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拓碑日记(七)《改建呈贡县府碑记》小记

拓碑所在的原呈贡县公安局大院

题记:本篇日记里,小王师徒传拓之碑位于原呈贡公安局办公大院内,也是以前的县府衙门所在地。相比此前的日记,小王对拓印的过程着墨渐多。可见他的小杂记风格写的逐渐成熟。

文末附录的原府衙图纸为原当地文管所所长李志敏同志绘制,按照已故文化馆第一任馆长晋琨回忆绘出。晋琨先生是李志敏同志的老师,也是小王(王晋凡)的外公,他也是呈贡县志的主笔。

呈贡县志中记载的县衙门建造历史

二○二一 · 六 · 廿一 多云

原县公安局《改建呈贡县府碑记》小记

清早,我们发现《改建呈贡县府碑记》时,它正静静躺在原县公安局值守室旁,四周被水泥包裹,任人踩踏。断裂的右下角,下部的字口已经模糊。居中一点一点的、无论如何清洗也去不掉的黑色腥臭油污,像一个一个隐隐作痛的伤口,刺痛了我们的内心。

原碑上的腥黑发臭的油污

老人们说,呈贡在没拆城墙以前,算得上是全国最小的几个县城之一。

是否确实如此有待考证。而作为全县的政治中心,自明洪武十六年(1383)筑城以来,600多年间行政管理机构几乎均围绕着城内拥狭的县前街(即今龙城街首段与东门街全段)井然有序分布,并向后延伸至三台山南麓。直至2011年撤县设区才彻底打破这一状态。

其原因多不外乎:一,现成的建筑群,历代均有修缮增改,使用方便;二,依山势逐渐抬升,视野开阔,巍峨庄严等。

解放初,由“滇桂黔边区纵队滇中区护乡第八团”,(即呈贡护乡团,参与昆明保卫战),改组的呈贡县公安局便设置在明末至民国末的呈贡县府处。大概也是内有男女监室五个,便于关押“镇反”对象的缘故。

时过境迁,旧时的呈贡县府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作为呈贡区旧城重点改造(恢复)项目之一,对于了解它的制式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各种史料,《改建呈贡县府碑记》作为唯一幸存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价值。

雨后残存的基址

此碑为青石质,看起来并不十分大,因此我们只准备了六尺整纸用来传拓。清理碑面刷上白芨水,实际喷水上纸时发现整纸宽度较碑面略窄,但好在都能照顾到,不至于有遗漏。长度就差许多了。六尺纸拓七尺碑,自然要接纸延长。

接纸颇有讲究。首先需用同原料同批次薄厚相近的纸,使纸性(纤维结构、延展性、水饱和度等)相似便于操作。接纸时,将帘纹对齐(宣纸纹路),接口不宜宽于5毫米,切不可搭于字口任何位置。用意有二:一来相接处增厚微凸,上纸不稳易脱,若字口太浅则根本无法显现;二前因所致,多次上墨是必会造成接口颜色加重或颜色不足,不易调整,甚至造成泾渭分明的“墨钉墨线”(如死墨),是大忌。所以须接于无字处。

铺好纸后开始传拓

如时间充裕工具齐全,还应用竹签或镊子、针等,将两纸贴合处上下各挑去薄薄一层,形成“毛边”。具体原因除前述两点外,通过捶打可使纸张纤维贴合更为自然紧密。“非对日而观不能察也”。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关乎到日后的装裱及保存问题。

这般操作下来,基本同时打好字口,待七八成干时着手上墨。因为面积大,时有日照,湿度与时间是有限的,宋老师和我分别从两头向中间上墨,有条不紊地进行。终于在过了三道,手酸时结束取下。清晰且均匀。

此碑文字结体如魏碑,用笔奇特洒脱,方峻道劲,古意盎然。为目前我们发现并传拓的碑刻中的第一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为目前《改建呈贡县府碑记》最好拓本!一切都是值得的。

碑文

路过的原公安局退休干部刘大爷见此情景感慨道:“保护文物利在千秋!我1964年来到这时,这块碑还立在县府入口的八角亭内,大约在一个素面的碑座上。有三米多高。犯人被提审时看到这块碑,甚至会因其高大威严而双腿颤抖得无法走动,由干警搀进去。后来石碑被砸倒拖至水池边洗衣服,又将八角亭拆毁……”

原公安局退休干部路过,聊到碑记的前世今生

我们总算得以歇下来仔细释读碑文。内容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呈贡县府的历史源流,改建原因“檐墙将颓,风雨罔庇”“本年度田赋撙节有馀”“裁局改科并入办公,旧有房舍不适于用”及筹备过程。历时三月,最终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由时任呈贡县长的大理宾川人丁燕石主持,在二堂原址上建起二层楼房七楹。同时希望能够勤政爱民,有所作为。“……请勒碑文,永立廊庑。勿怠勿荒,县政斯举……”于是他请好友著名法学家,玉溪华宁人李良为之撰文(李为审判华东日军战犯百馀人的陆军少将,军事法庭庭长),同年六月刊石立碑。

世事难料,立碑后的三个月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换了人间;而昔日的“缴匪功臣”,满手鲜血的丁燕石仓皇出逃,后转道至台湾。或许自知罪孽深重,此后的40年,他再未涉足政治,安于治学,终成一代学者。

只留得《改建呈贡县府碑记》在风雨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县府旧制示意图,原文管所所长李志敏绘制

(0)

相关推荐

  • 揭开埋藏2000多年的秘密:“最早滇王”在呈贡

    五牛盖铜筩 八人缚牛铜扣饰 巫师纹铜鼎 (市博物馆供图) 天子庙古墓群41号墓.记者杨艳辉/摄  滇池人文地理     环滇考古记3 规模 共140多座古墓葬,数千件战国至西汉时期文物.41号墓出土五 ...

  • 郑板桥《新修城隍庙碑记》

    郑板桥<新修城隍庙碑记> <新修城隍庙碑记>因其文章.书写.刻工俱佳,被誉为中国十大"三绝碑"之一.此碑高190厘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碑文计20行, ...

  • 记录丨拓碑日记

    编者按  书友敬惜字齋(孔网个人主页:敬惜字齋的个人主页)目前在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书画院学习,日常跟随老师从事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从敬惜字齋的动态中选取了几则工作小记汇总为一篇,希望文物保护 ...

  • 向家舟:洛阳“裴家班”学碑记

    (一) 2019年6月30日,身为史志工作者的我,为了更好挖掘整理研究地方金石文献史料,自费前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的洛阳传拓技艺研习所,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传拓研学之旅.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传拓技艺, ...

  • 1944年,云南呈贡县(今昆明呈贡区)的文庙、魁楼和当地民居

    云南呈贡县(今省昆明市呈贡区),是中国著名的花卉和蔬菜生产基地."呈贡"为彝语,意思是"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是中国著名的花卉和蔬菜生产基地,有"中国 ...

  • 呈贡拓碑日记(一)洛羊文家山拓碑记

    远处可以看到目的地 此拓碑日记为零零后书友小王在呈贡当地寻古拓碑日记,经其本人允许,转载以飨诸君. 文中所载文祖尧为理学先贤.与子孙文俊德.文化远三代学者名扬云贵,为云南地区著名的学者世家.可惜韦力先 ...

  • 呈贡拓碑日记(二)缪家营关圣宫小记

    日记中的主角"关圣宫"外景 以下这篇是我读到的第二篇王晋凡小友写的拓碑日记,也是他发出来的第一篇.小王同学才高二,虽然因为养病的缘故休学在家,却很难得和他的书画院宋老师长期学艺,并 ...

  • 呈贡拓碑日记(三)小试牛刀“全形拓”

    关圣宫 拓碑 题记: 小王的第三篇小文小的可爱.是他跟随自己的宋老师学全形拓后,初成品而写的俏皮文字.于是我全部摘抄,不做更改. 我认识小王是通过他的这些文字和对于他还是个孩子的感慨.没想到他一个04 ...

  • 呈贡拓碑日记(四)江尾村兜底寺小记

    今日文中主角:兜底寺 参拍书籍之余和小王聊了会儿,才知道他跟随中峰书画院的宋老师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传拓,还有鉴定等内容,有着传统的师承学徒关系,宋老师常带着他随行而倾囊相授,颇有古风之况味. 在这篇 ...

  • 呈贡拓碑日记(五)江尾村海潮寺记

    江尾小学操场,新世纪初修学校挖出五十年代移立于此的海潮寺碑记 题记:小王同学拜师书画院宋老师学习传拓月余,随师在县域拓印.拓印工作是宋老师创办的中峰书画院承接的项目.上周于江尾村未完成海潮寺拓印工作, ...

  • 呈贡拓碑日记(六)《创建前殿后阁碑记》试拓小记

    前时于江尾村清洗的碑刻jin 喜闻小王欲往杭州的美术学院进修,为其高兴.一个能看清自己方向并能在小小年纪就坚持自己所爱而能持之以恒去做,还能得遇恩同再造的老师,必然是人生之幸. 但唯恐其年幼,而富有人 ...

  • 呈贡拓碑日记(八)学拓明仿汉瓦当

    题记:本篇日记较短,为小王在书画院习全形拓所记.全形拓是拓印技术的一种,适用于砖刻碑.尤其是针对汉画像砖石.著名的九能儒僧六舟和尚就曾经写出一本<古砖花供>,是19世纪学术和艺术影响的一个 ...

  • 呈贡拓碑日记(九)呈贡文庙《修学宫碑记》小记

    师徒协作拓印文庙古碑 本篇日记已见小王文字功底,因其外公为文史专家.儿时伴其左右,算是有家学.日记杂文风格明确,把与碑相遇来龙去脉写的很传情.王晋凡小弟能凭着爱好脱离严重的抑郁症,可以看到一个爱好对一 ...

  • 呈贡拓碑日记(十)文庙《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残段小记

    清理段碑 此文可说是上一篇日记的续,同样是在文庙清理碑刻,而且是残碑.文庙一直是一个地方尊文尊孔的象征.建国之前或者说在文革之前几乎是县一级的标配建筑.也是地方上祭孔的地方.历史上两次批孔斗争都一定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