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 硕士停招全日制!博士公开招考落幕!

文章来源 | 公众号:青塔,各高校官网,教育部官网

编辑 | 周伟

夏末初秋,伴随着高校整备迎接新生,一系列的高校重磅政策也掷地有声。
首先:

多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停招!

近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发布最新的研究生招生公告中明确提到:2022 年会计专硕拟进行调整,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
图丨北京工商大学:2022年会计专硕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
高校纷纷取消全日制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式上都做出了一些“新变化”。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图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重大调整
另外一所文科生心中的顶尖高校,南开大学,宣布2020年应用心理专硕取消全日制招生,非全只面向非应届生。
图丨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取消全日制招生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
图 | 公众号:青塔
各高校非全日制招生比例逐年上升,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职场人”来说,意味着他们上岸机会大大增加。
实际上,国家近年来一直将政策往非全日制、专硕倾斜。专硕的人数全面超过学硕至今,也已经4年了。
2018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43.98万,在读139.73万人。招生人数比学硕多了11.71万,在读生数比学硕高出整整45.28万人。
在国家政策的指挥棒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开始对本校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部分专业大幅扩招甚至是只招“非全日制”研究生。
其次:
博士“申请-考核制”落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宣布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不久之后,博士由统一考试招生选拔的时代,即将迎来落幕。
8月24日,北京体育大学发布通知,明确学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不再进行公开招考
图 | 北京体育大学招生网
这一改革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择优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根据要求,考生报名时需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含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博士研究计划书等),而各学院需要对考生专业学术素养科研创新能力外语水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
除了北京体育大学之外,郑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近期同样宣布,从2022年开始,取消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
未来,硕士毕业后再想“读博”,可能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图 | 近期,多所“双一流”宣布博士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大不相同
对于考生来说,从统考到“申请-考核”制的转向,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学校对于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与以往不论出身“一考定胜负”的普通招考不同,“申请考核”制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从学历、科研成果、英语能力、专家推荐等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递交申请材料。
通常而言,硕士学位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必备条件。除了学历、英语等常规要求外,部分高校还会对申请者的毕业院校所在学科的位次排名作出要求,如需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评估B档及以上学科等
图 | 公众号:青塔
而这样的考核标准,对于本硕阶段“出身不佳”的考生而言,并不算友好,甚至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堵塞了一部分学生的本来就不宽阔的上升路径。
无论是“英语六级必须≥425分;有影响因子大于XX的独立一作SCI文章;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学金”,还是“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申请条件,都能够将许多怀揣“博士梦”的考生直接“拒之门外”。
有网友这样总结: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而“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
而在支持者看来,原本的统一招生考试存在严重的弊端,机械化的“以分数论英雄”不利于选拔出真正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博士生培养的出发点和本质定位,应当是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作为社会的上升渠道。
实行申请-考核”制,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不设统一标准,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科研经历研究兴趣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更符合学术选拔规律,这一制度也早已在欧美国家普遍实行。
在更加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非数量、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今天,博士招生取消统一考试,转而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
图 | 北京大学
▎大势所趋
国内高校于2007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
相关文献显示,2007年,北京大学为了吸引更多海外优质生源,在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时采取了申请审核制;同一年,复旦大学则在医学院博士生招生中,则引入了“材料审核制度”。
这项制度进入中国已有10余年之后的今天,已经从部分高校的个别尝试,逐渐转向了各类培养单位广泛承认和实行的普遍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至少有131所高校已经开始在博士招生方式中。全面或部分实行“申请-考核”制,占比超过93%。
与此同时,在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这项制度也在悄然执行。深圳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在进行逐步改革,在全部或部分学科实施“申请-考核”制招生。
图 | 公众号:青塔
以下的超过60所高校已经在全校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并将其作为与硕博连读、直接攻博两种方式并列的招生方式之一。其中不少学校已经全面取消统考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
图 | 公众号:青塔
▎总结
不难看出,我国的高学历人才入学和选拔政策发展趋于公平合理化,更多的影响因素被考虑进来,人才属性的“质大于量“切实保障了强国根本。
“宽进严出”“严进严出”,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背景的教育改革。
目前,研究生非全日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避免非全沦为“镀金”的工具、提升学历的跳板,成为当下推动非全日制向前发展的关键点。
质量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唯一落脚点,“严进严出”应是高校管理的常态,这既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严谨治学的应行之义。
要想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就必须“严进严出”,统一的选拔标准,严格的毕业要求,只有保证其质量上的高水准,才能真正消除大众对“非全”的“隐形歧视”。
另一方面:
“申请-考核”制进入中国短短14年的改革浪潮中,在“双一流”高校中超过90%的覆盖率说明这项制度是合理且正向发展的。
但该制度还不完善,发展的过程仍需要警惕。
图 | 清华大学
科学研究不等同于发表论文,博士生也不是论文机器。无论是统考的“唯成绩”,还是“申请-考核”制可能导致的“唯学历”、“唯论文”,任何一种有失偏颇的评价方式,我们都应该极力避免。

文章来源 | 公众号:青塔,各高校官网,教育部官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