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工程,卡车企业准备好了吗?(下)

中国优势

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出去的优势行业不仅在高铁、通信、核电,卡车业也应列其中,这一点,不仅被政府官员忽略了,也被许多媒体忽视了,甚至被卡车业自己轻视了。

中国卡车业经30多年引进-吸收-自主开发式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卡车生产大国,已经有了几家年产量以10万辆计的卡车巨头企业就是证明。以重卡为例,仅就产品而论,无论设计还是制造工艺水平,主流品牌都已不输于日本。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缺少原理研究的能力和原创技术的能力,但所产整车、发动机、传动系、驾驶室在中亚、西亚,甚至俄罗斯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具有向沿线经济和技术洼地输出产品和技术的势能是中国卡车业参与“一带一路”工程最主要的优势。中国重卡已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主流品牌的自卸车保修期已达6个月/5万km或更长,有的载货车长达36个月就是实证,其吃苦耐劳的能力首屈一指。中国重卡不仅皮实耐用,而且功能完善,价格经济,性价比在发展中国家很具竞争力。对此,卡车业应有清醒的判断。

其次,好几家中国卡车品牌从重型到微型一应俱全,从货运车到专用车应有尽有,这种全谱系的卡车品牌世界上本来不多,福田的产品谱系从汽车延伸至工程机械,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跨汽车与工程机械的全谱系巨擘。品种齐备的中国机动产品无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阶段还是在运行阶段都可为用户提供优于碎片化解决的整体无缝覆盖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做从车辆到工程机械的整体包揽。这种合作方式可大大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优化运行效果。这一比较优势有的卡车企业开始意识到了,但这种意识还不够清醒,不够明确,不够强烈,这一优势远未发挥。

再次,经30多年经营管理的磨砺,中国卡车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营管理各类企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调配国际资源的能力,主流企业建立的一整套从产品开发到质量控制到售后服务的体制、机制已渐趋成熟。这些体制、机制在异国的经济、文化环境中虽不可照搬,但一经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结合,就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可大大缩短经营管理上的摸索过程。

此外,政治顶层推动,中国政府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中国卡车业有所作为的优势所在。

潜在风险

归纳起来,中国卡车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工程可能的风险存在于6个方面。其中最大的风险不在企业外部,不在国外同行的竞争,而在企业和行业内部,在于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工程,在于经管能力不济。如果对“一带一路”工程认识不透彻,对局势失察,判断失误,出现不顾实际,不计后果,蜂拥而上的情形,就会加剧产能过剩。如果像曾经的摩托车走到国外那样,在“一带一路”上打起价格战来,以致销售人员最怕在国外听到乡音( 担心是同行的销售员,又来了竞争对手), 走出去的意义还剩几何?如果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以胜任国际化的复杂局面,难免铩羽而归。二是将国内经营中的灰色方式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之以李,以图报之以桃,企图通过拉拢绕开规则达到目的。这样做会给当事人的政治对手或当地草根势力制造冲击中国品牌和企业的口实,甚至会危及到驻外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这一方面,我们有过教训。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品牌一旦被玷污,重塑形象将极其艰难。三是因不熟悉当地法律,不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而陷入纠纷,使自身的利益受损。四是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在“一带一路”上的一些地区活动猖獗,造成社会动荡,安全形势恶化,驻外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存在风险。五是在国外的经营与政治的关系敏感,这是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使风险点增多,风险增大,如政权更迭、执政党更换、宗教冲突、民族冲突、政治势力对华态度的改变等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处境。六是国际经营操盘的经济变量比国内经营增多,考验我们的操盘能力,如货币汇率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到经营的绩效,需要将汇率纳入财务经营。

从长远看,中国卡车业整车与零部件自主能力不相匹配的危机将使产品的自主创新受限,发展后劲乏力,终将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再不振兴民族的汽车元器件研发能力,卡车这块自主品牌的领地也会沦为洋品牌元器件的集成地。装用洋品牌元器件对于自主品牌的成长不是风险,但缺失自主研发元器件的能力,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业不振,对于立志成为汽车强国的民族就是风险。对于这种步步逼近的空心化危险, 业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有备而来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长期工程,参与如此宏大工程的大动作必须有备而来,不可因大寒索裘,临阵磨枪而坏了大计。如果等到效益显现,势已铸成方才动手,那就丧失先机,误了时机。尤其卡车业的几家排头兵,尽管占据了国内这个世界上最大卡车市场80%以上的份额,但终究不能满足它们的发展雄心,即使不经“一带一路”进军国际市场,也要找机会走出国门,岂可坐失良机。与高铁、筑路、通信业在“一带一路”上的动作相比,卡车业似乎有些迟疑。现在起着手准备参与“一带一路”工程犹不为晚,亦已嫌迟。

企业可从认识、人才、产品3方面着手准备参与“一带一路”工程。首先要准确理解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目的、战略企图和部署,吃透相关政策。有能力的企业最好能组织专门团队从事“一带一路”工程研究,系统研究沿线各国出台的鼓励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开发项目等,找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工程的切入点,规划企业的行动计划,经论证、决策后付诸实施。应对典型、重点的目标市场或用户开展入户调查,实地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组织,风俗习惯,资源构成,自然环境,考察用车环境、用车习惯、服务保障能力。通过理解,实察, 分析,搞清楚企业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怎样把项目做好,把计划做实,做细,做到可操作。

走出国门需要一批能管理国际项目的经理、熟悉国际交易的营销人员、了解涉事国法律的律师,也需要有国际眼光的设计师,更需要能在国际项目中建功立业的团队。国内项目也需要能够发现需求,找准市场,满足需求的人才,大项目也需要熟悉汽车和运输业务的跨界人才,从此更显出入户调查的重要与必要。企业可集聚这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类人才。

从总体上讲,中国卡车业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产品谱系,但在市场变化面前,在新的市场面前总有一些产品漏缺。就企业而论,产品谱系漏缺的程度和漏缺的产品各不相同。在参与“一带一路”工程之际,需要对照市场,完善产品谱系。面对“一带一路”市场需要开发哪些新产品,改进哪些产品,应在调查之后确定。中国卡车已有了高档的省际长途双卧驾驶室,似乎还缺少适宜1万km 洲际运输(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铁路桥全长1万870 km)的加长型起居驾驶室,一旦亚欧大陆公路桥开通,这种为驾驶员提供宾馆式起居生活的驾驶室就会创造一种新的运输生态,卡车企业就有了一个新的市场切入点。开发这种驾驶室的最佳时机是在企业做新一代车型系列开发之时,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把这种特殊驾驶室嵌入产品系列,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一带一路”工程对卡车产品的新需求远不止加长型起居驾驶室, 它们隐藏在市场的瀚海里,期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创新,将潜在的需求变为满足需求的事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