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
意拳(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而独创的中华近代拳学。王芗斋先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武术革新家,素为中华武林所景仰。意拳(大成拳)经过第二代传人姚宗勋先生、王玉芳先生诸大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扬,已在全球范围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目前摆在第三代意拳(大成拳)爱好者面前的严峻形势,就是如何加强团结,把前辈打开的大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如果非要处心积虑地把意拳和大成拳分裂开来窝里斗,将会把一片大好形势付诸东流,芗老泉下有知是不会安宁的。芗老创意拳是为了强调意在拳术训练中的重要地位,自己不叫大成拳一是谦虚,不限制拳学的发展空间,二是不把自己摆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书法家讲究意在笔前,画家讲究胸有成竹,拳学讲究神经支配意念领导。鉴于目前意拳(大成拳)教学普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懵懂现象。广大意拳(大成拳)爱好者亟需一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便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有一个共识的框架。经亚武联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霍震寰先生倡议,王玉芳大师主持京港两地的拳学名流进行了多年的课题探讨,现将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草案)公布于拳界,希望得到更多业内之高见。为意拳(大成拳)的繁荣发展做一件虔诚贡献。“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见道教名刹上清宫),谨以此文纪念意拳(大成拳)宗师芗老一百二十周年圣诞。
一.站桩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学拳不用慌,肩架配适当”。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灵魂,是意拳(大成拳)的代名词和同义词。意拳(大成拳)为了保持原始技击特点的需要,把站桩这一古老传统的练功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境界,赋予站桩功以无限的生命力。站桩是系统工程和运动技能的高度浓缩。“桩法换劲儿”,站桩是培养浑元力的不二法门。站桩是“立禅”,是思考“为何有此一动?”的“大觉大悟”之平台。
人们从事拳术练习,大致有三种目的:1。讲卫生(健康、养生)2。求自卫(技击)3。寻理趣(拳学之探讨)。根据每人的不同情况,决定在桩功上所需要下的功夫的多少。一般练习意拳(大成拳)不管是练技击还是练健身均以站健身桩为入手之法。
(二)。教学要求
站桩有三大原则:1。精神集中2。周身放松3。呼吸自然。“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欲与天公试比高”。周身关节都要形曲力直、形松意紧,不要有绝对的力量。身如绳吊系,下有木支撑,骨缩筋伸,周身鼓荡,内外牵连。
(三)。技术要点
“身如绳吊系”、“喉头永不抛,会遍天下众英豪”、颈后与两肘尖构架之“金三角”、“流水的屁股螳螂脖”、大腿根部意念中,枢纽弹簧之安装、“小腹应长圆,胸间微含蓄”、“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腰似车轮腿似钻”、膝上有黄金。“拳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中求实际”。“den绳”的意念假借在技击桩练习中的重要作用。“未接触之松紧”。
(四)。教学内容与顺序
根据习拳者的不同需求和、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精神素质等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一般由平步浑元桩入手,接下来再进行平步平抱桩、推托桩、钩挂桩、扶按桩、背手桩……。进而由平步桩改丁八步桩,再由丁八步试站小步桩、大步桩。最后根据练功的逐步深入,可增加伏虎桩、降龙桩、独立桩等特殊桩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站桩贵在时刻调节“己身正与不正”,意在培养拳劲儿即浑元力(六面力),而不以时间的长短与姿势的高低与顺序为良莠之标准。“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活”,争力的培养,三个主要争力:1。头颈与两脚中心(全身之枢纽在于上下)2。颈与前手3。两手左右之争。
二.试力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试力是在身体有位移的情况下继续摸索拳劲儿(浑元力),把站桩所获得的拳劲儿运用到运动中去,由相对静止过渡到运动状态的催化剂。试力做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练习手段,对于技击应用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试力为匀速运动,其势如“空中旗,渊中鱼”。“试力如在空气中游泳”需认真体验:双手与躯体的相对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空气阻力的存在、运动波浪之松紧、双臂呈蟒蛇盘旋之比喻。试力两臂活动之范围一般: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向前推不逾尺,向怀抱不粘身,左手不到鼻右来,右手不往鼻左去。“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每一处都要问一个“为何有此一动?”“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
(三)。技术要点与练习内容及顺序
初练试力可采用平行步以双手去感触外界的阻力,逐步动作往下往后移动:由手到肘、由肘到肩、由肩到腰胯、由腰胯到膝、由膝到足。最后把运力的顺序倒过来体会由胯部的退让性工作而产生的“消息全凭后足蹬”。教学顺序从平行步到技击步,从定位到活步(陆地行舟)。所采用的试力基本功应以“摇旋”入手,摇旋是试力练习的主旋律。第二步练习拟作“分水试力”体会双手与躯体的相对运动,然后是“饴糖试力”、“钩挂试力”、“偏挂试力”、“扶按试力”等几个主要试力。最后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所需不所需,进行“神龟出水”试力练习。“神龟出水”是典型的六面力练习:上下起伏、前后鼓荡、左右呼应。总起来说“摇旋”和“神龟出水”是意拳(大成拳)试力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是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不肯轻易示人的机密。所有的试力练习,其中都离不开这两个项目的技术含量。拳学爱好者身上有没有东西,与其试力功夫中的“摇旋”和“神龟出水”的技术含金量的多少成正比。从定位试力到活步试力的过渡和转换用“摇旋”法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传统的说法站桩是蓄力,试力是“摸劲儿”,所谓“摸劲儿”就是如何在运动中发挥出在站桩中所培养出来的浑元力,也就是拳术技击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基本功。
三.走步(摩擦步)教学
(一)教学目的
技击攻防动作的实现,首先从脚步动作开始“察来势之机会,度己身之短长”把握住距离就控制了实战中的主动权。步法的好坏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实战的能力与成败。“脚打七分拳打三”、“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玩笑”都是强调步法在技击训练中的重要性。
(二) 教学要求
好的步法应该是灵活、准确而富有弹性,时刻能为随机随势应付技击攻防创造条件。在移动中,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要始终保持自己的肩架,即保持在练功中所获得的浑元力的六面平衡均整,以期控制对手,进而克敌制胜。步法练习和学习驾驶汽车一样,忌低头看脚下,要把注意力目光放在远处的一个目标上。特别要注意落脚时一定要横划拉也就是横搓脚这样可以避免脚下不稳和滑呲。
(三) 技术要点与练习内容与顺序
“提、趟、扒、缩”的理解。“磨胫掖胯”、“陆地行舟”的要义。教学步法由平行步横移位的诱导练习开始—固定一脚的诱导练习—正常步法教学(进步、退步、半步)—大步练习(冲刺步)—环绕步—三角步—横冲直撞—进夺敌位—退夺敌位—腿法试力(点脚、横跺脚)—乱踩乱点皆成步法。
四.发力的教学
(一) 教学目的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的动力。是站桩、试力、等基本功的综合检验。发力的优劣决定每个练习拳术的人的技术水平和自信心。不会发力就谈不到技击。发力,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松和紧的矛盾统一问题。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心理的松紧。
(二) 教学要求
力的发动来自1。意念假借所导致的神经“激发”状态。2。“缩即发”的先进理念,大腿根部的退让性工作。3。躯体各部位瞬间的互争。4。全身肌肉的收缩放松和意力之后倚与前撞所产生的震动,周身鼓荡(鼓涌、咕秋)的矛盾力。
“一触即发,一发即止”的练习宗旨。“爆炸力”的理解(“力量一有方向便是错误”)、“周身无点不弹簧”的含义、“花钱难买机灵颤”之借鉴、“整”的概念、“骨缩筋伸”(筋肉要伸张,大关节处要收敛)、分解综合教学法在发力教学中之运用。
(三) 技术要点与教学内容与顺序
力学原理之运用(杠杆、螺旋、斜面、轮轴、滑车等)、精神激发之状态“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完整与贯通(收、发是一不是二)、“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
正发力(虎扑)为基础,诱导练习为双手扬沙、正反涮臂、天王伞。丁八步鸟难腾桩—前臂螺旋—身体撞击—头似榔头—后腿发力前脚制动。整个发力过程如冲击钻的工作原理,既有冲击又要有旋转。
下发力(千金坠)又称拍皮球、蜻蜓点水。
上下发力、偏挂发力、拧托发力、摇旋发力、侧发力、头发力、肩发力、胸发力、肘发力、膝发力、胯发力、足发力、综合发力(活步)、整体发力(机灵颤)等。
五.单操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单操手是拳术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练习。可以显著提高技击专项身体素质和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
注意各练习的特殊意义及动作要领,单操手就是特定意义下的拳操不是一般的热身体操。
(三) 技术要点和教学内容与顺序
磨下颏(喉头永不抛,会遍天下众英豪)、指天划地(大臂前后绕环)、前后悠臂(松胯转体)、内外分手(上下画立圆,十字当中求生活)、蛇缠手(手腕之灵活性,推手之基本功)、二郎担山(手脚之配合)、左右砍架、老熊搬缸、猿猴攀登、霸王敬酒、天王伞、米字跳等。
通过站桩、试力、走步、发力、单操手等所有基本功练习,取得了从事技击的一定本钱。功夫是点点滴滴凑起来的。基本功就是各种原材料,到了实用阶段就是到了出成品的总装车间。成品的好坏与原材料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六.推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推手是意拳(大成拳)进行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是试力和走步也就是活步试力的具体化。推手可以弥补散手之不足,亦为散手训练的辅助练习。推手也可以说是双人试力。在实战中,只要双方一交手,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肢体上的接触和纠缠,于是就提出了在双方肢体接触下如何进行攻防的问题。推手就是控制住对方再施以打击(“打人你着什么急?”芗老语),推手就是在基于实战条件下的双人对抗练习。
(二)教学要求
推手要求在与对方肢体的接触和纠缠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并施以有效的打击。推手“发人”,更具备中华武术的特色。推手既是技击练习的一种形式,就不应该是你来我往虚为招架的双人舞蹈,而应该是真实的对抗性练习。一旦找到对方的空隙就要进行有效的攻击。“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虽然推手不能代替散手,但在很大范围内,可以作为进行技击切磋交流的一种有益手段。
(三)技术要点教学内容与顺序
推手的原则、原理:守中用中(控制与反控制)、全身之法以为法(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和,非形势相对之谓和)、辩证原则(松紧矛盾、动静互根、推拉互用、遒放统一、顺力逆行、斜正互参、刚柔相济、进退吞吐、单双轻重……)、形不破体(保持肩架)、意不有像(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力不出尖(不失所控)、节点面线法则(前臂之重要作用,点前紧,点后松、“听力”和“指力”之概念、斜面螺旋之利用、起是钻,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腰似车轮腿似钻、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力学原则(杠杆力之运用、斜面之借鉴、螺旋与轮轴)。
推手教学首先练习身体特别是皮肤的反应(上压下随、下挑上跟、前推后引、胸部接手等)。弄懂“赢人全在手腕之变化”(耍手腕,凸面应敌)。
单推手教学:定步搭手(丁八步浑元桩)—打轮(“摇旋”的再现,单手不过中线)—扶按定中—肩发力—蹋掌发力—栽拳发力—蛇缠手反击等。虽是单推手要注意另外一手的防护与配合。定步单推有了一定的基础,可进一步进行活步单推手练习。
双推手教学:定步搭手(丁八步浑元桩)—打轮(蛇缠手)—双手在上时的扶按定中—双手在下时的钩挂—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时的偏挂—正发力放—引发放—下发力放(拍皮球)—拧托放—摇旋发力放—肩发力放等。有了基础以后可进一步进行活步双推手练习。初涉推手可以采用“挖泥鳅”、“斗牛”的方式,但不可常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应采用同伴练功者互相“喂”的方法进行练习。只要一方技术要领做对了,配合练习的一方就要给他“折”。这样练习事半功倍有很好的实际效果。练功不要把胜负看得太重,究竟不是比武切磋。
脱手与“指力”的概念。“点”上需指向对方中线(“点”系与对方两臂之交叉点,两手交换“指”),手臂上的“点”指不了,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去“指”(头、手、肩、肘、膝、胯)。用身体的不停移动和调整,保持自己的中线不受侵犯。引进落空、顺力逆行、伺机而动,机不可失、遇刚则柔,而刚紧随其后、见“空”不进见“横”进(“空”是陷阱,“横”是对方不得力处)、粘连黏随、螺旋进退、追风赶月、谷应山摇。
七.散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散手又称实作,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技击是自卫的同义词,习武之人讲武德为上,不以强凌弱,提倡行侠仗义见义勇为。
(二)教学要求
技击的原则是“制人而不制于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首先最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培养。“身体四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及毒蛇猛兽蜿蜒而来。其共争生存之情景,当以大无畏精神而应付之。”芗老把这种心理训练的手段称作习拳入手之“不二法门”。
全身之法以为法: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整”的概念,无点不弹簧,赶上哪儿是哪儿,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攻守合一:“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己正不管他人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守中用中:“打横不打空”,“意如牵牛任我行”。
拳拳服膺: “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有形有意都是假,意到无心始见奇”,“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全意求真:“狮抟象需用全力,狮抟兔亦需用全力“。
(二) 技术要点教学内容与顺序
“形不破体,意不有像,力不出尖”,“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遇敌犹如身着火,风吹大树摆枝摇”,“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起是钻,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宁教一思进,莫叫一思退”,“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
教学内容:1。基本肩架;鸟难腾技击桩。2。基本步法:三角步、环绕步、半步。3。基本拳法:短冲拳(不直的直拳)、钻拳(螺旋)、栽拳(泰山压顶)、肘击、侧发力(横扫千军)、迎面掌、劈掌等。4。基本腿法:点脚、横跺脚、膝发力、胯打等
教学顺序:首先通过试力的方式学习三种基本拳法的使用。从定位发拳过渡到活步发拳、从进步发拳过渡到退步发拳、从顺步发拳过渡到拗步发拳、从一步一拳过渡到一步两拳,一步三拳,待全部拳法熟练以后可以进行大量的空击练习,与假想敌进行精神上的周旋与搏斗,意拳(大成拳)称此训练为“打鬼”。各种拳法的综合使用可称为组合拳,传统的叫法为“鬼手断”(鬼扯钻),武林界有“学会鬼手断,天下英雄打一半”的拳谚。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打沙袋(打沙袋不长功夫,只是一种检验功力的一种手段)、打手靶练习。打沙袋不应用力要注意节奏,打手靶要注意速度和准确。在基本功有了相当基础以后,为了保证实战训练的经常性和安全性,一定要在师傅(或学长)的监督指导下,戴护具、戴拳套进行实战训练。首先进行条件实战(限制使用拳法或限制打击部位)。在技击训练的最高阶段(双方能够控制打击力度),才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作。即不戴护具、不戴拳套的半搭半断徒手搏击。当然要有第三人(指导者或有经验的拳友)在场保证安全,因为训练究竟不是决斗。
意拳(大成拳)不仅仅是一门武术,而且是有着深厚内涵的文化现象。“如或论应敌,拳道微末技”,根据爱好者对拳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档次,可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意拳(大成拳)入门,“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练习方法,掌握浑元桩和几个简单的试力、步法练习、单操手等。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中级:练习两年以上,“懂得”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的技术要领和理论基础,能够参加推手训练并有一定的水平,可以辅导初级学员练功。精神文明,武德优良。高级:德高望重,“熟练”掌握意拳(大成拳)训练的全部内容,经常参加推手与实作练习并具有相当的水准,能够在技术和理论方面辅导中级学员。名师级:“精通”意拳(大成拳),武德高尚,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与贡献,桃李满天下,业内口碑极佳,得到拳界的广泛认可。
意拳(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而独创的中华近代拳学。王芗斋先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武术革新家,素为中华武林所景仰。意拳(大成拳)经过第二代传人姚宗勋先生、王玉芳先生诸大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扬,已在全球范围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目前摆在第三代意拳(大成拳)爱好者面前的严峻形势,就是如何加强团结,把前辈打开的大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如果非要处心积虑地把意拳和大成拳分裂开来窝里斗,将会把一片大好形势付诸东流,芗老泉下有知是不会安宁的。芗老创意拳是为了强调意在拳术训练中的重要地位,自己不叫大成拳一是谦虚,不限制拳学的发展空间,二是不把自己摆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书法家讲究意在笔前,画家讲究胸有成竹,拳学讲究神经支配意念领导。鉴于目前意拳(大成拳)教学普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懵懂现象。广大意拳(大成拳)爱好者亟需一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便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有一个共识的框架。经亚武联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霍震寰先生倡议,王玉芳大师主持京港两地的拳学名流进行了多年的课题探讨,现将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草案)公布于拳界,希望得到更多业内之高见。为意拳(大成拳)的繁荣发展做一件虔诚贡献。“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见道教名刹上清宫),谨以此文纪念意拳(大成拳)宗师芗老一百二十周年圣诞。
一.站桩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学拳不用慌,肩架配适当”。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灵魂,是意拳(大成拳)的代名词和同义词。意拳(大成拳)为了保持原始技击特点的需要,把站桩这一古老传统的练功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境界,赋予站桩功以无限的生命力。站桩是系统工程和运动技能的高度浓缩。“桩法换劲儿”,站桩是培养浑元力的不二法门。站桩是“立禅”,是思考“为何有此一动?”的“大觉大悟”之平台。
人们从事拳术练习,大致有三种目的:1。讲卫生(健康、养生)2。求自卫(技击)3。寻理趣(拳学之探讨)。根据每人的不同情况,决定在桩功上所需要下的功夫的多少。一般练习意拳(大成拳)不管是练技击还是练健身均以站健身桩为入手之法。
(二)。教学要求
站桩有三大原则:1。精神集中2。周身放松3。呼吸自然。“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欲与天公试比高”。周身关节都要形曲力直、形松意紧,不要有绝对的力量。身如绳吊系,下有木支撑,骨缩筋伸,周身鼓荡,内外牵连。
(三)。技术要点
“身如绳吊系”、“喉头永不抛,会遍天下众英豪”、颈后与两肘尖构架之“金三角”、“流水的屁股螳螂脖”、大腿根部意念中,枢纽弹簧之安装、“小腹应长圆,胸间微含蓄”、“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腰似车轮腿似钻”、膝上有黄金。“拳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中求实际”。“den绳”的意念假借在技击桩练习中的重要作用。“未接触之松紧”。
(四)。教学内容与顺序
根据习拳者的不同需求和、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精神素质等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一般由平步浑元桩入手,接下来再进行平步平抱桩、推托桩、钩挂桩、扶按桩、背手桩……。进而由平步桩改丁八步桩,再由丁八步试站小步桩、大步桩。最后根据练功的逐步深入,可增加伏虎桩、降龙桩、独立桩等特殊桩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站桩贵在时刻调节“己身正与不正”,意在培养拳劲儿即浑元力(六面力),而不以时间的长短与姿势的高低与顺序为良莠之标准。“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活”,争力的培养,三个主要争力:1。头颈与两脚中心(全身之枢纽在于上下)2。颈与前手3。两手左右之争。
二.试力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试力是在身体有位移的情况下继续摸索拳劲儿(浑元力),把站桩所获得的拳劲儿运用到运动中去,由相对静止过渡到运动状态的催化剂。试力做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练习手段,对于技击应用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试力为匀速运动,其势如“空中旗,渊中鱼”。“试力如在空气中游泳”需认真体验:双手与躯体的相对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空气阻力的存在、运动波浪之松紧、双臂呈蟒蛇盘旋之比喻。试力两臂活动之范围一般: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向前推不逾尺,向怀抱不粘身,左手不到鼻右来,右手不往鼻左去。“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每一处都要问一个“为何有此一动?”“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
(三)。技术要点与练习内容及顺序
初练试力可采用平行步以双手去感触外界的阻力,逐步动作往下往后移动:由手到肘、由肘到肩、由肩到腰胯、由腰胯到膝、由膝到足。最后把运力的顺序倒过来体会由胯部的退让性工作而产生的“消息全凭后足蹬”。教学顺序从平行步到技击步,从定位到活步(陆地行舟)。所采用的试力基本功应以“摇旋”入手,摇旋是试力练习的主旋律。第二步练习拟作“分水试力”体会双手与躯体的相对运动,然后是“饴糖试力”、“钩挂试力”、“偏挂试力”、“扶按试力”等几个主要试力。最后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所需不所需,进行“神龟出水”试力练习。“神龟出水”是典型的六面力练习:上下起伏、前后鼓荡、左右呼应。总起来说“摇旋”和“神龟出水”是意拳(大成拳)试力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是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不肯轻易示人的机密。所有的试力练习,其中都离不开这两个项目的技术含量。拳学爱好者身上有没有东西,与其试力功夫中的“摇旋”和“神龟出水”的技术含金量的多少成正比。从定位试力到活步试力的过渡和转换用“摇旋”法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传统的说法站桩是蓄力,试力是“摸劲儿”,所谓“摸劲儿”就是如何在运动中发挥出在站桩中所培养出来的浑元力,也就是拳术技击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基本功。
三.走步(摩擦步)教学
(一)教学目的
技击攻防动作的实现,首先从脚步动作开始“察来势之机会,度己身之短长”把握住距离就控制了实战中的主动权。步法的好坏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实战的能力与成败。“脚打七分拳打三”、“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玩笑”都是强调步法在技击训练中的重要性。
(二) 教学要求
好的步法应该是灵活、准确而富有弹性,时刻能为随机随势应付技击攻防创造条件。在移动中,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要始终保持自己的肩架,即保持在练功中所获得的浑元力的六面平衡均整,以期控制对手,进而克敌制胜。步法练习和学习驾驶汽车一样,忌低头看脚下,要把注意力目光放在远处的一个目标上。特别要注意落脚时一定要横划拉也就是横搓脚这样可以避免脚下不稳和滑呲。
(三) 技术要点与练习内容与顺序
“提、趟、扒、缩”的理解。“磨胫掖胯”、“陆地行舟”的要义。教学步法由平行步横移位的诱导练习开始—固定一脚的诱导练习—正常步法教学(进步、退步、半步)—大步练习(冲刺步)—环绕步—三角步—横冲直撞—进夺敌位—退夺敌位—腿法试力(点脚、横跺脚)—乱踩乱点皆成步法。
四.发力的教学
(一) 教学目的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的动力。是站桩、试力、等基本功的综合检验。发力的优劣决定每个练习拳术的人的技术水平和自信心。不会发力就谈不到技击。发力,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松和紧的矛盾统一问题。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心理的松紧。
(二) 教学要求
力的发动来自1。意念假借所导致的神经“激发”状态。2。“缩即发”的先进理念,大腿根部的退让性工作。3。躯体各部位瞬间的互争。4。全身肌肉的收缩放松和意力之后倚与前撞所产生的震动,周身鼓荡(鼓涌、咕秋)的矛盾力。
“一触即发,一发即止”的练习宗旨。“爆炸力”的理解(“力量一有方向便是错误”)、“周身无点不弹簧”的含义、“花钱难买机灵颤”之借鉴、“整”的概念、“骨缩筋伸”(筋肉要伸张,大关节处要收敛)、分解综合教学法在发力教学中之运用。
(三) 技术要点与教学内容与顺序
力学原理之运用(杠杆、螺旋、斜面、轮轴、滑车等)、精神激发之状态“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完整与贯通(收、发是一不是二)、“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
正发力(虎扑)为基础,诱导练习为双手扬沙、正反涮臂、天王伞。丁八步鸟难腾桩—前臂螺旋—身体撞击—头似榔头—后腿发力前脚制动。整个发力过程如冲击钻的工作原理,既有冲击又要有旋转。
下发力(千金坠)又称拍皮球、蜻蜓点水。
上下发力、偏挂发力、拧托发力、摇旋发力、侧发力、头发力、肩发力、胸发力、肘发力、膝发力、胯发力、足发力、综合发力(活步)、整体发力(机灵颤)等。
五.单操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单操手是拳术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练习。可以显著提高技击专项身体素质和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
注意各练习的特殊意义及动作要领,单操手就是特定意义下的拳操不是一般的热身体操。
(三) 技术要点和教学内容与顺序
磨下颏(喉头永不抛,会遍天下众英豪)、指天划地(大臂前后绕环)、前后悠臂(松胯转体)、内外分手(上下画立圆,十字当中求生活)、蛇缠手(手腕之灵活性,推手之基本功)、二郎担山(手脚之配合)、左右砍架、老熊搬缸、猿猴攀登、霸王敬酒、天王伞、米字跳等。
通过站桩、试力、走步、发力、单操手等所有基本功练习,取得了从事技击的一定本钱。功夫是点点滴滴凑起来的。基本功就是各种原材料,到了实用阶段就是到了出成品的总装车间。成品的好坏与原材料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六.推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推手是意拳(大成拳)进行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是试力和走步也就是活步试力的具体化。推手可以弥补散手之不足,亦为散手训练的辅助练习。推手也可以说是双人试力。在实战中,只要双方一交手,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肢体上的接触和纠缠,于是就提出了在双方肢体接触下如何进行攻防的问题。推手就是控制住对方再施以打击(“打人你着什么急?”芗老语),推手就是在基于实战条件下的双人对抗练习。
(二)教学要求
推手要求在与对方肢体的接触和纠缠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并施以有效的打击。推手“发人”,更具备中华武术的特色。推手既是技击练习的一种形式,就不应该是你来我往虚为招架的双人舞蹈,而应该是真实的对抗性练习。一旦找到对方的空隙就要进行有效的攻击。“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虽然推手不能代替散手,但在很大范围内,可以作为进行技击切磋交流的一种有益手段。
(三)技术要点教学内容与顺序
推手的原则、原理:守中用中(控制与反控制)、全身之法以为法(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和,非形势相对之谓和)、辩证原则(松紧矛盾、动静互根、推拉互用、遒放统一、顺力逆行、斜正互参、刚柔相济、进退吞吐、单双轻重……)、形不破体(保持肩架)、意不有像(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力不出尖(不失所控)、节点面线法则(前臂之重要作用,点前紧,点后松、“听力”和“指力”之概念、斜面螺旋之利用、起是钻,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腰似车轮腿似钻、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力学原则(杠杆力之运用、斜面之借鉴、螺旋与轮轴)。
推手教学首先练习身体特别是皮肤的反应(上压下随、下挑上跟、前推后引、胸部接手等)。弄懂“赢人全在手腕之变化”(耍手腕,凸面应敌)。
单推手教学:定步搭手(丁八步浑元桩)—打轮(“摇旋”的再现,单手不过中线)—扶按定中—肩发力—蹋掌发力—栽拳发力—蛇缠手反击等。虽是单推手要注意另外一手的防护与配合。定步单推有了一定的基础,可进一步进行活步单推手练习。
双推手教学:定步搭手(丁八步浑元桩)—打轮(蛇缠手)—双手在上时的扶按定中—双手在下时的钩挂—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时的偏挂—正发力放—引发放—下发力放(拍皮球)—拧托放—摇旋发力放—肩发力放等。有了基础以后可进一步进行活步双推手练习。初涉推手可以采用“挖泥鳅”、“斗牛”的方式,但不可常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应采用同伴练功者互相“喂”的方法进行练习。只要一方技术要领做对了,配合练习的一方就要给他“折”。这样练习事半功倍有很好的实际效果。练功不要把胜负看得太重,究竟不是比武切磋。
脱手与“指力”的概念。“点”上需指向对方中线(“点”系与对方两臂之交叉点,两手交换“指”),手臂上的“点”指不了,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去“指”(头、手、肩、肘、膝、胯)。用身体的不停移动和调整,保持自己的中线不受侵犯。引进落空、顺力逆行、伺机而动,机不可失、遇刚则柔,而刚紧随其后、见“空”不进见“横”进(“空”是陷阱,“横”是对方不得力处)、粘连黏随、螺旋进退、追风赶月、谷应山摇。
七.散手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散手又称实作,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技击是自卫的同义词,习武之人讲武德为上,不以强凌弱,提倡行侠仗义见义勇为。
(二)教学要求
技击的原则是“制人而不制于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首先最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培养。“身体四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及毒蛇猛兽蜿蜒而来。其共争生存之情景,当以大无畏精神而应付之。”芗老把这种心理训练的手段称作习拳入手之“不二法门”。
全身之法以为法: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整”的概念,无点不弹簧,赶上哪儿是哪儿,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攻守合一:“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己正不管他人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守中用中:“打横不打空”,“意如牵牛任我行”。
拳拳服膺: “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有形有意都是假,意到无心始见奇”,“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全意求真:“狮抟象需用全力,狮抟兔亦需用全力“。
(二) 技术要点教学内容与顺序
“形不破体,意不有像,力不出尖”,“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遇敌犹如身着火,风吹大树摆枝摇”,“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起是钻,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宁教一思进,莫叫一思退”,“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
教学内容:1。基本肩架;鸟难腾技击桩。2。基本步法:三角步、环绕步、半步。3。基本拳法:短冲拳(不直的直拳)、钻拳(螺旋)、栽拳(泰山压顶)、肘击、侧发力(横扫千军)、迎面掌、劈掌等。4。基本腿法:点脚、横跺脚、膝发力、胯打等
教学顺序:首先通过试力的方式学习三种基本拳法的使用。从定位发拳过渡到活步发拳、从进步发拳过渡到退步发拳、从顺步发拳过渡到拗步发拳、从一步一拳过渡到一步两拳,一步三拳,待全部拳法熟练以后可以进行大量的空击练习,与假想敌进行精神上的周旋与搏斗,意拳(大成拳)称此训练为“打鬼”。各种拳法的综合使用可称为组合拳,传统的叫法为“鬼手断”(鬼扯钻),武林界有“学会鬼手断,天下英雄打一半”的拳谚。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打沙袋(打沙袋不长功夫,只是一种检验功力的一种手段)、打手靶练习。打沙袋不应用力要注意节奏,打手靶要注意速度和准确。在基本功有了相当基础以后,为了保证实战训练的经常性和安全性,一定要在师傅(或学长)的监督指导下,戴护具、戴拳套进行实战训练。首先进行条件实战(限制使用拳法或限制打击部位)。在技击训练的最高阶段(双方能够控制打击力度),才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作。即不戴护具、不戴拳套的半搭半断徒手搏击。当然要有第三人(指导者或有经验的拳友)在场保证安全,因为训练究竟不是决斗。
意拳(大成拳)不仅仅是一门武术,而且是有着深厚内涵的文化现象。“如或论应敌,拳道微末技”,根据爱好者对拳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档次,可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意拳(大成拳)入门,“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练习方法,掌握浑元桩和几个简单的试力、步法练习、单操手等。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中级:练习两年以上,“懂得”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的技术要领和理论基础,能够参加推手训练并有一定的水平,可以辅导初级学员练功。精神文明,武德优良。高级:德高望重,“熟练”掌握意拳(大成拳)训练的全部内容,经常参加推手与实作练习并具有相当的水准,能够在技术和理论方面辅导中级学员。名师级:“精通”意拳(大成拳),武德高尚,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与贡献,桃李满天下,业内口碑极佳,得到拳界的广泛认可。
投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