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不能通过实验来理解?

序言

按:☄ 假设政府政策改变了,而方程式结构仍维持不变,那就意味着经济中的个体停止了生命,实际上成了行尸走肉!

为什么经济学不能通过实验来理解?

文/Frank Shostak | 译:禅心云起

来源:私产公号

在自然科学中,实验室试验可分离出各种因素及其运动。

在经济学中没有类似的条件。使用计量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建模,是试图建立一个可以进行受控实验(也称“对照实验”)的实验室。

1

建立经济模型

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来说,拥有这样一家实验室的想法非常有吸引力。一旦我们构建出这个模型,并同意它是经济惟妙惟肖的复制品,政治家就可以评估各种政策的结果。

有人认为,这提高了政府政策的效率,并带来了更进步、更繁荣的经济。还有人认为,该模型可以充当裁判,评价各种经济思想的有效性。模型的另一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它对未来的预见。

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经济学家建立了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例如,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有关,而固定资本支出则可以靠过去的资本存量、利率和经济活动来解释。这种种估计关系之集合——构成了计量经济学模型。

动态模拟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比较,是评价模型可靠性的重要标准。(在静态模拟中,模型方程采用实际滞后变量求解。在动态模拟中,这些方程是用模型-滞后变量的计算来求解的。)

对该模型的最后检验是它对政策变量变化(例如税收增加或政府支出增加)的反应。模型构建者通过定性评估决定反应是否合理。一旦模型构建成功,就可以随时使用它了。

但计量经济学建模程序采用了一种站不住脚的方法:它试图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充分反映人类的行为。

2

这种数学方法

在经济学中有效吗 ?

通过将数学付诸应用,主流经济学正试图追随自然科学的脚步。

在自然科学中,数学的利用让科学家能够阐明物体的本质属性。通过数学公式,我们可以捕获研究对象在给定条件下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在这些给定条件下,我们因此将反复得到相同的反应。

然而,同样的方法在经济学中并不适用。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非物。正如米塞斯所言,“人的行为科学所必须处理的经验,总是一些复杂现象的经验。人的行为不能在实验室里做试验。”

人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就在于,他们是理性的动物。

他们用其心智来维持生活和福祉。但内心思考并不遵循某种自动的程序;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根据他自己的情况来运用自己的大脑。这令我们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数学公式来反映人类的本质。

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转变先前的想法,从事与过去所观察到的恰好相反的行为。由于人的独特本质,经济学的分析只能是定性的。

此外,实行定量分析意味着 赋值的可能性,这些数值能进行算术操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定义一个客观的固定单位。然而,这种客观单位在人的评价领域中并不存在。米塞斯对此写道:“在经济学领域内没有不变的关系,因而没有衡量的可能性。”

要衡量人们的心智、价值和思想, 没有固定的标准。评价是一个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个体评估给定的实在事实的方法。一旦某个人确定了这些事实是什么,他便会评估哪些事实最适合于实现他的各种目的。

3

个人目标设立评价标准

个人的目标或目的设立了衡量实在事实的标准。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改善自身健康,那么他就会确定哪些财货对其健康有利,哪些不利。在那些有益于他的财货中,又有哪些较其余更为有效。然而,绝无量化这种有效性的办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感知到的有效性,对这些财货进行排序。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使用数学函数意味着人的行动是由各种(外在)因素引起的。

例如,与数学思维方式相反,个人在商品上的支出并不是由实际收入本身“引起”的。每个个体决定了给定的收入中,有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这完全 因人而异。虽然人们确实会对收入变化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不是自动(机械)的,也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个人收入的增加并不自动地意味着他的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每个个体都根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来评估收入的增加。

4

经济学中概率的有效性

除数学以外,计量经济学还使用概率。

概率是什么呢?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该事件在大量试验中发生次数的比例。例如,投掷一枚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 50%。但这并不意味着掷 10 次硬币总能得到 5 次正面。然而,如果反复进行多次实验,那么就有 50% 的机会得到正面。投掷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接近于这个近似值。

假设在某一特定地区,木结构房屋失火的概率是 0.01。这意味着根据经验,平均百分之一的木屋会失火。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或明年房屋失火的比例将正好是 1%。这个百分比可能是每年 1%,也可能不是。但久而久之,这些百分比的平均值将为 1%。

这些信息又可以转化为火灾损失的成本,从而为火灾风险的保险提供依据。木屋所有者可能会决定建立一项基金来保护自己,以便抵御火灾的风险。每一个木屋所有者都按所需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向这项基金缴纳资金,用于弥补(未来)火灾中房屋受损者的损失。

请注意,只有在我们知道火灾的概率分布,且有足够多的房主彼此之间分摊火灾损失的成本,从而使保费不致过高,抵御火灾风险的保险才有可能存在。

木屋所有者都是某一特定组别或类别的成员,他们会以类似的方式受到火灾的影响。我们知道,平均而言,这组人中有 1% 的人会受火灾危害。然而,我们不确切知道究竟是谁。对于保险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就特定事件而言,组别各个成员都必须是同质的。

然而,在经济学中,我们不处理同质的情况。每一次观察到的,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事件,由某个特定个体的反应引起。因此,无法确立概率分布。

让我们以企业家活动为例。如果这些活动以已知的概率分布反复地发生,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企业家了。毕竟,企业家是一个为了找出消费者未来需求而安排其活动的个人。人们对某种商品的要求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像分析物品那样分析人的活动。

要使历史数据具有意义,一个人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些数据,不是通过统计方法,而是通过努力理解它如何产生。

5

经济学与 GDP 无关

与有目的的行为有关

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模型都是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路设计的。

这些模型中的主要变量是 GDP。在模型框架内,人们通过所谓“总量”的各种汇总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GDP。模型框架中各总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给人一种错觉,即经济是和 GDP 而不是和人类及其生活有关。

鉴于人类受选择自由的支配,通过模型进行的各种政策分析,即所谓“假设…会怎样…”或乘数分析,本质上是可疑的。毕竟,假设政府政策改变了,而方程式结构仍维持不变,那就意味着经济中的个体停止了生命,实际上成了行尸走肉。

【一课经济学】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的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