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限定款”的影视剧都有哪些特点?

网视导读:不同于实体产业中商家对于“限定款”产品有计划性的产出,在文化产业中,被赋予“限定款”称号的影视剧多是偶然出现。而促成影视剧“限定款”出现的背后,除了观众主观赋予这部剧的复杂情感所引发的情感共鸣,还存在着一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与巧合。

康奈尔大学教授Brian Wansink曾解释过为何限定款总能让消费者买账:当限时供应的套路与某个季节或者节日结合,人们对于节日的热情也能关联到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上,让人们对产品产生兴趣。“像是给产品套上了一个光环,你必须在它离你而去之前买到,”

这种“一期一会”仪式感促使消费者在面对贴上“限定”二字的产品时,往往总会产生“错过即永远”的冲动消费欲望,这也是“限定款”商品概念在实物消费的爆红的原因之一。

可是在文化消费领域,“限定款”在每年都会有爆款出现的影视行业,仍处于无法定义状态。特别是“限定”二字在呼吁创造经典、推崇长尾效应的影视行业中,并不属于“褒义”词汇。

不过在当下影视制作内容井喷的时代,能够被观众赋予“限定款”称号的影视剧背后,往往存在着大量观众在看一部剧时的特殊情感,这种由主观意识所赋予的荣誉,似乎比可被定义的经典、爆款作品更为难得。

季节限定

关键词:应景、体验感

连续两年《镇魂》《陈情令》在夏季的爆红,这种巧合也让由脆皮鸭文学(耽美小说)所改编的影视剧“夏日特供”称号走红于网络。

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认可度最广的“夏日限定”还属于恐怖悬疑题材。

炎炎夏日,能够从心理上给人带来丝丝凉意的恐怖片成为观众的纳凉辅助工具。特别是在亚洲经典恐怖片中,大多时间背景都设定在穿着清凉的夏季,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共鸣也加大观众在观看恐怖片时的体验感。

这种体验感在实物消费中并不难,每个季节的风物、景观、气味,甚至声音,都可成为灵感,商家通过找到年轻消费群体所关注的流行元素,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便可拿捏住一二。

但是对于影视剧来讲,想要加深观众对于一部剧中季节的体验感,除了从季节上应景之外,更多要从心理方面入手。正如一到冬天不少韩剧迷就会重温《请回答1988》和《鬼怪》,除了漫天飘雪和充满热气的美食带给观看者感官刺激之外,充满治愈的影片内容才是让人在寒冷冬日感受到温暖的根源所在。
假日限定

关键词:重播、经典

比起强调感觉的季节限定,假日限定的评选规律则比较有据可循。

首先,假日限定必定是在寒暑假期出现频率最高的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在观众流量达到高峰的寒暑假中突出重围,必定创造过难以匹及的播出成绩。

且先不谈重播纪录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西游记》,和成为暑期时刻表的《还珠格格》,单就最近几年电视重播频率最高的几部剧来看,《父母爱情》收视率1.5起步,哪怕中间停播9天再播的收视率也达2.06,最后一集3.2收官顺利拿下成为收视冠军,即便是2019年再播,也能凭借破8的收视份额在深夜档笑傲江湖。除此之外,频繁被重播的《甄嬛传》《爱情公寓》也是当初刷新首播平台收视率纪录的年度热门。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年度热门都能成为假日限定款的,单就以上被提及的几部重播率较高的电视剧来讲,内容品质是第一准入门槛,豆瓣评分8.0以上是基础;其次,情节通俗易懂,能够做到让人随便看哪一集都能大致看懂剧情人物。

这种内容高准入门槛和观看低准入门槛的矛盾能够在一部剧中完美的融合方能在假日闲时收获更多观众青睐。

然而无论是假日限定还是季节限定,这些被赋予上“限定”含义的影视剧,都变成了观众心中的独一份美好。有些“限定款”影视剧或许结束后都不会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属于这部剧的回忆却是永远珍藏在每一看过它的观众心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