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牺牲70多个弟兄,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是多大的官?
宋江牺牲70多个弟兄,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是多大的官?
宋江是《水浒传》中贯穿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中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作者在创作这个形象时,把最好的最坏的人格品行都给了他,造就了他复杂多变的形象。可以说,他是古典小说中刻画得最为成功,又极具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
宋江的好
在还是郓城县的小吏的时候,宋江就被人称作了“及时雨”,宋江的性格,可以说忠孝义都占了。
他仗义疏财,扶危济贫。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赔,并不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脱,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格。若常施棺材药佴,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及时雨。
宋江平时的“仗义疏财”还相当于投资,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厚的回报:在他被发配凉州时,就告诉他弟弟宋清,“我自江湖上相识多,见的那一个不相助?盘缠自有对付处”。实际也是如此,宋江所到之处,到处都有人送金送银。
宋江的恶
批评宋江最狠的当属金圣叹,在他那里,宋江简直是一无是处,“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相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
他认为,宋江乃权诈小人,不配忠义二字,“包藏祸心,外施仁义,江之所以如鬼也。”还将不同人物同宋江比较,以反衬宋江的假恶丑。
如,将宋江与李逵加以比较,称赞李逵诚实和率直,反衬宋江虚伪和权诈;
将晁盖与宋江比较,称赞晁盖直性坦荡,激射宋江耍心眼玩权术,目无晁盖,“晁盖只是直,宋江只是曲,此晁、宋之别也。”
将宋江与朱仝对比,称朱仝为“真正仁人孝子”,“不比宋江假道学”。
说了梁山好汉很多好话的金圣叹,为何要力贬宋江呢?
作为评点大师,他对人物的评价应该不会胡乱说的,而是有自己的标准,即“忠君”。
宋江是怀着诏安心理进入农民起义队伍中的投机分子。他选择了招安,葬送了梁山好汉的事业,而且还充当了镇压方腊农民起义的工具,这就是小说为之设计的轨迹。
从小说文本看,宋江多次越过晁盖发号施令,调兵遣将,安排山寨职事,甚至刚到山寨就发动突然袭击,推倒晁盖从前将令,别出心裁,重新安排了座次,随后多次背着晁盖同朝廷将佐和官员谈招安事,这都客观地说明宋江目无晁盖、搞投降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晁盖的政治主张与奋斗目标也许不够明确,但晁盖从不言招安事。
晁盖被尊为梁山泊主后,以“共聚大义”号召大家反抗官府,而宋江人虽到了梁山,嘴里却常挂着“招安”二字,晁盖一死宋江就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一个“忠”字便是宋江专等招安的理论根据。明人袁无涯慧眼独识,他说“添一忠字,便是受招安之根本。”
应当看到,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并不是宋江心血来潮,而是其政治主张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追求功名利禄之心常有。早在武松上二龙山落草时,他就叮嘱武松等待朝廷招安,边庭立功博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不妨认为,这就是宋江为落草者也为自己万不得已落草时设计的后路。
可见,他从来就不曾想到要和朝廷作对,他只不过是把上山落草当作是一种讨价还价、谋得一官半职、博取封妻荫子、青史留史的筹码而已。
被诏安之后,宋江更是愚忠过了头,哪怕知道朝廷派他们出兵是为了当炮灰,也心甘情愿四处征战。很快,就通过平定方腊一战取得成功,获得了楚州安抚使一职。
这个官职,很明显是用兄弟们的鲜血换来的,当初的108人在此战之后只剩下36人,折了72个兄弟,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安抚使其实是一个安抚民众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市长一职,通过巨大的代价换来这个,很显然是不划算的。
结语:
总的来说,宋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有着对国家朝廷的忠,又想着对梁山兄弟的义,真心实意里却带着奸诈,在兄弟情义中带着阴谋奸诈,心里向着朝廷,即使造反也锲而不舍地为诏安努力,最后虽然实现“为国效力”的愿望,但导致了“为国所弃”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