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才能走好中医路

前言:“发现有适合于你的书,千方百计去找来读。读自己能读下去的书,实在读不下去,不要勉强。中医要按各家师承关系去选书读,更能事半功倍!”王辉武老师的文章很耐读,因为真诚,所以动人,我们是不是应该隔段时间就把这篇文章翻出来读读呢?


用心读书——走好中医路的第一步

多少年来,人们都崇尚读书,古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影响深远。书,在人生中不可或缺,这是有所共识的。

要想走好中医路,必须读书,要想成为好医生或是明(名)医,尤其必须用心读书。从古到今,凡有成就的明医,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同,但都认真读过医书。徐灵胎在《慎斋刍言》中说:“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医宗金鉴·凡例》中也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此外《灵枢经·叙》说:“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有矣,未有不读而为医者也。”叶天士告诫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可见,不读书是无法传承中医学的,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调查显示,今天读书的人在逐渐减少,临床医生用心读书的人不多,尤其读中医历代典籍的人更少,有的人辩解说:“上网多方便,还读书?”这种借口为不读书找理由,早年就有,如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不读古书论》说:“今人不读古书,安于小就,得少便足,囿于见闻,爱简便,畏繁重,喜浅近,惧深奥,大病也。”在学校为了应付考试,被迫读书;为了装饰门面,假装读书;实用主义,像蜻蜓点水样的读书者,俯拾皆是。至于为了事业为做学问之需读书者不多,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之需,作为一种乐趣者则少之又少!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正能够达到享受读书者,是最高境界,效果肯定最好!也是本文要说的,用心去读书!

针对目前在中医界,有些年轻人,只知银翘散,而未通读《温病条辨》,临床上用过镇肝熄风汤,但从来就没有读过《医学衷中参西录》,很难让人相信他们能学好中医,经验证明,我们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第一步就是要求读书,而且必须通读原著。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1.读哪些书

书是读不完的。当今,书刊网络太多,不可造成书控制你,而要争取你控制书,否则,书可以把你压扁,而不会学到知识与智慧,所以读书必须有所选择。不要被无味之书占了你的时间,占了你宝贵的生命。读最需要读的书,最好从师长,同道处去打听。发现有适合于你的书,千方百计去找来读。读自己能读下去的书,实在读不下去,不要勉强。中医要按各家师承关系去选书读,更能事半功倍!按自己的方向与选题去选择书。

以中医临床为主的医者应该读如下之书:

必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经》、《温病条辨》

选读:《医学入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内科心法·妇科心法》、《医学衷中参西录》、《脾胃论》、《傅青主女科》、《景岳全书》、《医门法律》

记诵:《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因为,陈修园方歌编得好,且有剂量,这是现代方歌不可比拟的。

翻阅:《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

温习:《易经》《论语》《老》《庄》《佛学》……

2.如何读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训学斋规》),还应加“手到”才全面。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读书三要》)。“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卷四》)。这里有一个重要方法,是“用心”,如何才能“用心”;首先是“实用”,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实用”,科研选题“实用”,人格修炼“实用”,生活保健的“实用”。其次,边读边想,把自己的职业摆进去。“学而不思则罔。”并记下你随时的思想火花。即自己的按语,写在书中空隙处。第三,先读序、叙、前言,以及有关导读。第四,抓住书中某一观点,按图索骥,穷追到底。

3.读书的博与约

—个人一生的学问,“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帝内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大而博,我们如何去约呢?约就是“专精”,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时英,学贯中西,他说:“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博览了。博览必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乱翻。我们必须配合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是属于“必读”的?博览之书还是要择其精者,做有系统地览读,至少要一字不漏地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的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之事。”“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之未发。”

“我绝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观点,盲目排外和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4.常读案头书

建议把《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中列出的,与你的专业有关的书,放于案头,然后再按书中的介绍去读。这本书有概说、作者简介、内容概要、背景回顾、传承导读、必读理由、前贤点评、延伸阅读等。可以帮助短时间了解这些书的特点。平时在包中放上一本,睡前、诊病、等车有空时翻一翻、记一记,日积月累,必有好处。

(0)

相关推荐

  • 中医如何学会诊脉!

    现在的中医绝大多数根本不懂诊脉,就连中医学院的教师也不会诊脉,所以教出的中医基本都是靠西医的诊断方法去运用中药治疗,其谬可知.       然看***一些中医谈到诊脉,所言看似很有道理,可不知其可笑之 ...

  • 黄元御——拯救中医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公元1705-1758年],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名中医. 复兴中医药必须遵<内经>.遵<伤寒论>,学中医必须读<内经&g ...

  • 又一部中医好书与大家分享,内容不多实用

    又一部中医好书与大家分享,内容不多实用

  • 王辉武:谈谈中医人的读书问题

    2015-09-15 作者/王辉武 编辑/张亚娟 ⊙ 校对/ I 导读:王辉武老师这篇文章真是太赞了!"读哪些书?""读书应以中医临床为主.""如何读 ...

  • 中医悟道:如何读书才能走好中医路?

    "发现有适合于你的书,千方百计去找来读.读自己能读下去的书,实在读不下去,不要勉强.中医要按各家师承关系去选书读,更能事半功倍!"王辉武老师的文章很耐读,因为真诚,所以动人,我们是 ...

  • 走好中医路:谈谈中医人的读书问题(读必受益)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作者/王辉武 多少年来,人们都崇尚读书,古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

  • 名老中医金寿山:我走的中医路——苦学、博学、活学

    我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镇上,父亲是一个颇有些学问的医生.鲁迅先生在<朝华夕拾>中提到一位陈莲河医生,处方时用蟋蟀一对要原配的.陈莲河,当然是一个假名,但绍兴人都知道指的是谁.我父亲就是那位 ...

  • 我所走的中医路 郑邦本

    郑邦本 重庆马有 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郑邦本 读了<中国中医药报> 3月30日<马有度:中医进化生机勃勃>一文后,颇受启发.他提出的"中医思维弱化 ...

  • 膝盖肿走不了路?老中医:这个妙方,每天一次,滑膜炎连根拔除

    膝盖肿走不了路?老中医:这个妙方,每天一次,滑膜炎连根拔除 现在得滑膜炎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不少还是年轻人.滑膜是关节结构中的软组织,所有关节都有,但一般滑膜炎以膝关节的最多见. 什么是滑膜? 一个完 ...

  • 拥有人生智慧,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罗志渊独家节目更新,欢迎留言 人生的路上,大多数时间,只能一个人走.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定义.如果你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遇到什么贵人,甚至没有读过大学,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你最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

  • 小药方让我起死回生,从此走上中医之路

    杏林妙技 杏林翘楚,中医妙技. 关注 針推承傳 中医针推技能传承. 关注 針推薈萃 针灸.推拿.正骨.拔罐等. 关注 承傳岐黃 承傳岐黃,传统中医 关注 針推頻道 中医针灸.推拿 关注 承古灸道 承传 ...

  • 【转】小药方让我起死回生,从此走上中医之路

    消化道出血亲自验方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由 ...

  • 100周年演讲:拥有最初的心,才能走最远的路

    (平台审核受限,发布前有删改,原文来源公文优选网站) 建党百年演讲:拥有最初的心,才能走最远的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中,能够品味到信仰的味道.感受到真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