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校长是开国元帅徐向前

父亲的校长是开国元帅徐向前

资料:石改娥 石建国

整理:石树滨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找到一张父亲的毕业证,震惊的是,父亲上学时就读的晋中公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竟然是开国元帅徐向前。

父亲1930年4月1日出生于孝义东部平川南小堡村,少年时期父亲立志报效祖国,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便和同村好友石朋英共同到 [ 晋中公学 ](驻地:太谷,1949年2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求学,同期校友还有著名演员汾阳张勇手(注)。

注:张勇手,中国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永寿。生于山西汾阳。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不久被选送到文工团。1951年3月赴朝作战。1957年应邀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黑山阻击战》中饰演,1958年后相继在《英雄虎胆》、《县委书记》、《海鹰》、《赤峰号》、《林海雪原》等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74年后任导演。其中《祁连山的回声》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还曾导演电视剧《柏油路上的战争》。

在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却培养了同学们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革命志向。

父亲于1949年5月毕业,直接参加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后在解放大西北战场上立一等功,在西南剿匪战斗中立头等功。

徐向前元帅为什么要在太谷开设这么一所随营学校呢?

后查阅资料得知:1948年的7月16日,晋中战役结束后,徐向前兵团随即转入休整补充时期。此时的徐向前元帅,深感到华北第一兵团军力的不足,便向华北军区要求补充兵力。此时太原前线委员会成立,成立后太原前委的首要工作就是补充兵员和健全基层指挥机构,然而这时第一兵团干部的匮乏已非常严重,到了有兵无将的地步,所以太原前线指挥部(据说是徐向前元帅亲自出面写信)通过华北军区,向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叶剑英,特别是向华北步兵学校提出索要干部支援的请求,在这个请求中,目的就是准备在围攻太原时,第一兵团能够开办一所自己的随营学校,自己边打仗边培养干部。

张行忠一直跟随着徐帅,张行忠擅长办学,曾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此时正在华北军政大学第一步校二大队任大队长,知道老首长要办随营学校,张行忠毫不犹豫报名上太原前线,华北军政大学领导支持了他的想法,同时,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叶剑英元帅又抽调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吴西以及华北军政大学和步校的张振声、宋志、洪流、朱辉等30多名有教学经验的老干部来共同帮助华北兵团筹建随营学校。1948年11月初,张行忠、吴西带领的一行人来到了太原前线。

在张行忠、吴西来太谷之前,华北兵团就出了布告,招收晋中及周边地区一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入伍,并在太谷县原铭贤中学旧址上,由老红军熊明发负责组建了晋中公学。随着张行忠、吴西的到来,在晋中公学的基础上,又从华北兵团选抽了一部分干部,组建成立华北第一兵团随营学校,力图让中小知识分子与从部队抽去的工农干部互相学习,从而培养一大批既有战斗经验又有科学知识的好干部。

经过紧张的筹备,1949年元旦,华北军区第一兵团随营学校终于在铭贤中学正式开学了,随营学校的名誉校长兼政委是徐向前元帅,张行忠任校长,吴西任政委,张刚剑任教育长,张卓之任政治部主任。徐向前元帅因工作繁忙,所以学校的具体工作实际上主要由校长张行忠、政委吴西负责。1949年2月,随着全军整编,原华北第一兵团随营学校又改名为十八兵团随营学校。

随营学校的领导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制时间、师资配备等问题都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教育、时事教育和城市政策等教育;军事教育主要进行包括十大军事原则、夜战、山地战、运动战等战略战术的教育。又通过大小报告相结合,报告与讨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各种教学方法,使随营学校很快办得有声有色。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第一期学员顺利毕业,许多学员被直接分配到正规部队参战,为解放太原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太原战役以后,第十八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1949年8月中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又从我县出发跟随彭总挺进大西北,与胡宗南、马家军决战。1949年冬天,第十八兵团又被划归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建制,随营学校一千多人又与刘邓大军一起进军大西南。

新中国成立后,随营学校改名为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

附:

石守良简历

石守良,男,生于1930年4月1日,于1948年8月在晋中公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随营学校)上学,上学期间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1949年5月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在解放大西北战场荣立一等功。

1950年12月,在西南剿匪战斗中荣立头等功。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6月到1958年6月任中共李家庄乡支部书记;

1958年到1969年在东盘粮、司马等地工作。

1970年至1982年在农机站工作。

1975年4月,任孝义县司马公社农机站大队革委会主任;

1954年,当选李家庄乡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当选李家庄乡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当选孝义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当选孝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当选介休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2年,荣获广播宣传工作模范通信员;

1963年,当选介休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荣获广播宣传工作模范通信员;

1977年7月,出席山西省农业科学大会;

1979年,当选孝义县司马公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0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孝义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荣获吕梁地区颁发的“孝义公路养护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1987年,当选孝义县李家庄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荣获中共孝义县委、孝义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劳动模范”;

1988年,荣获87年度公路建养工作二等模范;

1989年,被中国共产党李家庄乡党委聘为李家庄乡清腐兴廉监督员;

1990年,当选孝义县李家庄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7月,荣获孝义县李家庄乡优秀党员;

1993年,当选孝义市李家庄乡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5年元月,荣获孝义市交通局颁发的94年度先进养路工;

1996年,荣获孝义市交通局颁发的先进养路个人称号;

1996年,当选孝义市李家庄乡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