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胜15万,斩2万余,俘3万余,47岁“老炮儿”李世民的封刀之作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初,经过数个月的筹备,李世民留房玄龄守长安,萧瑀镇洛阳,太子李治于定州负责后勤,兵分两路亲征高句丽。

这一年,李世民47岁。十几年的养尊处优,虽然可以抚平一个男人的八块腹肌,但灭不掉曾经“天策上将”的一颗雄心。

跟李世民一起去的,是63岁的阿史那思摩,61岁的尉迟敬德,60岁的张士贵,52岁的李勣,还有长孙无忌、张亮这些,全都是从隋末乱世中走过来的“老炮儿”。

谁又能想到,这群“老炮儿”还能在高句丽战场打出“三万力破十五万,俘敌三万六千八”的耀眼战绩。


唐军“吉祥物”,要啃硬骨头

东征高句丽,李世民并没有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浪,大多是老老实实呆在后方看戏看风景,等李勣他们攻下城池之后,他才姗姗来迟。

跟他一起打酱油的,还有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其实是很无辜的,早就在家养老,只因跟李世民提了一嘴“你是皇帝你别去”,就被李世民强行拉了出来。那感觉,就像现在强行拉人去逛街一样。

唐军极为彪悍,连战皆捷。李道宗在辽东城下以4000人击溃高句丽4万人,斩首千余。契苾何力在攻打白岩城的时候,腰子被捅了一槊,仍然率着800精骑破了高句丽万余援军,并追出数十里,斩首千余。

眼看手下都这么猛,李世民有些无所事事,看到将士们在城下修筑工事,他就出来跟着骑马搬砖,妥妥的“吉祥物”一只。

到了攻打安市城的时候,这“吉祥物”实在坐不住了,因为他终于等到了硬骨头,高延寿15万援军从乌骨城而来,即将抵达安市城。

而唐军两路大军尚未汇合,之前每克一城又都要分兵驻守,此时李世民手上的可用之兵仅3万余。

在战前研讨会上,大舅哥长孙无忌识趣地说道:“你没到20岁就出来打天下,在座的有谁比你猛的?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由当年的“天策上将”亲自操刀,这场兵力悬殊的大战又该怎么谋划?


诱敌深入,前后合围,以上击下

安市城未克,如果再让高延寿的15万大军进城坚守,唐军或许只能退兵,万难再想攻到乌骨城。因此,李世民决定主动逼战,先将这15万大军给吃掉。

李世民登上山顶一番观察,已有破敌之策。按他的计划,决战之时由李勣率15000人正面迎敌,由长孙无忌率万余精骑绕山包抄,自己则带着4000精兵伏于山上。

在高延寿15万大军到达安市城40里处时,李世民令阿史那社尔率1000骑兵前去挑衅,一触即退。高延寿大怒,紧追30余里,到安市城东8里处山脚扎营,咬到李世民下的钩。

高延寿其实也是不得不打,进城坚守虽可保安市城无虞,但如此庞大的军队这么耗下去,粮草跟不上。况且5倍于敌的兵力如果不敢打,将会影响士气,唐军这可是打到家里面了,怎能眼睁睁看着?

不数日,在看到李勣的15000人之后,高延寿的大军动了。甫一交锋,登时震山鼓响,山后、山上两处伏兵尽出,高延寿的大军登时三面受敌。

15万人阵脚不稳,兵败如山倒,在唐军的猛攻下,被斩2万余。高延寿大军前后冲突,并不能完全跑脱,仓皇之下只能往另一边的山上撤退。

如此正合李世民心意,反将高延寿的败军围困于山上,断其归路。高延寿断粮,走投无路之下只能率领残部36800余人请降。

此一役,唐军大获全胜。李世民下令将其中3300名靺鞨士兵全部坑杀,只因其反复无常。剩下的3万余人,则全部放了回去。

驻跸山大战,是李世民在战场上的最后高光,尽管已当了快20年的皇帝,当年的“天策上将”锋芒依在。

对于其他的“老炮儿”来说,这也是他们很多人最后的高光时刻。阿史那思摩于2年后病逝,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许多人此后亦没有再临疆场。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战之时,李世民远远看到山下一员白袍小将勇武过人,于战阵中如入无人之境,事后问起才知小将名叫薛仁贵,李世民封其为游击将军。


亲征未竟全功,太宗不算失败

在驻跸山大战前夕,李道宗曾提出让他亲率5000精骑深入奇袭高句丽老巢,但被众人否决掉了。

所谓“奇兵”,其实也是险计。皇帝御驾亲征,又遇到3万对15万的悬殊局面,众将谁敢同意李道宗分兵?若是当年,秦王还没那么值钱,死就死了,可如今不一样了,还是得怎么稳怎么打。

驻跸山大战,发生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末,在之后的两个月,唐军数次强攻安市城皆不能克。

凛冬将至,草枯水冻,粮草物资的补给成本大幅增加,李世民权衡之下,决定班师回朝,毕竟辽东的冬天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在离开的时候,李世民赠予安市城城主百匹缣布,意思是说“你小子守得真是不错”,安市城城主登城拜辞,意思大概也是说“你老小子可别再来了”。

亲征高句丽,李世民攻下数城,将3500多名酋长与7万余人口迁入大唐境内,夺得牛、马等牲口10万余头,共计斩敌4万余。唐军战死将士2000余人,但战马的损失极为严重,阵亡的、冻死的,去了十之七八。

之后数年,高句丽陷入饥荒,李世民又派人不断骚扰,不让他们好好耕作,高句丽的国势由此走向下坡路。

没能达成既定战略目标,虽不能说大胜而归,但这战果也着实不小。

如果说这是李世民的一次失败,那他就失败在没能“一战功成”。但瑕不掩瑜,以“3万大破15万,斩2万余俘3万余”这样的战绩作为封刀之作,配得上曾经的“天策上将”威名。

(0)

相关推荐