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太贵!别让自家孩子累趴在起跑线上

早在2017年,一篇名为《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的文章就在美国网络上成为了10w+的爆款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从2003年到2014年间,美国大学学费的价格上涨了80%,而同期女性服装类的消费价格仅上涨了6%。与此同时,中等收入群体还没有意识到教育投资的重要性,而新的精英阶层则选择通过重视知识,构建文化资本巩固自己的地位。精英更看重知识和文化资本,把钱花在服务、教育和人力资本等领域。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作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不显著消费)。

(图片源于网络)

从参与学前教育到大学投资花费,从午餐饭盒里的面包变成有机水果,奢侈品已无法让精英阶层有足够的安全感。于是,他们停止了普通中产也渐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转而通过文化资本建设,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围构筑起一座坚实的壁垒,他们把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作为家庭支出的重中之重,不惜重金去办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投资移民项目拿绿卡或永居,目的就是为孩子未来提前铺路。而平民父母们,也开始为了帮助孩子实现阶级的跨越进行教育投资。这里面,就包括了同样爱子心切的中国家长。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说服自己为孩子花费高昂学费的利器。中国的家长也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教育机构风靡,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却是很多平民阶层消费不起的,于是甚至有父母贷款为孩子报班,只为让孩子“快人一步”,跨越阶级屏障。

(图片源于网络)
但中国目前的教育机构水平层次不齐,家长择校意识薄弱,投资孩子教育的效果先不说,单就花了钱被骗的血本无归就大有人在。
2019年8月,苏州某知名早教机构关门跑路,900名家长被骗200万,该机构承诺一万五千元的费用课程包含96个课时,并且还赠送10节游泳课。结果才上三次课,机构就关门大吉不见踪影。被教育机构欺骗损失金钱的事件并不在少数:“佛山某童星梦工厂捏造合作方,收钱就跑路”、“上海某辅导班上课一半圈钱跑路,改头换面接着收费”......
(图片源于网络)
教育投资的确对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但你了解教育投资现状吗?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教育投资吗?

第一:走出投资误区,别把一手好牌打烂

家长们在准备给自己的孩子花钱进行教育投资之前,首先要避免走进几点思想误区:

一,孩子的教育投资到底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多少?

据调查显示,有近60%的父母认为子女的教育是不可削减的投资。目前,有74%的受访家长希望其子女进修硕士学位,高收入的父母占到其中的81%;同时,又有85%的中国受访父母考虑把子女送到海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资金分配中,37%将投向教育,占的比重最大。

教育投资固然重要,但除去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支出外,如果孩子的教育投资超过了家庭收入的40%,这种做法就不可取了。曾有新闻爆料,有家长贷款帮孩子报辅导班,辅导班竟回应“家长人傻钱多”的新闻。你希望孩子通过上培训班实现阶级改变,但你不知道辅导班有平民班,也有“高端班”、“钻石班”,甚至还有“报录班”,而收费也飙升到了万元乃至十几万。培训班数量疯涨的背后,不仅是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财政危机,也给予了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

所以,量入为出,为孩子争取阶级转变的同时,家长也要考虑好家庭的实际供养能力。

(图片源于网络)

二,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我们家怎么能不报?

你是不是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

“孩子的同班同学都去上数学辅导班了,我家孩子平时数学成绩只是平均水平,如果不去上,会不会就比别人落后了?”

“你看隔壁家的小明学习又好,还会弹钢琴,都是老师一对一教的好,我们家孩子尽是玩了会不会落后于人?”

“都是同时开始学英语的,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长的那么快啊?,是不是私下请老师辅导了,我们家的孩子什么都没有,会不会落下啊?”

……

事实上,如果你有过诸如此类的“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我家孩子会不会落后了?”的思想时,说明正在经历一种心理状态:害怕自家孩子落后,甚至会因此失眠,想着给孩子多报几个辅导班赶上来。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家长都是在用成人的思维去替孩子考虑,而孩子却从来没有过“我比我同学差”的想法。

(图片源于网络)
在一次次的比较当中,我们开始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去“帮”孩子报个辅导班,长此以往,孩子产生一种“皮格马利翁心理”,这种心理会让孩子下意识的在你的“热切的期望与赞美”发生行为或思想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由于你的心理暗示,你开始夸赞他做的像邻居家的孩子一样好,孩子也逐渐开始朝着你所期望的预期要求开始生活,逐渐丢失了本心,只为让你喜欢高兴,获得你的赞美。
但因为想让孩子追上别人,拼命让他们活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样子,这终究是件坏事。孩子的自我兴趣被逐渐消磨,渐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只会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三,谁说只要可以提高孩子成绩,就是值得的教育投资?

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很多家长是盲目的。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考上好大学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只要孩子一心学习,所有其他的事情都由父母来承担。其实孩子真正成才,只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这么说并不是否定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其实教育投资分为两种——应试投资和兴趣投资。

应试投资就是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能够在当前教育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是针对社会大环境而定的,对于需要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跨过中考高考的既定门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社会上会出现小升初辅导班、中考辅导班、清华班、考研班等应试教育机构。此类教育投资旨在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

(图片源于网络)
兴趣投资旨在提高孩子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及审美情趣。让孩子学会理解生活中的美,提升孩子与世界的共情感,亲子互动也会更加顺利和活跃。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还有对美的正确认识。家长需要做的远远不止让孩子看几本图画书、听听音乐这么简单,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机会去熏陶孩子,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让孩子能够在独处时可以有一个自娱自乐的途径,当步入社会,应酬社交、谈恋爱时也能有丰富的谈资。
提高情操,提升自我价值,所以有些家长会愿意投资孩子兴趣教育。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班总是不断地推出新科目,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关键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将教育投资效益最大化,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投资环境。走出教育投资的误区,就要做好投资教育的初步准备。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教育机构呢?
(图片源于网络)

第二:摸清教育机构以及兴趣班底细,避免踩雷

上文提到的江苏圈钱跑路的教育机构其实在当地已经开了十多家分店,却在一夜之间关门,所以家长们不要从规模以及设施设备上下定论:“这个机构靠谱,孩子来这没问题。”家长们在选择机构投资时需要擦亮眼睛,搞清以下几点,避免踩雷:

一,认清机构在教育孩子的环节中所承担的角色了吗?

大多数家长都将教育机构看做是解救孩子学业或释放孩子天性的良药,且没有副作用。多数家长执着于“参加教育机构,就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让孩子掌握一门技术。”但将钱投入在教会孩子技能,而不是培养孩子的能力的机构,真的值得吗?

没有思想的学习只会成为一个技工,成为结果论者:补习是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学钢琴是为了在学校联欢会的时候表演……错误的认知教育机构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承担的作用,孩子终将成为提线木偶。

(图片源于网络)

二,你选择的机构老师靠谱吗?

教育机构的人员架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行政人员,主要负责招生接待,机构日常事务的管理。课程管理人员(推销员),主要负责帮助孩子定课,维护家长关系,课程续费等;老师,直接给孩子上课,通常不会和孩子或家长直接接洽和课程内容无关的管理事宜。

通常情况下,和家长洽谈最多的是课程管理人员,但这类人通常带有目的性,以卖课为主,对孩子课程内容、上课状况、接受能力等不能直观感受,最多通过老师反馈。而在整个机构闭环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师就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存在。想一想,你选择的机构老师真的靠谱吗?

国内响当当的全国连锁机构目前在师资力量这块依然存在漏洞,从业人员素质千差万别,一些大学刚毕业、面相老成的孩子只是经过模拟训练、课本演习,就大胆的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你的孩子,可能正是这些老师事业成长路上的试验品。

所以,选择机构,第一要选择老师。看学历,看资历,看经历,还要看从他手里带过的孩子。家长们需要的不是在付钱之前和课程管理人员交流,而是和直接教育孩子的老师促膝长谈。了解下来,我们就会知道,这位老师值不值得为孩子投资。

(图片源于网络)

三,你是否被培训机构的广告忽悠了?

很多机构都是抓住了家长的一个心理:“为了孩子成绩,让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通常,教育机构会用一堆数据来显示北大超高升学率,名校学子喜报刷屏朋友圈,让父母眼馋;艺术机构更加肆无忌惮:钢琴九级,国际名校破格录取,参加各种比赛一等奖…广告不再是价格费用,而是著名学子的个人秀场。

第二种机构则以老师作揖,某某老师押题百分之百,命题人、阅卷人、评委……各种头衔让家长觉得报这个机构准没错,至少能给孩子拿到一书包的证书。

第三种则是圈层营销,将“别人家的孩子”演绎到极致,“好孩子都来这补习”成了家长们口口相传的广告,病毒式的传播使补习班坐无缺席…

家长们,以上是不是成为你为孩子冲动投资的因素,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贵有贵的道理”,越贵代表机构越有意义…其实,抛开资历、成绩鼓吹教育机构的家长,完全是在掩耳盗铃。那么,正确的投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三:正确的教育投资做法——不要将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最良好的教育投资,是让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开始知道自己能够走向哪里,而不是将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我们进行教育投资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而不是盲听盲信。所以,正确的教育投资,家长需要懂得以下几点:

一,学会做选择和取舍,不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

烟台一8岁小学生上11个辅导班,调查显示不少学生被暑假班“累趴下”、甚至还有学生哀嚎“我有12个补习班!

同样也是因为补习班超重,一个小男孩在《少年说》的勇气台上,大声地朝着下面喊道:“今天,我想问妈妈几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休息的时候,要上那么多的补习班?”妈妈这样回答着:“因为妈妈给你报的兴趣班,都是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小男孩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继续追问着:“那可不可以少报点兴趣班,让我休息多一点?”

(图片源于网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期盼,但为此不惜花重金让孩子置身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真的就是对孩子好吗?甚至孩子都不知道自己上的补习班叫什么名字。有研究证明,孩子在玩中更能发挥和释放自己的潜在才能,而现在的一些补习班只会将孩子程式化,结果就是孩子非但没挖掘出自己个性,而且还累趴在了起跑线上。

二,眼界和美学教育是必要的,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比尔·盖茨的父亲带着回忆录《盖茨是这样培养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从未对儿女们说过‘以后要跟我一样,别跟我一样的话’。我们的准则向来是做到最好、去追寻梦想。”比尔·盖茨对自己的孩子从哈佛退学而感到担忧,但后来他接受了,因为他支持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的“爱好”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作为一位父亲,他没有去培养孩子某项兴趣的能力,而是培养孩子的眼界,引导他们看到世界的格局。

另外,美学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审美提升,孩子才能更加理解生活中的美,提升孩子与世界的共情感。但美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还有对美的正确认识。正如蔡元培说的“小儿年轻时,应养成好美的习惯……图画、手工、音乐都是很重要的功课,可以发达美育”。发展孩子的美育,让孩子不至于在这个精神贫瘠的世界里只能靠刷微博沉迷游戏,放纵心理欲望。

(图片源于网络)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从日常的小事中做起: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和孩子一起观察路边的小花,探讨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的用色,诗人的境遇,心路历程;

可以在吃水果的时候,为孩子讲讲强烈纯色的“塞尚水果”,生活会多了对美的思考;

睡前除了给孩子讲故事,可以来一场梵高的星空之旅,讲述作者传奇的一生;

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逛博物馆,在光影与画作之间,感受作者脑海,关于美的共同理想。让孩子在了解美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完善。

三,知识性补课,并非孩子人生最佳辅助

让孩子上补习班,只能让孩子的成绩暂时领先,并不能让孩子长期成为成绩好的佼佼者。现在针对学校教育的补课,主要是对孩子已有知识的复习和未学知识的预习,孩子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惰性:补课老师提前将新知识灌输给孩子,有的孩子会出现在课堂上“我反正已经学过了”就不会认真听讲了,这样只会造成孩子自我心理上的懒惰,成绩一时领先也只会是假象。

每个孩子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孩子只凭借学校上课时间并没有能力吸收理解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果为了应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实则得不偿失。一来会让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受限,二是丧失孩子对于学习的真正兴趣,在成堆的试卷中迷茫。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思维的建立是最必要的,而抛开能力提升只看分数高低,却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最不负责的表现。

(图片源于网络)
家长们,当下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充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将投资放长远,让孩子真正赢在人生起跑线上。

推荐阅读

学生还是挺好骗的。

“妈妈,下次你别穿成这样来接我了!”妈妈的形象影响孩子的教育

孩子为什么老磨蹭?斯坦福经济学教授:孩子缺少成本意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