复的诞生地。

26、中亭街 我们知道解放大桥的前身是宋朝头陀王法助奉旨建造的“万寿桥”,也就是俗称的“大桥”。建成后在中洲岛上建了一个亭子叫做“中亭”,后来又在北边筑了一座“泗洲亭”,由于交通便利,很快就造成了繁华的中亭街。

27、苍霞 苍霞为苍霞洲,古代是水域,后来淤积成为陆地。苍霞寄意“仓山的晚霞”,也就是说在这里可以欣赏倒映在闽江水中的仓山的晚霞,因此而得名。“苍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28、五一路 五一路始建于1959年,于5月1日正式通车,因此得名。

29、十四桥 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创办了福州的第一条公路,此路从水部门、王庄一直到台江万寿桥,沿途共计十四座桥。十四桥也就是编号最后的一座桥。

30、前屿 古代时候是闽江当中的一座岛屿,隋唐之后闽江淤积成为田园,处在“后屿”这个地方的前面,因此叫做“前屿”。

31、鼓山 鼓山是福州有名的游览胜地,由于在它的高峰有一块像鼓一样的巨石,每逢刮风下雨便会发出相似打鼓的声音,所谓的“石鼓名山”就是这个意思。

32、左海公园 我们通过左海公园来讲“左海”。“左”是古时的“东”,“左海”也就是“东海”。这阐明福建的位置在东海之滨,至于“左海”这个词开始作为福州的别称则是始于清朝的嘉庆年间。 至于左海公园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了,左海里面的湖也是西湖的一部门,而不是“左海”,可别弄错了!

33、三角井 之前在北大路与西湖宾馆之间的路口有一口古井,井成三眼式,往来车辆分左右各行其道,以井为界。当初跟着途径的拓宽井已经被填平了。

34、屏山 屏山的“屏”获得是“屏障”、“屏风”的意思,也就是形容这座山的外形。屏山附近古迹众多,包括著名的欧冶池和华林寺。

35、鼓楼 作为福州最重要的中心区的名字,鼓楼当然就更著名了。鼓楼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号称“全闽第一楼”,为英武军门。内置滴漏器计时和鼓角打更,成为全城最为瞩目标城楼。鼓楼历经各朝各代重复重修,最终还是在建国后因拓宽道路而被拆除,着实是非常的可惜。经典的形容勤人的福州谚语“鼓楼顶掏时刻牌——挨时度日”就是起源于此。

36、于山 战国时期有一个少数民族“于越族”来山上居住,于是就把他们住过的这座山叫做“于山”。

37、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从宋代至清代都是练兵场,史称“南校场”。到了1929年改成了运动场,1968年开端改建广场,1970年5月1号建成,为了留念这个时光就把名字改成了“五一广场”。

38、南公园 `南公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平南王耿精忠的私人园林“耿王庄”。 后来耿精忠谋反失败,此园也被覆灭。之后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将这个放弃的园林改成了“桑园”,左宗棠死后这里还修建了一座“左公祠”。至于名称改为“南公园”,还是要拜之前在“十四桥”里提到的许世英所赐啦。

39、象园 还是和耿精忠有关,这里曾经是耿精忠养印度象的私家动物园。

40、新店 自元代起,这里成为了市区通往连江和罗源的重要通道,这条新路两边领有众多店铺,俗称“新店”,以差别于占有店铺的旧路

41、浮村 浮村在新店附近,名字来源自浮苍山。晋朝太丰年间在这里凿出一座“东湖”,山在湖的中央,就像一座沉没着的粮仓,由此得到“浮苍”这个村名,因为福州话中“苍”与“村”同音,衍生出了“浮村”这个地名。当然现在这个湖是找不到了

42、湖前 湖前的湖又指的是哪个湖呢?竟然是西湖,古代的西湖面积之大是今天的我们所设想不到的,想想看“湖前”就在“古代西湖的前面”,要知道现在的湖前和西湖离得是有多远哇……

43、打铁档 顾名思义,这里是以前的铁铺一条街,其中手工锻造的船钉,名闻遐迩。

44、五四路 1958年为了迎接外福铁路的通车,动员了良多青年人做义工独特建筑此路。为了纪念他们的忘我劳动,便以这个群体的节日来纪念

45、东大路 东大路,说明为“通往东门的大路”,史称“东门大街”。

46、东门 东门可是福州历史上无比著名的一座城门,是宋外城、明府城等历朝古城的重要城门。

47、福马路 福马路是福州市区通往马尾的道路。

48、东街口 东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始名左通衢,宋代改名凤池坊,明代俗称东街通衢,也称左通衢,由此定今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街口正常都是指凑近八一七路(东百)这边的路口

49、湖头街 湖头街在动物园附近,湖头的“头”指确当然是“西湖头”,是西湖水流入白马河的水龙头。

50、讲堂前 讲堂前在现在的长乐路附近,是宋朝朱熹入闽讲学的地方,为了纪念朱熹而定名。

51、王庄 王庄原名“凤庄”,相传某年的端午节,凤庄的龙舟撞翻了其余村庄的龙舟,对方因为体面丢尽而预备与凤庄人械斗。凤庄人丁薄弱、无奈与别人抗衡,权宜之下,只好将龙船锯掉,把村名改为“凰庄”,得以幸免。由于“凤”与“凰”的繁体字类似,为了保存“凤凰”的吉利意思,改“凰”为“王”,由此易名“王庄”。

耿精忠的“耿王庄园”是另一个“王庄”,指的是耿精忠时期修建的兵营和私人庄园。不过和现在的王庄可不是统一个地方,不能弄错了。

52、铜盘路 铜盘路位居铜盘村,附近的山脉名叫大铜盘山和小铜盘山,也就是山像大小铜盘般起伏绵延,村由山得名,路由村得名。

53、台江 终于提到台江了。五代后梁年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建造“梁夹城”,王审知登上位于南门兜的宁越门往南远望,看到“有台临江”(此台为越王台和钓龙台),台江、南台便因此得名。

54、溪口 溪口指的是“鳝溪口”,传说在闽越王王郢时,在这里住有一条长达三丈的大鳝,王郢号“白马三郎” 的三儿子,骑着一匹白马和这条大鳝格斗,终极人、马、鳝同归于尽勇敢就义。后人为了纪念白马三郎,便修建了“白马王庙“,同时将此地命名为“鳝溪”。

55、塔头 塔头路和塔巷不同,并没有古塔,而是与动词的“搭”有关。说的是明末戚继光率兵抗倭达到塔头桥头的时候,领头举帅旗的士兵的头被倭寇砍了下来,但没有砍断、还连着皮挂在那里(是不是有点可怕哇),然而他仍然举着旗号向前冲。他的无畏行动煽动了士气,士兵们奋勇杀敌、长驱直入,最终取得了成功。为了纪念“搭头杀倭寇”这一动人事迹,便将此地命名为“搭头街”,最终谐音为“塔头街”。

56、南门 南门是明朝府城的南城门,所对应的南门大巷(南街)是福州城里最繁荣的大街之一。

57、马口 马口在文化宫附近,是昔时台江入城的必经之地,所谓的“马车进出的路口”;还有一种说法是讲这里曾经是“宰马场的路口”,总之两种说法的简称都可以懂得为“马口”啦。

58、帮洲 帮洲古代是闽江的沙滩,后来冲积成为沙洲,帮于南台,由此得名。

59、凤凰池 凤凰池并没有“池”,是因为附近的凤凰山的形状四周包抄,比如一口池塘。

60、西禅寺 西禅寺作为福州的五大丛林之一,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福州大学的旁边。西禅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隋末损毁。于唐朝从新修建,寺名先后从“清禅”到“长庆”,再到最终与东南北禅寺对应的“西禅寺”,不再易名。

61、乌山 乌山和乌塔是福州城内著名的“三山两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汉朝时期,何氏九兄弟(据说后来得道羽化了)在重阳节来这里登高,弯弓射乌鸦,由此得名“射乌山”,简称“乌山”。乌山除了有著名的乌塔以外,还有黎公岩、先薯亭等三十六景观,以及山脚下的“第一山房”——邓拓纪念馆,有兴致的友人们可以去看看。

62、开元寺 开元寺是福州的著名古刹,始建于五代时后梁太清三年(549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显然,开元寺是根据年号来命名的。开元寺里一座非常非常著名的大铁佛,号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佛,很了不起哇!

63、战坂 相传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南唐官兵与闽越国守将李仁达在此地激战对垒,鏖战于坂地(“坂”就是小山坡、斜坡的意思),取名“战坂”。

64、义序 高盖山在福州城南偏西的位置,南麓临乌龙江,称为“外屿”,福州话中“义序”与“外屿”谐音,地名便从俗而雅发展了。义序有著名的“义序机场”,现为军方用处。

65、上海新村 1958年,为了响应国度号召,上海来了不少职工到福州,来声援福州的工业建设,帮助创办了福州搪瓷厂、保温瓶厂等工厂。当时在辖区内曾建有10座简易木构造的双层屋宇,供上海职工居住,被四周的居民称为“上海新村”。

66、黄山 黄山原名凤山,后来因为这里住了很多姓黄的人,便改名字叫做“黄山”。目前黄山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那个驾照测验场合了

67、城门 城门是不是真的有古城门呢?也可以这么说吧,因为在晋太康年间,郭璞准备修建福州城,曾经就盘算在这里建城。后来因为计划不到位的问题作罢,不过地名就保留了下来

68、三角埕 三角埕也在城门镇,很多的远郊线路都会经由这里。这里曾经修建有明清知府出巡的公馆,因为地形狭小,公馆前的埕地浮现三角形,俗称“三角埕”。

69、胪厦 胪厦在黄山以南,原名“芦川”,又名“芦下”,由此可见,“胪厦”是“芦下”的谐音,这又是一个地名谐音从俗到雅的例子

70、峡南(峡北) 南台岛的最南端,乌龙江水由这里湍急而过,地势便做作构成了对立着的南北山丘,因为水势湍急,常有乘客遇难,是古时候的一道“鬼门关”。这一峻峭的峡门地带,俗称“峡兜”。峡北在南台岛的最南端,属于仓山区;而峡南就在闽侯境内,属于闽侯县;两地有乌龙江大桥相连。

71、君竹 君竹位于马尾区,起源于宋代。据村里的族谱介绍,此地的始祖是名门之后,因在京为官的父亲冲撞了天子被满门抄斩,仅存年幼定亲的儿子和未婚妻以及贴身侍女,连夜从湖南洞庭湖君山向南流亡,辗转于此地假寓。因为山上遍种绿竹,“君竹”这个名字就发生了

72、小桥头 在之前的“解放大桥”条目中我们就有提到,小桥原名“沙合桥”,因为与“万寿桥”比拟见小,俗称“小桥”。至于“沙合”的来历,大略的意思就是说未建小桥之前,每当桥下泥沙淤积累合到可以直接涉足过河时,便是有福州人做大官的时候。沙合吉兆,由此得名

73、隆平路 和“达道”很像,隆平也是一个合称,取“万隆弄”的“隆”和“中平路”的“平”二字组成。其中的中平路是昔时福州的“青楼一条街”,也算是远近驰誉了

74、仓山 仓山古名瓜藤区,俗称藤山;明朝洪武年间,有盐商在江南桥(也就是相称于解放大桥的中洲岛到仓山的这一段)南面的山上树立了盐仓,名叫“盐仓前”,藤山也随之改名为仓前山,简称仓山。

75、南禅山 南禅山在四中附近,因寺得名,附近有一座南禅寺,是福州的五大丛林之一。

76、水部门兜 水部门兜的原址建有“水步门”,是后梁时期梁夹城的城门之一。显然“水步”到“水部”又是一个谐音的地名。

77、茶会 我们知道五里亭附近是福州有名的茶叶专门市场,这里离茶会应该是说不远了,那么是不是也和茶会有关联呢?“茶会”古称“茶焙(音‘被’)”,就是八百多年前的茶叶制作之地。“焙”与“会”的福州话读音相近,“茶会”便在口头称谓中匆匆流传开来了

78、七星井 七星井和王庄一样,都是典范的张冠李戴的地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七星井”在井大路上,是古代的一条巷子的名字,当地的居委会也取名为“七星”。那么目前的开元寺附近的“七星井”,是古时候的“七穿井”的陈迹;而真正的“七星井”则在东街口、鼓楼附近,一共有七口,还曾经是鼓楼计时用的壶漏所用的水呢!

79、祭酒岭 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在闽王王审知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取王位相互残杀,哥哥王廷翰想要用鸩酒杀死弟弟王廷禀;贤臣温湛为了保住二王子,宁肯抉择本人喝下那杯毒酒替他死,死后他被人葬于此地。到了明代时期,张经为了掩埋父亲,在这里开道成岭,至此“祭酒岭“地名正式确破,以表扬温湛捐躯互主的动听业绩。

80、西营里 我们由西营里这个地名来衍生开来,讲一下福州地名中带“营”的地名的总体因由。西营里在南门兜附近,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农贸市场。那么福州到底还有哪些名字中带有“营”字的地名呢?比较著名的有“蒙古营”、“左营司”、“孙老营巷”、“隆普营”等等。营,顾名思义就是军营,也就是部队驻扎的地方,或者是和军队相干的地方。福州自唐朝以来战事一直,五代十国的闽国时期、明朝嘉靖年间的戚继光抗倭时期、清顺治的八旗入闽时期都有大批军队驻扎城内,直接催生了许多带有“营”字的地名。惋惜很多带“营”的地名的历史已经无从考据了,切实可惜。

81、对湖 对湖在师大附中附近,传说古代这里有两个湖,隔路绝对,也就是所谓的“对湖”。当然现在湖是找不到了。

82、快安 快安是马尾区最古老的一座村庄,背靠磕泉山,山上有一条“磨溪”,磨溪取的就是应用山泉进行舂米磨粉的意思。磕泉山曾经是福州城中伐木者集中的地方,快安村名原为“磕下”,也就是指“磕泉山之下”,“磕坑”指的是磕泉山的磨溪坑。从“磕坑”到“快安”,又是典型的谐音地名。

83、下渡 下渡古称“江南铺”,因为地理位置处于闽江下游,是一个渡人的码头,区别于做货运码头的上渡。

84、仙塔街 仙塔街可真有住着仙人的宝塔么?并非如此,确实是有塔,是建于梁乾化年间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庆塔,这座塔俗称“新塔”,在清末的时候灭绝。仙塔自然就是新塔的福州话谐音啦

智平台科普福州地名来历时间到! - 福建智平台 - 福建智平台

85、格致中学 格致中学也算是福州市区的一所名校了。这所中学在全福建省乃至是全国范畴来看,都算是一所历史最长久的新式学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846年,名叫保福山学校,是美国教会在我省开办的第一所近代学堂,之后又改称福音精舍;1858年,学校改名格致书院;1916年,书院正式改名为福州格致中学。目前这所中学已经迎来了160年的校庆,要知道,中国近代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历史也尚未如斯之长,格致堪称是创下一个纪录了。

86、湾边 湾边是福州著名的渡口之一,旧称“湾边角”,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角”是古渡口的俗称。

87、光禄坊 光禄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中的一坊。光禄坊原名闽山,山上古代有法祥寺。宋代熙宁元年,程师孟以光禄卿的身份出任福州太守,寺里为了纪念他,特别修建了一座“光禄吟台”。目前这座“光禄吟台”还在省高院的原址里。其实程师孟出任太守是在光禄坊成名之后,不过光禄坊确是因为他的诗歌而闻名的。

88、吉庇路 吉庇路则是“三坊七巷”最南边的一条巷。吉庇巷的历史典故也是颇有趣味:说的是朱熹的学生郑性之以典元的身份出任江西安抚使,政绩卓越,街坊们便称说此巷为“中举巷”。“及第”谐音“吉庇”,由此得到了这条巷的名称。至于另外一个版本的传说是讲郑性之是为人霸道要报复当年欺侮他的恶少狂徒,这些人“闻风集避”,实在是耳食之言不足为据的。

89、祖庙 祖庙位居繁华的大众路和茶亭街的穿插口,祖庙是为了纪念闽越王无诸而营建的庙,现已旷废。

90、濂浦 濂浦村就是目前鼎鼎著名的“林浦村”,是一个异常存在文明气味的、保留有众多历史人文古迹的小村落。濂浦取自邻近的濂江水名;而林浦则是与村中的望族为林姓家族有关

91、宫巷 宫巷是“三坊七巷”中的一巷。因为早前巷内有道教的宫观“紫极宫”,由此得名。宫巷中有着很多著名的名人旧居,包含有沈葆桢、林聪彝、刘冠雄等等,值得大家去参观一下

92、盖山镇 盖山镇的名字起源于附近的高盖山,高盖山上有许多名胜古迹,盖山镇内也有众多的文保单位,是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

93、佬药洲街 佬药洲街在台江农贸市场附近,是一条历史悠长的古街。佬药洲街俗称“老鸹洲”,因为这里曾经是一片沙地,是乌鸦的栖身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原称是“老鹰洲”,福州话中老鹰称为“佬药”,由此得名。不论是乌鸦还是老鹰,都解释了这里曾经的地理情形——是一片沙洲

94、鹤林村 鹤林村在东站附近,鹤林之名来自于宋朝初年的彭耜。彭耜号鹤林,是一位道教徒,在这里潜心修炼,之后又有朱熹在这里摩崖题刻“凤邱鹤林”,由此定名。

智平台科普福州地名来历时间到! - 福建智平台 - 福建智平台

95、金鸡山公园 金鸡山公园是福州市区独一的一所山地嵌入式公园。金鸡山开辟于秦代,传说大仙李铁拐路经福州东门城外时,看见有一座山冒出一股气,铁拐子感到奇异,便坠下云头,登山跟踪寻找,只见山峰下面凸起一块又长又大的岩石,形似“状元帽”,俗称“金鸡洞”。他还发明了山上有金鸡(也就是雉鸡)成群在这块岩石附近翱翔,便把这个地方称之为“金鸡山”。

96、吉祥山 吉祥山在洋头口附近,吉祥山上盛产圆形的石头,形状就像橘子,我们都知道橘子在福州民俗上有着吉祥的意思,山名由此而来。

97、华林路 华林路的起源天然是来自华林寺,这里我就简略先容下华林寺的情况吧。华林寺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代正统九年赐名“华林寺”,目前仅存的大殿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修筑物,是福州首批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可以称得上长短常可贵的文化财产。

98、国货路 国货路的定名,有一段动人的爱国故事。说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洋货充满福州市场,导致民族产业纷纭破产,一批爱国之士号令大家“支撑国货抵制洋货”。吴养贤先生在南公园内集资建立了“福建国货增进大楼”用以摆设国货,同时在路边建立了一座“请用国货”的石碑。这条路的名字便由此得来。可惜的是,这块石碑目前不知去往何处了

99、上杭(下杭)路 咱们知道,早期的福州不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海洋,宋朝时代,双杭附近都还是闽江的水域。双杭地域是福州十分主要的装卸货物的码头,所谓的“上航”,指的就是闽江上游的商客栖身地,包括有建宁、泰宁、浦城等地,这些地方的会馆都建在“上航街”;而莆田、漳州、泉州等下游商客的寓居地则建在“下航街”。这也是为什么双杭地带工贸易发达且会馆众多的起因了。

100、胪雷 胪雷村在城门镇,村庄位于胪峰山之内,简称“胪内”,“胪雷”之名显然就是谐音而来。胪雷村全村皆为陈姓,元末从福州东门迁居至此,村内的陈氏祠堂范围之大工艺之高深,名列福州众多宗祠之首,值得大家前往参观一下。该村的陈姓名人众多,包括数学家陈景润,海军高等将领陈绍宽等人。

101、福州带“洲”的街名

 早年的福州城南是一片水乡泽国,除吉祥山、紫气山、惠泽山(大庙山)、南禅山等几处浮出水面外,其他均为一片汪洋。据说自宋代以后,由于泥沙冲积,才逐渐浮出一块块陆地来。泥沙冲积而成的陆地称“洲”,所以今台江区有许多带“洲”的地名,屈指一算至少有12个,如中洲、赢洲、鸭姆洲、老药洲、后洲、沧洲、苍霞洲、义洲、帮洲、楞岩洲(中亭街)、三县洲、鳌峰洲。

102、福州带“营”的街名

 营,顾名思义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或与军队有关的地方。福州城内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特别是嘉靖年间,朝廷委任戚继光为福建总兵时,为防倭寇扰乱,京师大量兵力调防福州,顿时城内军队人马大增,营地不断扩大,所以自明以后,福州出现了不少以数字和方位命名的带“营”的地名。

103、打铁档巷(今台江区玉树居委会,东临五一路,市一医院附近)

 古称闽候县嘉宗里玉树正境,有田有水,民风淳朴,历史上村民多以打铁为业,打造犁、铧、锄、铲等农具,尤其是锻打船钉,名闻遐尔,久之名由俗移,遂有打铁档之称。

104、观井路(今仓山区主干道,闽江之滨)

 观井路以前称为“观音井大街”,该地原有一观音堂,宋末元初,将领将观音堂拆掉,改为了“五帝庙”,后该寺在道光年间被大火烧毁。这个故事在民间传开了,百姓们认为拆观音堂盖五帝庙是“把善的赶走,反祀恶的,欺善怕恶,便自发将观音堂改建在大道旁,堂内还有一口井,引来了很多善男信女,香火十分兴旺,于是该地被称作“观音井大街”,便有了现在的观井路。

105、思儿亭(今省体育中心附近)

 传说当年戚继光带兵来福州抗倭,他的部队军纪严明,说一不二。当时戚继光宣布:杀入福州,面对倭寇,许进不许退,谁敢迟疑反顾,格杀勿论!军队一路追杀,到北门时,戚继光的儿子见敌军已去远,勒马回头想看队伍行进情形。不料让戚继光看到此情景,十分愤怒,命人将儿子依法处置,斩杀在现琴亭附近的一个草地上。全军将士为之折服,一路勇往直前,很快获胜。为了纪念戚家军的功绩,百姓自动捐资,在那片草地上建起了一座思儿亭。

106、旧米仓(今达明路附近,接连通湖路一带)

 宋时,设置储粮的仓库于此,原名常丰仓,因年代久远,遂沿称为旧米仓,后仓库废置沧为民居,米仓名存实亡。

107、能补天(今鼓屏路之东一僻巷)

 清朝年间,浦城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应试,住在僻僻巷小客栈里,一阵大雨过后,小巷便“水漫金山”,邝秀才见门前一大群蚂蚁浸在水中挣扎着,出于怜悯之心,弄来一根竹竿伸入水中,蚂蚁沿竿爬上,遂得救。乡试结束后,主考官认为邝继聪可名列榜首,但文中一“天”字上面少了一横,按封建考评制度,写错别字是不得录取的,就在此时,一堆的蚂蚁爬上试卷将“天”字补全,让邝继聪顺利地名列榜首。邝继聪得知后,对蚂蚁心存感激,遂来到僻巷的客栈,郡首获知,劝慰道:“小店安能居住大人?”,邝继聪答道:“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固小压千斤,大小很难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地名由此沿用至今。

108、文藻山(今双抛桥往西至与通湖路交汇的现杨桥东路中的一小段)

 此地无山,且地抛低洼,何以称“山”?垃圾在福州土话中称“粪倒”(福州话:bong do),过去此地卫生状况十分差,垃圾成山,故得名“粪倒山”,后人觉此名难听,改为:文藻山。

(0)

相关推荐

  • 诗是福州:诗是福州居如画,天无烟色山青葱

    <诗是福州> 诗是福州居如画,天无烟色山青葱. 三山城外更长乐,闽王夹城坊巷中. 闽都古时民以舟行,穿绕榕荫樟林间,涓涓幽丽之境,似水芳乡.两宋时,福州被困囿中原战乱.民不聊生的北方人赞誉 ...

  • 闽江溯源自驾行

    闽江,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日日饮的都是闽江水. 小时住仓山观井路邮电七支局,三楼的阳台正对着闽江,一桥飞架南北,那是建于宋朝的万寿桥,已近一千年的历史,后来改名叫解放大桥.我就在那里学会了 ...

  • 国庆长假之榕城游记(2)

    王云飞 2.榕城印象 榕城是我国东南重镇福州市的别称,源于福州遍植榕树,绿荫满城.福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街小巷四处可见的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那满树的长长气根就像福寿老叟的 ...

  • 郊野公园全景——闽都小华走走拍拍

    喜欢郊野公园,喜欢它遍布山峦的野趣,喜欢它处处蕴含的福文化,所以从开建到全部完工,走了无数遍,走走拍拍流连在24景的秀丽中-- 七个入口 1号入口:福康广场 2号入口:五凤公园 3号入口:保福境 4号 ...

  • 地名来历:为什么地名中带“阳”字的很多,而带“阴”字的非常少

    含"阳"字的地级市分布图 截止2020年5月,中国(不含港澳台)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共有23个含"阳"的地级市:234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08个含" ...

  • 地名来历:“城”字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很多带“城”字的地名?

    含"城"字地级市分布图 截止2020年5月,中国(不含港澳台)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共有8个含"城"的地级市:234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46个含"城 ...

  • 河南各市县地名来历

    @超彩房掌柜梳理河南地名之最和由来 中国功夫出少林 最大气的市--登封市 入选理由: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改元万岁. 最神秘的市--三门峡市 入选理由:大禹治水开凿" ...

  • 福州100个地名的来源

    福州100个地名的来源

  • ​20个北京奇葩地名来历

    ​20个北京奇葩地名来历

  • 广东省地市地名来历1.广州一般认为从交州...

    广东省地市地名来历 1.广州 一般认为从交州改为广州.原交州治所在广信(现封开),广信意为"广布恩信".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载,"广"字地名最初 ...

  • 山西11地市的地名来历,你都知道吗?

    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市(晋A).大同市(晋B).阳泉市(晋C).长治市(晋D).晋城市(晋E).朔州市(晋F).忻州市(晋H).吕梁市(晋J).晋中市(晋K).临汾市(晋L).运城市(晋 ...

  • 赣榆风情 |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

  • 赣榆风情|“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